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考古发现共工怒触不周山真相,中国第一个王朝或许不是夏朝
迪丽瓦拉
2025-07-23 21:33:54
0

中国华夏文明之所以一脉相承,离不开千万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和维系。在那段备受压迫的环境之中传承着属于自己的文明,这些人为了在苦难之中寻求自己的精神慰藉,塑造了许多经典神话形象,并将这些形象变成故事作为文明的一部分留给后代。

这些神话故事并非是空穴来风,多数都是基于现实而创造出的故事,它们在超越现实的同时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现实状况,甚至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夸父逐日,从女娲补天到后羿射日,可以说都是对当时人们最美好的反映。其中还有一段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两大神王大打出手的背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状况。

在专家研究出真相之后,甚至会推翻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大格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或许不是夏朝。

共工的败仗

从神话故事的简短描写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共工之所以怒触不周山引发天崩地裂,是因为和颛顼的斗争之中自己失败了。据传说,颛顼乃是黄帝的孙子,在民间的威信很高,为人非常聪慧,主要在河北地区扎根。

颛顼在社会治理方面也并非全都是优点,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渐下降,男性在社会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所以颛顼规定,但凡是行走在路上,女性见了男性必须主动避让,这种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已经导致早期社会矛盾的出现。

几乎和颛顼同时代的共工,乃是炎帝的后代,姓姜。相传他是人头蛇面,驾驭两条龙为坐骑,满头红发,主要负责统治河南地区。黄帝和炎帝部落早期也是水火不容,虽然在抵抗外族的时候走向了联合,但是矛盾依旧存在。

此时分地而治的颛顼和共工虽然暂时在明面上没有大打出手,但是暗地里较劲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在农业治理方面,双方就产生了争执。

共工认为田埂的高低不平不利于灌溉,这个提议让颛顼很不满,认为自己是部落之中的最高领导,不应让他人干涉。最终双方相持不下,双方就农业和水利灌溉方式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看似是方式的对立,其实是领导权与话语权的争夺。双方手段尽出,各显神通,最终共工氏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愿意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于是共工来到不周山,腾起飞龙一头撞向山腰,最终这猛烈的撞击造成了天空倾倒,星辰东升西落,大地塌陷,大水奔流向东。

共工形象与水灾驱赶的可能性

共工用生命对自己的诠释在最开始的时候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是这仅仅是对于黄帝来说。对炎帝部落来说,共工夺权的失败无疑是将自己放在了罪人的位置,而后在双方的统治地区再一次爆发了水灾,所以当时就有人怀疑共工在与颛顼战败之后被驱赶。

这种怀疑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后续部落爆发水灾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人肩负起了治水的责任,那就是大禹。当时号称擅长于水利田埂工程的共工氏并未现身,所以有理由怀疑此前心怀天下的共工氏已经移居或消失。

共工和颛顼相争之后,华夏民族的部落矛盾减少,逐渐形成统一。到了禅让制的尧舜时期,这也是华夏中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尧舜”作为当时部落的领导者,让华夏民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原本的炎黄部落摒弃矛盾,和平共存。

正是因为如此,五千年之后的考古工作者才能在此地发现许多的文物古迹、部落残留等时间性的历史证据,原本这些原始社会的文物,可以促进历史的推进,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些代表尧舜文化的文物其实并不完整。

根据时间线的推动,考古学家发现在尧舜氏族向第一个奴隶制社会转变期间的这段历史文物出现了缺失,期初的时候人们以为水平受限并没有发现,但是多年之后,对河南地区的古迹开发如火如荼,唯一这一段依旧是空白。

为此人们感到非常奇怪,因为整个历史脉络之中只有关于这段时间的文明是消失的,前后的文物都保存良好,这就说明不可能是遗失造成的,一定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辽西地区的文化延续

这个疑问困扰了人们许久,最终伴随辽西地区文物的开发得到了解决。此地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豫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并且不是本土产生的,而是迁徙而至,根据专家分析,很有可能就是当时被多方打压驱赶的共工氏族。

