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撤退到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与新编22师合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第一任军长。新一军配备了全副美式化装备,战术思想领先当时的国军一大截,而且也在远征军第二次远征时证明了自己的战力。自此之后,新一军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军。不过,1948年辽沈战役中,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1942年新一军诞生到1948年新一军覆灭,六年时间里,新一军先后经历了三任军长。第一任军长为远征军副总指挥郑洞国;第二任军长为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第三任军长为潘裕昆。辽沈战役后,新一军的三任军长各自迎来了不同的结局,他们当中两人留在大陆,一人逃到台湾。那么,这三人各自的结局怎么样呢?
第一任军长郑洞国
1942年10月,新一军成立时郑洞国就任新一军第一任军长,之后他指挥新一军参加了远征军第二次远征。1944年5月,新一军重新整编为新一军与新六军,郑洞国卸任军长,回国后担任了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
解放战争爆发后,郑洞国被蒋介石调到东北,担任东北保安副总司令。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郑洞国奉命坚守长春。1948年10月,郑洞国在官兵的要求下放下武器,投降解放军,长春得到解放。
解放后郑洞国居住在上海治疗胃病,1952年重新复出,担任了水利部参事以及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54年,郑洞国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之后陆续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政协常委等职务。晚年的郑洞国以民革副主席的身份号召两岸和平,于1991年因病去世,终年88岁。
第二任军长孙立人
1944年5月,孙立人接替郑洞国担任新一军第二任军长。远征军第二次远征时,孙立人指挥的新一军如同猛虎下山般打败了日本不可一世的王牌18师团。远征军胜利后孙立人返回国内,驻守在广东接受日本人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到东北。在东北期间,孙立人凭借装备的优势取得了几场胜利。不过,孙立人与杜聿明不和,因此1947年被蒋介石调离东北。之后孙立人被蒋介石任命为“陆军副总司令”,驻守台湾训练新兵。
解放后孙立人一直留在台湾,他也是新一军三任军长中唯一一位逃到台湾的军长。到台湾后的孙立人被蒋介石重用,担任“陆军总司令”。1955年,孙立人的命运发生了转变,他被蒋介石软禁。之后长达33年时间里,孙立人一直被软禁,直到1988年才被释放。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因病去世,终年90岁。
第三任军长潘裕昆
1947年,蒋介石把孙立人调离东北后晋升黄埔四期的潘裕昆为新一军军长。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新一军军长潘裕昆跟随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参加了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廖耀湘的第九兵团几乎被全歼,不过新一军军长潘裕昆却成功逃出了包围圈。
逃出包围圈后的潘裕昆第一时间回到湖南老家,之后逃到香港。不久后潘裕昆回到大陆,定居杭州,晚年的潘裕昆致力于祖国和平,拥护我党的政策,为和平做了大量的工作。1982年,潘裕昆因病去世,终年76岁。
参考资料: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覆灭记》王勇、孔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