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光晟:作为唐朝大将,却两次叛主,临终前造一六字成语留名于世
迪丽瓦拉
2025-07-24 05:32:43
0

在唐朝,有很多极具争议的名人,众人熟悉的有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奸相李林甫等等,有人说武则天是一代明君,她的统治给唐朝带来了喘息的机会,也有人说她是导致唐朝灭国的重要原因,武则天本人也留下无字碑,让自己的对错,给后人评说。

李林甫剧照

李林甫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旧唐书》中,一开始评价”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后来也说他“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处,皆有恒度”。

和这些名人同样褒贬不一的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两次叛主的大将,张光晟。

两次拯救上司

张光晟是唐代中期名将,具体出生年月不详。

唐天宝十五年,潼关守将哥舒翰,在玄宗陛下的命令下,硬着头皮出关应战,却中了叛军的埋伏,被杀得干干净净。包括哥舒翰在内,大部分都成了叛军的阶下囚,而剩下的,也不过八千多人。

这场战役中第一个冲在最前面的步兵统领王思礼,被一箭射伤,在战场上没有支援,也只有被俘虏或者被杀死的命运,就在王思礼仰天长啸等待死亡的时候,张光晟出现了,他表示愿意代替王思礼战死沙场,让王思礼骑着自己没有受伤的好马离开。

王思礼先是一怔,然后感激张光晟,说来日一定要还张光晟一个人情,张光晟却摇了摇头,拒绝了王思礼的好意。并没有告诉王思礼自己的名字。

本来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可是万万没想到,张光晟居然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了。

三年后,玄宗被赶下台,安禄山被杀,安史之乱结束,原本潼关战败的王思礼,如今已经是河东节度使。

而张光晟此时在代州刺史辛云京手下求生,正好听说辛云京因为管理不当,王思礼打算罢免他的官职。

张光晟发觉机会来了,主动找到了王思礼,王思礼看见自己的救命恩人来给辛云京求情,于是送了张光晟一个面子,放过了辛云京。

而张光晟也因此升官发财,王思礼不仅给了张光晟官职,还给了他田地金银,并且和张光晟成为了好兄弟。

可惜好景不长,王思礼很快去世了,但好在新上任的河东节度使正是昔日有过恩情的辛云京。辛云京对张光晟也是相当的好。

就这样张光晟度过了安稳幸福的前半生。

平定西北边境

大历十三年,唐朝末年危机重重,少数民族看见大唐大势已去,纷纷摩拳擦掌,都想来分一杯羹,其中一个叫回纥的少数民族侵犯的最厉害,于是皇帝派张光晟奔赴前线,抵御外敌。

十三年一月,回纥攻击太原等地,打响了阳曲之役,结果我方败了,死了一千多名将领。二月,张光晟在阳武山谷与回纥交手,这回,回纥败北。接着张光晟乘胜追击,越打越猛烈,一路胜利,班师回朝。

这一场大获全胜,让唐王朝在疲于应付的情况下,找回了一些颜面。张光晟从此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升官加职为单于、御史中丞、振武军的统领。

并且代宗陛下对他另有重托:“北疆已经混乱了很长一段时间了,需要好好想想对策,安定北方。”张光晟点头应下,果然没有辜负代宗的期望,将北疆成功收复。

这也让张光晟名声更旺,本来这样下去到老,告老回乡,安享晚年,这一辈子也就功德圆满了,可惜张光晟这个人,可能是因为赫赫战功便自鸣得意,又或者是本身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偏偏要往泥潭里走。

擅作主张大开杀戒

“人性凶忍,善骑射,贪婪尤甚,以寇抄为生”这是一段史料中对回纥人的描写。是否是真的有待考证,但可以看出,当时的大唐王朝对回纥的痛恨。

张光晟本人对回纥也是有一肚子怨气,特别是他在目睹了回纥人烧杀抢夺,掳掠中原女子的恶劣行为后,滋生出了消灭回纥的想法,并且上报皇帝,自信满满能够消灭回纥。

因为张光晟发现,回纥与“九姓胡”之间的矛盾不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可以借刀杀人,可是当朝天子拒绝了张光晟的请求,因为当时回纥的高层领导已经有对唐朝示好的倾向,很有可能达成和解,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能生事。

