曾国荃是晚清比较能打仗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最能打仗的人。当时对于清政府来说太平天国是“心腹大患”,西方列强不过是“芥藓之疾”。因为太平天国是要推翻清政府的政权的,西方人早期主要是要钱和要通商的便利。所以慈禧认为攻打太平天国才是最首要的任务。
大家都知道剿灭太平天国最重要的功劳是曾国藩,实际上在前线带兵打仗的主要是他四弟曾国荃。1856年曾国藩在江西湖口惨败,曾国荃花钱买了3000兵勇救了曾国藩。1860年安庆之战曾国荃亲自率领8000人攻陷了安庆城,太平天国当时在安庆的守军和援军比曾国荃的人还多。在古代打仗,攻守之间比例往往在2:1以上才敢攻城。
1864年曾国荃围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曾国荃部队里瘟疫盛行,但是剿灭太平天国的头功还是被曾国荃拿到了。
这里顺便提一下,在曾国荃的湘军进入天京城后,在曾国荃纵容下,任凭兵勇烧杀抢掠奸淫,到处挖掘窑藏,掠夺财宝。湘军所为,令人发指。曾国荃所得金银细软、稀世珍宝盈筐满箱,难计其数,其贪婪残暴之名于是遍闻天下。民间流传曾国荃的吉字营湘军掳掠的金银如海、财货如山,一时间,长江上成百上千艘舟船,满载这些财宝驶向湖南。清末学者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记载“江南资货,尽入曾军”。
再说另外一个很会打仗的晚清名臣李鸿章。李鸿章在自己的老家打仗的时候不怎么样,经常被太平军打得如丧家之犬到处逃命,我记得两个小事。有一次李鸿章又打了败仗,在逃跑路上遇到一户农家,他直接跳到锅台上掀开锅盖,一看里面是刚做好的热饭,就跟手下说:“快扫!扫好了好跑!”
“扫”是李鸿章老家合肥方言,就是吃的意思。
另外一个就是他还有过一连被太平军攻破十余座营垒的记录。当时幸亏清军的和春救援及时,不然恐怕就没有这个后来享誉海内外的李中堂了。和春把李鸿章救下来之后,李鸿章感激万分,对和春说“声威大震,当以军门为最”,和春笑着对李鸿章说“畏葸溃逃,当以阁下为先”。这应该是李鸿章这辈子最丢人的一件事,关键是这件糗事传的还很广,一时在大江南北成为笑谈。
但是自从李鸿章组建了淮军到了上海之后几乎就是常胜将军了。虹桥之战、北新泾之战、四江口之战李鸿章都亲临前线指挥,三战三捷。名声大振。后来剿灭北方的捻军基本上也全都是李鸿章的淮军的功劳。后来李鸿章还创建了号称东方第一的北洋舰队。就是1894年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战败的那支舰队。
再说曾国荃,他曾告诫自己亲近的人说:“如果要与西人开战,有十六字的箴言,你需要谨记:‘先到先败,后到后败,同到同败,不到不败。’”
意思就是跟西方打仗的时候不要往前凑,能躲就躲。
所以说,晚清这两位能征善战的名臣真的属于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郭志飞说,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