也就是说,当时共工在与颛顼的战争失败之后,被氏族驱赶,被迫流落此处。当时驱赶共工一氏的中原领导人,其实就是大禹,关于大禹驱赶他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他在主导治水的时候发现了共工早年的弊端。

共工为了更好地灌溉,主张在河流上游地区筑起高沟深壑,这种行为造成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大禹将共工这种片面性的方法定义为损人利己,在水患治理完之后,利用自己的威信列出共工的罪状,并将其部落赶出中原。

最终共工一氏的人来到了偏远的辽西地区,延续了中原的文化,这也能够说明为何尧舜文化在中途会出现断层,而又在辽西这种偏远的地方延续。

我们都知道,大禹最终因为治水有功继承了尧舜的大位,并且将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随后建立了夏朝。如果说当时共工的治理方法足够完善和成熟,或许就不会造成大量的泛滥区,大禹自然也不会有治水的功劳。

如果按照尧舜的禅让方式,那么部落首领的位置就会落在共工或其后人的身上,那么夏朝也许不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

凡事自有定数,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微小的失误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背后,或许不是对历史的改变,而是对历史的成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吕... 说起刘备,相信在大家不少人的印象里面,他要么是一个爱护手下,以仁德为主的优秀领袖,要么就是一个伪善的...
原创 何... 一九二七年九月,毛主席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随后,他带领工农革命军转战井冈山,准备在当地建立...
原创 举... 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异母长兄,因天生神力,自幼就开始喜欢与人比拼较力方面的气力游戏,最...
原创 苏... 一个国家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从人类由游牧时期转向农耕时期,就已经衍生出了领土的概念,但在领土的定...
原创 杨... 崇祯皇帝脑壳一直都疼,从登基的那一天起,他就感觉自己被哥哥朱由校给坑惨了。费了老鼻子的劲儿,好不容易...
原创 明... 衡阳攻防战是抗日战争14来中国战场上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城市保卫战,有“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之称。衡阳...
原创 满... 清朝灭亡后,那些漂亮的格格们都嫁给谁了呢?满清亲王、郡王、贝勒的女儿,都可以称之为格格。她们锦衣玉食...
原创 一... 郑成功作为夺回“湾湾”而受到人们的颂扬,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不仅是我国民族英雄,而且在日本也被认为是“...
原创 清... 清军攻进天京后,发现洪秀全府中的一张大床,曾国藩:你不亡谁亡呀? 作为一名95后,我何其幸运出生在这...
原创 历... 我们平民百姓很少去直接接触历史,往往是根据评书、电视剧、小说去了解历史的,这些故事以历史为背景,加以...
原创 长...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古代想要封侯拜将,博得一番功名利禄,在历史的痕迹留下浓厚的一笔...
原创 诸...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赵云初次和姜维交手,就大吃一惊:想不到天山之地还有如此一等高手。赵云一生南征...
原创 刘... 近代史上曾经上演了疯狂的一幕:一名闻名遐迩的学者,在课堂上公开征求别人来骂他。 他这么奇葩的欲望当...
原创 李... 1885年3月9日,旧历正月二十三。 李鸿章致电总署,称北洋水师快船与南洋水师“南琛”“南瑞”式样相...
原创 世...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说是世界老大。但是美国的历史只有两百多年,而世界历史却有几千...
原创 刘...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人才辈出。在那样的战乱年代,能够将势力做到魏、蜀、吴那般,绝非易事。然...
原创 中...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国是行省制度,这样的制度从元朝就开始建立了。元朝的疆域非常大,这个王朝也是马背上打...
原创 隋... 隋朝的建立无疑让百姓从战乱的年代中走了出来。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从这一点来说,...
原创 刘... 刘邦之所以夺得天下,绝对不是依靠某个人比如:张良而得到的。他能夺得天下主要是因为他能知人善用,并且用...
原创 三... 第十名,魏延 魏延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可惜的人。 魏延出身并不算高,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牙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