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第1位被朱元璋诛杀的功臣,活29岁,曾守孤城硬刚陈友谅60万大军
迪丽瓦拉
2025-07-23 15:33:15
0

元末乱世,天下局势混乱不堪,元廷、王保保、陈友谅以及朱元璋等割据势力互相攻伐抢夺地盘,其中以陈友谅和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可能性最大,前者性格强硬多疑,后者则豪爽有伟略。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注定会决出个胜负,

有人说双方最终的决战是鄱阳湖水战,这毋庸置疑,

然而在这场强强之争中,朱元璋能够胜出,还少不了一场重要战役的胜利,即洪都保卫战。

洪都保卫战对朱元璋来说意义重大,

陈友谅在此战中消耗巨大,士气受到严重削弱,最终导致陈友谅部被朱元璋全部歼灭,

而当时镇守洪都的将领就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以2万(也有说4万)士卒硬刚陈友谅60万(声称,但应不少于40万)大军,还奇迹般地坚守了近三个月,为朱元璋回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而朱文正立下如此大功,两年后却被朱元璋诛杀,仅仅活到29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朱文正投奔亲叔

众所周知,朱元璋也是个苦命人,幼年时期便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痛,

在父母、大哥、三哥相继离世后,朱元璋和大嫂、二哥等人为了活下去各自分离,此后数十年没有互通过消息。

后来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因作战勇猛被元帅郭子兴看重,甚至还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他,这时朱元璋就已经开始派人到家乡濠州寻找亲人,可惜并没有找到。

等朱元璋攻下滁州后,其大嫂才得知朱元璋的消息,于是带着儿子朱文正投奔而来,当时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并未出生,

因此朱文正便是朱家第二代中唯一的孩子,因此不难理解朱元璋为何会将朱文正视作亲子养在身边:

文正,南昌王子也。当太祖起兵时,南昌王前死,妻王氏携文正依太祖。太祖、高后抚如己子。

朱元璋之所以喜爱这个侄子,

一方面的确是因为血脉亲情,另一方面也是为完成朱元璋心中的构想,即组建完全忠于自己的“朱家军”,而亲侄子自然是最佳人选。

因此在培养朱文正方面,朱元璋花费了很大的心思,亲自教授他领兵之法,将其下放到军队中,以士卒的身份开始历练。

朱文正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展现出极高的军事天赋,

在攻打集庆的战役中,朱文正便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在军中站稳脚跟,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派朱文正同徐达、汤和等人一同攻打张士诚,次年攻破常州。

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将侄子朱文正提拔为大都督府都督,成为主掌军事的第一人,可见朱元璋对这个侄子有多么宠爱,

而朱文正也确实对得起老朱的期望,在后来的洪都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完成了以少胜多的壮举。

洪都保卫战大显身手

在龙湾之战中,陈友谅技不如人,丢失了安庆、洪都等地,其中洪都的战略位置尤其重要,朱元璋曾经说:

洪都控引荆、越,西南之藩屏,得洪都,去陈氏一臂矣,非骨肉重臣不可守。

所以为了牵制陈友谅,朱元璋派遣自己最信任的侄子朱文正前去镇守洪都,同时参与辅助朱文正的还有后来的大明开国功臣邓愈。

在一些野史记载中,朱文正是个花花公子,到达洪都之后不是出入烟花之地,就是整日饮酒作乐,

但实际上,朱文正到达洪都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缮、加固城墙,招揽城外好汉协助守城,众将士无不对他心服口服。

至正二十三年,

陈友谅领兵60万进攻洪都,而此时洪都城内士兵大概有2万余人,兵力对比达到可怕的30:1,

而洪都足足有八个城门,每个城门都需要派人防守,这让本就兵力不足的朱文正更加头疼。

但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他注定不能退缩,

于是在派人联系朱元璋请求救援的同时,他积极动员将领士卒,誓与洪都共存亡。

说来陈友谅的运气也不好,主攻城门抚州门的守将就是邓愈,而邓愈善使火器,硬是防御住了陈友谅第一波声势浩大的进攻。

不过,这场防御战打得也很是激烈,洪都城里很多高级将领都不幸战死:

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通夕复完。于是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朱潜、程国胜等,皆战死。

