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何长工看老农推磨出上联,毛主席见警卫开锁推门,随即对出了下联
迪丽瓦拉
2025-07-24 04:33:26
0

一九二七年九月,毛主席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随后,他带领工农革命军转战井冈山,准备在当地建立根据地。

当时

在毛主席的身边有一个“传奇人物”,名字叫做何长工,是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设计者,井冈山会师也是由他奔走牵头的,因此他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之一。

何长工当时不但协助毛主席完成了与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人的会师,还协助毛主席第一次成功地整编了地方农民武装。

一、毛主席和何长工对对联

眼看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办得红红火火,前途一片光明,毛主席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1928年的某一天,毛主席和何长工在根据地里巡逻视察。

二人走到一户农家院子前,感觉口渴,就想拍门找老乡讨水喝。

何长工先上去叫门,没有人答应,于是推门而入恰好见到农家小院里,老农正在用石磙子磨谷子。

见到这个场景,

何长工灵机一动,当即口撰了一个上联,想要考一考毛主席的文才。他出

上联是:谷磨磨谷,谷随磨转,磨转谷裂出白米。

这个上联的第一、二个字,组成了一个名词;第三、四个字,组成了一个动词;前面的名词又做了后面动词的主语。

“谷”、“磨”二字颠来倒去,来回轮转,就和石磙子来回滚动一样,压出了白花花的大米。把石磨的工作过程,描绘得活灵活现。

要对上这个上联,就得找到两个字,它们必须可以通过颠倒顺序,重新组词。

并且由这两个字组成的词语,也得是前面名词,后面动词;前词是后词的主语,后词是前词的谓语。

这是一种汉语的修辞技巧,类似“顶真”或者“回文”。

对于一个擅写文言古诗的人来说,要对上它并不困难。不过那是指平时茶余饭后,端坐在书斋里,慢慢地细想上几个钟头。

但是

何长工当场口撰上联,目的就是要考一考毛主席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他哪里会同意让毛主席回家,再花几个小时想下联呢?

正在犯难的时候,毛主席突然看到警卫员推门而入,于是拍掌叫了一声“太妙了”!接着就对出了下联:门锁锁门,门由锁开,锁开门敞迎故人。

毛主席对出的下联,同样也用了“顶真”、“回文”等修饰技巧,描述的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场景,完美对上了何长工出的上联,读完让人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文才。

二、名为“长工”,并非长工

何长工是一位非常传奇的老红军,他的名字虽然叫“长工”,但是他其实并不是一个长工,而是一个曾在欧洲多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

过往我们看抗战剧,戏里的反派老爱骂八路军是“土八路”。其实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主义信仰是当时世界上最“时髦”的一种信仰。

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有许多干部,他们非但不“土”,还是文武双全的高级知识分子,何长工就是当中的一员。

何长工于一九〇〇年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的南山乡,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十六岁就考进了长沙当地的甲种工业学校。

十八岁的时候,何长工先后留学比利时和法国,学过建筑设计。

红军的第一面旗帜,就是由他参考苏联旗帜的样式改造设计的。

一九二二年,何长工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回国干地下工作。当时他

在洞庭湖办了新华中学,以中学校长的身份当掩护

暗中搞农运。

红军撤离井冈山以后,何长工坚守在当地打游击战,后来受伤残疾,一直在抗大当校长。直至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我军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型人才。

再说回一九二七年

上井冈山以前,何长工已经干了三年的教育工作了,他听说毛主席也是教员出身,所以就有心要与毛主席“切磋”一下。

那么,何长工为什么想找毛主席“切磋”呢?原来

何长工本名不叫长工,他本名何坤,一九二七年因为搞农运被湖南军阀通缉,所以毛主席给他改名叫“长工”。

毛主席比何长工大七岁,在工作中时常悉心指导他,帮助他克服各种困难,让他顺利地完成任务。比如最初毛主席安排何长工下山去寻找朱老总时,就会对他的“乔装”作出指导。

毛主席对何长工说:

你下山办事的时候,是扮成农民,还是扮成工人呢?假如扮成农民,你讲话有外地口音;假如扮成教书匠,你手上又有老茧,我看还是扮成一个工农革命军的“逃兵”合适。

后来何长工果然听了毛主席的话,扮成一个“逃兵”下了山。

被民团的人抓到以后,他又巧妙利用这个“逃兵”身份,向对方谎报军情,逃过了一劫。

初上井冈山的时候,山上原来有两支独立的农民武装,他们都是当地的普通农民,是被民团和地主逼上山的,领头的人叫袁文才和王佐。

这两支队伍,占据着山头,工农革命军去了以后,该怎么安排他们就成了一个问题。有人主张把他们直接当“土匪”办了,但是毛主席坚决反对。

毛主席主张通过思想工作,让这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转化成革命军队。于是先由毛主席亲自做了好了袁文才的思想工作,再安排何长工去做王佐的思想工作。