但是张光晟已经杀红了眼,他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回纥不可能会同意和谈,于是他擅作主张,设宴请回纥人吃饭,《旧唐书 张光晟传》记载这是张光晟摆的“鸿门宴”。

并且在宴会的进行大屠杀,”死者千余人,唯留二胡归国复命。遂部其妇人,给粮还京,收其金帛,赏赉军士。“

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回纥,纷纷向当朝天子德宗要个说法,德宗也无奈,呵斥了张光晟,降他为太子的侍郎,并将他的爵位改为侍郎。

破坏两个国家的和平,本来应该处死的,德念在张光晟往日的功绩,也只是降级处理,已经仁至义尽了。

可是在张光晟的眼中,他为国家效力,却被贬为失职,这让他很是愤怒。

两次叛变

公元783年,中原出现了泾元之乱,官兵因种种问题而怨声载道,在京城内抢劫、围剿朝廷,最后皇帝不堪重压,逃出京城。

张光晟本该护着皇帝离开,可是途中他看见有当皇帝能力的朱泚,悄悄往皇城里跑,张光晟害怕他篡位,于是上前劝说,可不想,朱泚害怕张光晟告密,硬是威胁张光晟,让他留下来辅佐自己,张光晟无奈便答应下来。

这便是张光晟第一次叛变。

但张光晟只是假意归顺朱泚,等待唐朝大军杀回,他又立马背叛朱泚,回归大唐,里应外合,杀了个朱泚措手不及。

这便是张光晟的第二次叛变,这看起来虽然是两次叛变,但其实是张光晟忠诚庚庚的象征。

临终前,张光晟留下一句遗言:“一不做,二不休”。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由来,告诫后人,凡事不做不做,一旦做了,决不罢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满...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清... 引言 我国古代的皇帝一直都是后宫佳丽无数,他每天想和哪个妃子在一起,只需要翻这个妃子的牌子即可。而古...
原创 美... 他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差劲的总统,甚至很多人怀疑他脑袋有问题,当911恐怖袭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
原创 为...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一度是秦人的凝聚力,而秦国在战国时期可以战无不胜的原因就是因为这近乎恐...
原创 司...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后,弟弟司马昭对哥哥司马师说:“既然父亲已故,我们去后院杀了柏夫人母子,为母...
原创 唐... 熟悉古代名将的读者,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一直流...
原创 “... 文/夏继诚 《孙子·谋攻篇》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为了夺取淮海战役的...
原创 李... 1894年8月29日,旧历七月二十九。李鸿章复奏清廷,称北洋海军力量以其攻人则不足,以其自守则有余,...
原创 历...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一支精锐的重装步兵,战斗力强悍到令人发指,堪称战国时期最强的军队。那么,...
原创 襄... 关羽剧照 要理解襄樊战役中为什么刘备一直按兵不动就必须从襄樊之战的背景说起。襄樊之战发生在汉中之战结...
原创 清... 清朝汉八旗18位名将:平定中原,立下首功 18、唐通,汉军正黄旗,先投降李自成,讨伐吴三桂。不久,唐...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攻霍邑阵斩宋老生,李渊女招纳关中盗 越两日,沈叔安运粮亦至,老天有意做人美,渐渐的雾散云...
原创 刘... 在大明朝的辉煌时代,有一位聪明睿智的谋士,他的名字叫刘伯温。 刘伯温是朝廷的重要谋士,还是朱元璋的亲...
原创 军... 我国很多成语都有出处和典故,比如“指鹿为马”就是讲的奸佞赵高专权,而朝臣畏于他只得顺从他的故事。 “...
原创 唯... 670年,吐蕃名将钦陵斩杀10万唐军,唐军主帅薛仁贵派使求和说:“我一生征战几十年没有打过败仗,今日...
原创 诸...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才能被夸大很多,以至于鲁迅先生评价道:“孔明之智近乎妖。”然而真实的孔...
原创 李... 自古皇帝或千古流传,或臭名昭著。诸如千古一帝秦始皇,汉武帝。但也有像北齐时期,在大臣面前横陈妃子玉体...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一十):断鸿声里思良将。 在北洋历史上,军阀混战中的攻城掠地,每一场尔虞我...
原创 粟... 宿北战役:智勇之战,历史留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
原创 法... 据最近的统计显示,法国黑人占比不到7%。我们通过资讯看到法国到处都是黑人。其实这是幸存者偏差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