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视角、权威实证,文汇讲堂推出“上海6000年”系列
迪丽瓦拉
2024-11-01 16:37:08
0

原标题:全新视角、权威实证,文汇讲堂推出“上海6000年”系列

上海6000年贯古通今向未来 本系利设计均为文汇报李洁

一颗远古人类头骨!2004年3月底。青浦区崧泽遗址的3号探方发掘区内。

经科学测定,上海博物馆的考古队员欣喜地发现它是一枚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人头骨,主人是25岁左右青年男子。这是首次在上海地区发现6000多年前人类头骨,被称为“上海第一人”。透物见人,透人见史,进一步证实了距今约6000年前,在上海西部这片土地上,已有先祖迁居于此生活于斯。

值得让上海、中国、世界了解的历史

在绵延跌宕的6000年历史中,上海是如何在南北融合、承继创新中逐步壮大?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上海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对于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又能提供什么样的历史滋养和启迪?对历史认知的不断丰富、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又如何能提高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理论维度、历史维度、文化维度?

正值考古发现“上海第一人”20周年,由文汇报社、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协办的2024年文汇讲堂,将倾力推出“上海文明探源:贯古通今向未来上海6000年”(以下简称“上海6000年”)项目,包含七场系列讲座和配套的九场研学体验,让更多上海人知晓自己家乡久远历史,让全国人民了解上海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是其来有自且一脉相承,让世界感受亚洲东海之滨以上海为首的江南城市群如何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而去。

从4月至11月,七场讲座九次研学

强大的嘉宾阵容与丰富的研学之旅

即将于4月27日开启的“上海6000年”系列讲座,将秉承2022年“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系列跨年四讲、2023年“数字强国”系列六讲的前瞻性、专业性、全局性特点,本次系列讲座由考古篇和史料篇组成,嘉宾阵容强大,由20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跨界强强组合,其中两位来自长三角的苏州与合肥,另一位是在3月1日刚刚履新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他将特地从深圳赶赴家乡,共赴“上海6000年”之约。

青龙镇青龙塔和在青龙镇出土文物鎏金阿育王塔(左)、长沙窑椰枣纹执壶(右)

除了嘉宾亮点外,参与方和社会各界提供资源支持,促成了九场颇具吸引力的研学暨“海派考古”&Citywalk。5月12日的“寻上海之源青浦一日研学”,包含福泉山遗址及发掘现场、崧泽遗址博物馆、青浦区博物馆等,寻访上海历史文化之源;约8月举办的上海第一个考古遗址博物馆——位于普陀区志丹苑的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研学之旅,将展示苏州河的沧桑变迁,揭开文化遗产保护的幕后故事;而在金秋时节与“史学家王圻与隐逸士人陈继儒”专题呼应,乡村人文行走线——闵行华漕镇苏州河第一村“王圻故里”,将让您认识一位从地方志里走出来的通才知识分子。另有三场研学集中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既与讲座主题吻合,也和上博东馆开馆节奏同振。

“王圻故里”坐落在闵行区华漕镇赵家村

研学活动由协办方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担任学术指导,文汇讲堂工作室、擎先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承办。活动参与者身临考古遗址和博物馆现场,聆听来自专家学者的专业讲解,真正沉浸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浓郁氛围中。

为了让更多新老朋友感受到“上海6000年”的城市文脉,4月至11月活动期间,除了主办方文汇报微信视频号等直播外,本系列讲座还将充分利用央视频、喜马拉雅等平台同步直播,传播无地域和国界。

全新视角权威实证叙述上海城市文脉

崧泽遗址博物馆讲述了上海西部的遗址走廊的诞生

“上海6000年”系列讲座和研学带您徐徐展卷上海宏伟的城市文脉:

距今五六千年前,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在上海西部留下一条遗址走廊,见证了上海人文历史的起源,也参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

距今三四千年前,黄河文化的南来孕育广富林文化,南方文化北上形成马桥文化,它们是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的最早实证,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江南典范。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吴越两地碰撞交流地,也是楚国文化东进地,此后逐步融入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建。

