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出土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科学有效的保护修复这些出土文物,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研究、展示、宣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片将以安阳华夏科技考古有限公司青铜器、铁器保护修复技师李静生、岳超红为主要拍摄对象,从文物修复行业的技艺特点、传承谱系、发展脉络等方面深入挖掘和展现我国文物修复及复仿制技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唤起公众对这项传统技艺的情感共鸣。
编导手记
安阳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在此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是形成殷商文明的核心要素。在这里,以仝孝为代表的一批文物修复工作者,传承工匠精神,运用现代技艺与古老文明相碰撞,通过除锈、清洗、脱盐、干燥、整形、拼合、补配、封护、做旧等一系列手段和程序,使一件件破损的青铜器获得新生。
《古器新生》工作照
青铜器修复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短则历时几个月,长则历时几年。本片是以一件春秋战国时期蟠螭纹青铜大鼎的修复过程为线索进行记录。前期,我们团队采取“蹲点式”拍摄,希望不要错过“大鼎”的每次变化。
《古器新生》工作照
但是,整理素材时发现“大鼎”整体变化不大,细微的修复痕迹很难通过影像表现。正如李静生老师所说:“文物修复急不得,每次文物可承受的修复力度是有限的,用力过猛反而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尤其是矫形环节,外部干预要根据青铜器破损程度,更多是借助时间的力量帮助青铜器完成自身恢复”。
《古器新生》工作照
因此,我们由“蹲点式”拍摄改为“蹲点+重点”相结合的拍摄方式。首先,选派部分创作人员在文物修复间进行蹲点拍摄,这种“墙上苍蝇,作壁上观”式的全景拍摄虽然很辛苦,但能够获得许多意外的惊喜,也保证了影片的纪实感。
《古器新生》工作照
但每当青铜大鼎有较大变化或要进行关键修复步骤时,仝孝老师会提前联系编导团队,我们就会布置更多摄制人员进行多视点的详细记录,保证重要修复环节完美展现。
《古器新生》工作照
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我们跟随文物修复师的脚步辗转多地,克服了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光线不足、声音嘈杂、场景单调等各种问题,完整地记录文物修复的各个环节,并记录下李静生与仝孝两代修复师之间的师徒情谊和技艺传承故事。与此同时,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我们也走进了文物修复师们的内心,共情于他们遇到修复难题时的困扰和完成项目时的喜悦,见证一件件破损的青铜器在他们手中获得新生。
《古器新生》工作照
让我们共同期盼,在一代代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努力下,让更多的人了解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效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END
来源:行业中国I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