陈友谅方面也伤亡惨重,更重要的是,陈汉军队士气尽失,他们不明白,为何在兵力占据如此巨大优势的情况下,硬是攻不下这座城,

之后陈汉军队无论是陆上强攻还是水道偷袭,都被朱文正守了下来。

即便在身受重伤,站都站不起来时,朱文正仍旧没有脱离战场,反而坚持与守城士兵共进退,

正是在朱文正的身先士卒下,洪都才能以2万兵力硬刚陈友谅的60万大军,并且还足足守了将近三个月。

骄纵枉法,死因成谜

此时有人要问了,朱文正死守洪都三个月,那朱元璋干嘛去了,为何不援助洪都?实际上,当时朱元璋已经分身乏术,在接到洪都求援信时,张士诚部下正在攻打小明王,

而作为小明王名义上的臣子,如果朱元璋不发兵救援,恐怕会失去红巾军人心。

所以,当时朱元璋手下的兵马被派去救援小明王了,根本无暇分兵前往洪都,

直到救出小明王后,朱元璋才率领20万大军前往洪都支援,陈友谅无奈之下只好退兵。

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朱元璋论功行赏,

徐达、常遇春等获得封赏,唯独遗漏了在洪都保卫战中立下奇功的朱文正,这让朱文正非常不服,

为了撒气,他甚至无故鞭打士卒,放纵手下抢掠妇孺百姓,这后来也成了朱文正被诛杀的原因之一:

使守江西,遂骄淫暴横,夺民妇女,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饰。又怨上(朱元璋)不先封己,前所对上者皆诡辞。上遣人责之,文正惭惧,谋叛降张士诚,江西按察使李饮冰奏之。

其实,朱文正被诛杀的原因,在明史记载中一直遮遮掩掩,而在这段《明实录》的记载中,甚至给出了与张士诚私通的说法,这很明显说不通,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还是都督府大都督,实际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没有反叛朱元璋的理由。

其实,朱文真正的取死之道是

“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饰”,

这也是朱元璋不愿意在战后封赏朱文正的原因,因为他已经封无可封了。

况且,朱文正也具有朱家血脉,又立下如此大的功劳,

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世子朱标的地位,这不免让朱元璋产生了防备之心,如果朱文正聪明一点就应该主动退让自污,但他偏偏满口怨言,心有“异志”,这让朱元璋怎么放过他?

结语

朱文正之死到底是谁的错?这很难讲清楚,

朱文正作为将领,是在拿命搏前程,立下大功之后自然希望得到封赏,而朱元璋作为主公,也明白朱文正功劳很大,但他已经是大都督了,在职位上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拿什么封赏他?

所以两人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错的是朱文正生错了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赤...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闻名于后世,我们小学课文里面还有这场战争的描述,它被称为三足鼎立的转折点,从此曹操...
原创 赵... 前言 自秦朝一统天下,建立王朝之后,朝代就不断的交替更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任谁都拦不住。在历...
【读方志 游中国】打卡榆林 旧石器时代,河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以“中国文明的...
原创 镇...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个巨大的青铜鼎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后母戊鼎。原来名叫“司母戊鼎”,2011年...
原创 谈... 隆裕太后,全名叶赫那拉·静芬,她是慈禧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慈禧的侄女。慈禧为了延续娘家叶赫那拉...
原创 日... 今天连刷几个问题,要么就是“为什么日本能成为发达国家,中国却不能”,要么就是“中国跟日本比,到底差在...
原创 从... 吕布、关羽和张飞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但是历史上的他们和演义里的他们相比,多少是有些出入的,其中出入最...
原创 封... 在封神演义中,只因商朝纣王写了一首淫诗,亵渎了女娲娘娘,于是女娲娘娘非常恼怒,招来手下轩辕三妖,让她...
原创 除... 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礼炮齐鸣,这传递给全世界一个信号—— 新中国正式成立了。 而新中国...
原创 相... 人类立足于现在,可以回望过去,但遥远的未来总是难以看清,使人捉摸不透,而人类在这一方面也不忘充分发挥...
原创 大... 慈禧太后曾垂帘听政,成为清朝末年的实权拥有者。然而正如历史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面,对于慈禧太后此人,除了...
原创 水...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马跃檀溪后,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徽,随后徐庶投奔刘备并成了刘备的军师,帮助刘备击败...
原创 伊... 领土主权从古至今都是国家利益的根本地线,当下中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应当是寸土不让的。在此前,我国...
原创 满... 任何时代,王朝的落幕都不是由一人所为,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皇帝作为一个王朝的代表,已经成...
原创 江... 朱元璋是史上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他既不是什么名人的后人,也不是出身达官显贵的家庭,但却一手打下了大明...
原创 溥... 有人说,溥仪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笑话。他明明出生在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家庭当中,明明享受着多少人羡慕...
原创 春... 之前通过讲述,繻(xū)葛的这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将周朝的天子射出了历史舞台,同时也拉...
原创 朱... 中国人对于明朝大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国内喜欢明史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谈论起来明史都是一套一套的。这其中...
原创 盘... 在三国历史上,大规模骑兵作战和步兵作战是绝对的主流作战模式,而水战相对来说比较冷门,其实纵观中国古代...
原创 难... 封神世界中,圣人之下最强者是谁? 很多人认为是三霄娘娘。三霄娘娘是通天教主的亲传弟子,法力高强,曾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