唐宋时期,上海有了行政建置,正式成为“中国的上海”。青龙镇是长三角的繁华贸易港口,开启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起点;上海镇后来居上,种下了日后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种子。

位于普陀区的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讲述了上海最初的水治

明代,徐光启、王圻等科技和人文知识分子带头看世界,上海逐渐成为中国东部面向世界的重镇,走上一条日后成为“亚洲的上海”“世界的上海”的道路;同时,也为21世纪的上海争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留下文化空间。

清代开埠后,中国传统金融业自我扬弃拥抱变革,出现钱庄庄票与国际汇票结算,孕育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因。

无论一个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抑或一个国家,都将发出哲学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走向哪里,通过最新的考古发现、深度的史料解读,讲座和研学参与者们将从“上海6000年”中寻找到更丰富、更立体同时也鲜明而准确的答案。

上海博物馆东馆将在今年陆续开放新的展馆,“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心动不如行动,即日起可预留讲座时间——4月27日、5月25日、6月15日、7月27日、9月21日、10月19日、11月23日;可锁定文汇App-讲堂频道、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方志上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预告。

作者:李念

文:李念 图:除署名外来自网络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在古代的中国人的智慧是人惊叹的,他们也是非常的聪明,很多人可能以为古代的老百姓是愚蠢的,但是如果真是...
原创 硝... 曾有这么一群人,在14年的游击抗战岁月中,爬冰卧雪,坚忍不拔,用自己的鲜血成就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历经...
原创 曾... 曾国藩生于1811年(嘉庆十六年),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竹木载春秋 文脉承古今(推进文... 图①:云梦县博物馆。胡学军摄(人民视觉) 图②:云梦县博物馆展出的木牍家书。胡学军摄(人民视觉) 图...
原创 被... 日本的民众真的了解历史真相吗?曾经有一个日本网友提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为何中国人不原谅我们...
原创 司...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他借着司马懿等人打下的基础,篡夺了曹家的江山。当上皇帝以后,司马炎并没有赶尽...
元大都中轴线是如何产生的 宗春启 自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之后,赞美和介绍北京中轴线的文章层出不穷。如今,北京中轴线是全世界最长...
进博会上的非洲风情 | 聚焦进...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展会之一,已成为各国展示产品和加强国际合作的重...
原创 从... 天天通晓全球事日日遍读世界书 关注《王际凯》获取更多资讯 1917年1月,沙皇尼古拉二世统治俄罗...
原创 为... 为何苏联曾不惜成本,不计得失,大力援助中国工业化建设? 文|庆哥历史解析 我们都知道,中国并不是第一...
原创 宋... 宋江的一生,其实可以说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修的文与武,卖与帝王家”,然后加官进爵、光宗耀祖。 可...
原创 咸... 晚清朝廷已经形同破败的枯木,似乎随时都会土崩瓦解。此刻的八旗子弟早没有当年入关时的英姿勃发,他们经过...
原创 龙... 前言 龙袍,是古代皇帝的朝服,同样也是皇帝身份的象征。 在三皇五帝时代,轩辕黄帝南征北战,开疆扩土...
原创 蜀... 蜀汉刘备的五虎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均为骁勇善战之辈,那么当他们遇上吕布、典韦、许褚...
原创 臭... 是因为这些禽兽是受天皇领导的吗? 抗日影视剧中,狂妄自大的小鬼子满口“皇军”的自称,大家都不会陌生。...
原创 历...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战齐魏败燕国御秦军,凭一己之力扛起赵国,延续30余年,与白起,李...
原创 皇... 哈喽大家好!小编今天来聊一聊曹魏阵营的一位特殊谋士, 此人皇族出身却投身曹魏阵营,他料事如神却无人肯...
原创 为... 在历史这条长长的大河里,清朝雍正时期的反腐故事就像一颗特别亮的明珠,到现在还闪着不一样的光呢。雍正皇...
原创 犹... 有些人喜欢犹太人,有些人不喜欢犹太人。但凡有思想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犹太民族毫无疑问是世界上...
原创 安... 一提到安史之乱,人们总会想到这是一场唐朝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无数的江郎将相都在这场危机中付出了生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