何长工到王佐那里以后,对方一开始十分防备他,但是他善于观察,发现对方原来是一个孝子,并且为人很讲“义气”,于是他做通了王佐母亲和兄弟的工作,让他对自己产生了好感。

后来何长工又抓住时机,亲自上阵指挥作战,帮助王佐打败了他的宿敌,也就是民团总指挥尹道一,最终成功整编了这支农民武装。

在井冈山时期,何长工干了许多堪称漂亮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事先都有毛主席做好了示范,因此他的心里对毛主席是非常佩服的。

一九二九年,毛主席下井冈山以后,何长工和彭德怀坚守当地打游击战,后来在一次作战中意外坠崖导致残疾。接下来他大部分时间在抗大当校长,在军队里负责思想教育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何长工为我党培养了横跨工兵、坦克和医科等多个专业,人数达到几万的优秀的人才队伍。

一九四七年,东北局成立时,何长工当上了军工部部长,专门负责为我们的军队研制、生产军械、弹药,为三大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何长工当过重工业部负责人、航空局长。还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李四光一起去干过地质工作。

一九八零年,何长工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不过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健康问题,他在一九八二年就退居三线了。一九八七年,何长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七岁。

结语

当场口撰对联是需要一点急智的,因此作者在即兴创作时,用到的词语、意象,多半和他的生活相关。

何长工少年时代生活在湖南的农村,谷子、石磨是他平时最熟悉的东西。因此在井冈山一见到石磨碾米的过程,不假思索就能出口成句。

出句容易,对句难,因为

对对联的“规则”都是由提出“上联”的人定下来的。

何长工既然“划下道来”,那么

毛主席就只能按既定的思路去对,其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好在“灵感”就在身边,毛主席的“警卫员”刚好就在这时推门进来了,刚好“警卫员”也是毛主席生活中最熟悉的,所以毛主席见状立即就对出了下联。

通过毛主席和何长工对对联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在对对联的时候,心情能够放松,然后冷静观察,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下手,答案总会“送上门”来。

参考资料:

田秉锷.《毛泽东诗词鉴赏》: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9月第1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满...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清... 引言 我国古代的皇帝一直都是后宫佳丽无数,他每天想和哪个妃子在一起,只需要翻这个妃子的牌子即可。而古...
原创 美... 他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差劲的总统,甚至很多人怀疑他脑袋有问题,当911恐怖袭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
原创 为...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一度是秦人的凝聚力,而秦国在战国时期可以战无不胜的原因就是因为这近乎恐...
原创 司...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后,弟弟司马昭对哥哥司马师说:“既然父亲已故,我们去后院杀了柏夫人母子,为母...
原创 唐... 熟悉古代名将的读者,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一直流...
原创 “... 文/夏继诚 《孙子·谋攻篇》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为了夺取淮海战役的...
原创 李... 1894年8月29日,旧历七月二十九。李鸿章复奏清廷,称北洋海军力量以其攻人则不足,以其自守则有余,...
原创 历...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一支精锐的重装步兵,战斗力强悍到令人发指,堪称战国时期最强的军队。那么,...
原创 襄... 关羽剧照 要理解襄樊战役中为什么刘备一直按兵不动就必须从襄樊之战的背景说起。襄樊之战发生在汉中之战结...
原创 清... 清朝汉八旗18位名将:平定中原,立下首功 18、唐通,汉军正黄旗,先投降李自成,讨伐吴三桂。不久,唐...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攻霍邑阵斩宋老生,李渊女招纳关中盗 越两日,沈叔安运粮亦至,老天有意做人美,渐渐的雾散云...
原创 刘... 在大明朝的辉煌时代,有一位聪明睿智的谋士,他的名字叫刘伯温。 刘伯温是朝廷的重要谋士,还是朱元璋的亲...
原创 军... 我国很多成语都有出处和典故,比如“指鹿为马”就是讲的奸佞赵高专权,而朝臣畏于他只得顺从他的故事。 “...
原创 唯... 670年,吐蕃名将钦陵斩杀10万唐军,唐军主帅薛仁贵派使求和说:“我一生征战几十年没有打过败仗,今日...
原创 诸...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才能被夸大很多,以至于鲁迅先生评价道:“孔明之智近乎妖。”然而真实的孔...
原创 李... 自古皇帝或千古流传,或臭名昭著。诸如千古一帝秦始皇,汉武帝。但也有像北齐时期,在大臣面前横陈妃子玉体...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一十):断鸿声里思良将。 在北洋历史上,军阀混战中的攻城掠地,每一场尔虞我...
原创 粟... 宿北战役:智勇之战,历史留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
原创 法... 据最近的统计显示,法国黑人占比不到7%。我们通过资讯看到法国到处都是黑人。其实这是幸存者偏差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