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战国第八雄”
迪丽瓦拉
2025-07-24 16:33:23
0

全文共3339字 | 阅读需7分钟

“秦、楚、齐、燕、赵、魏、韩”,“战国七雄”大家耳熟能详,但若提及“战国第八雄”,恐怕许多人会不知其所指。实际上,“七雄”只是个概数,除了这些显赫一时的大国,还有许多小国与之并立,其中就有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国家,它立国长达二百余年,几经起伏,一度与这些大国并肩称王。它,就是被誉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 

然而,由于史载简略零散,文物遗迹湮没地下,中山国这朵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奇葩,两千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直至20世纪70年代,它的神秘面纱才偶然被揭开。

1974年,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农民在平整农田时,意外发现几块战国时期的大型陶瓦,这些瓦片原本用于宫殿建筑。紧接着,一块30年前被当地村民发现的刻着奇异文字的河光石,成为解锁这个古国大门的钥匙。考古学家依据石头上的信息,在石头出土地一带发现了多座古墓,并最终确定这里正是战国中山国的王陵及后期都城——灵寿古城的所在地。

由此,中山国,这个神秘古国,在两千多年后,终于向世人显露出了真容。

▲大河光石及拓片译文,大意为“监管捕鱼的罪臣公乘得在此看守陵墓,他的旧将曼敬告后来善良贤德的人”。(图片来源:“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山古城遗址(图片来源:河北文物微信公众号)

“战国第八雄”,是如何炼成的?

中山国,由北方的白狄鲜虞部建立,春秋时期自陕西东迁,经山西中部和北部,最终定址于河北中南部。中山国为千乘之国,地处《史记·货殖列传》所描述的农耕和畜牧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战国时期唯一由戎狄建立的国家。  

春秋初期,鲜虞部虽弱,却与邢国打得火热,令中原诸国感到威胁;春秋中后期,鲜虞长期与晋国交战,面对晋国的强势攻伐,鲜虞节节败退,先后失去了肥、鼓等属国和都城中人城(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峭岭),一度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春秋时期的晋国与鲜虞(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公元前6世纪末,蛰伏已久的鲜虞终于等来了翻身的契机。彼时,中原各国竞相扩张、战火纷飞,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也日趋白热化。鲜虞瞄准时机,起而反晋,大败晋师于平中,生擒晋国将领观虎。

公元前506年,鲜虞稳坐白狄部落联盟的第一把交椅,在中山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 《左传·定公四年》:“水潦方降,疾症方起,中山不服”)。在其后的二百余年里,中山国起起落落,在中原大地上书写出一部传奇。

▲中山国地处燕南赵北中间这一“枢辖”位置(图片来源:纪录片《中山国》截图)

中山国建立之初,便被晋国视为心腹大患,屡遭讨伐。晋国先是派荀瑶攻占穷鱼之丘,再由新稚穆子一日之内连夺两城,令中山国元气大伤。

到了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部向东部平原迁徙,定都于顾(今河北定州)。这位志向远大的君主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仿效华夏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治理。 

公元前406年,魏文侯派将军乐羊领兵攻打中山国,经过三年苦战,中山国不敌魏军,最终被灭。中山桓公率鲜虞残余力量,经20余年的休养生息,终于在公元前381年击溃魏军,成功复国。

▲出土于中山王厝墓的中山侯钺,由青铜所铸,是象征权力的兵器。其上有两行铭文:“天子建邦,中山侯㥯。作兹军钺,以敬(警)氒(厥)众。”意为:中山受命于周天子,其威严不可侵犯。(图片来源:“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复国之初,赵国趁机侵犯,企图吞并中山国,桓公率军坚决抵抗,守卫了国土。公元前374年,桓公以精锐骑兵击退赵国,连获大捷,收复十余处城邑,并将都城迁至灵寿城(今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国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此后,中山国稳步发展,日益强盛。公元前353年,桓公去世,其子中山成公继位,他励精图治,对内体察民情,重用乐池、司马赒等贤才;对外巧妙制衡,亲近齐国,以图牵制。

公元前328年,成公之子中山王厝继位,中山国的国力达到顶峰,与燕、赵、韩、魏四国并称“五国相王”,成为战国七雄之外最为强盛的“千乘(shèng)之国”(一辆战车即“一乘”,“千乘”为中等诸侯国的国力),被后世誉为“战国第八雄”。

习礼中原,交汇融通有个性

中山国地处太行山东麓,《中山记》有载,“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从鲜虞部尊山为国号,到桓公依山建都,中山国与山有着不解之缘。

在出土文物中,无论是被誉为“中山国国徽”的山字型器,还是彰显君主权力的中山侯钺,亦或是多种多样的陶制山形饰件……无不反映出中山国民对“山”的特殊感情。

▲中山国铜“山”字形器,为中山国所特有,造型庄重,立于木柱之上排列在帐前,象征着中山国王的权威。

作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山国在中原各国的环伺下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迅速壮大,展现出中山国人独特的发展智慧。它位于燕国之南、赵国之北,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中山王厝的行为、思想和审美都深受中原文化濡染,与周边诸侯国共享着相似的文化。

在政治上,中山国借鉴中原诸国的治理模式,以高效的方式管理国家;经济上,它农牧并重,同时融合中原商业模式,广泛开展外交,发展生产;军事上,它积极学习中原军队进行变革,提升自身战斗力;思想上,它尊崇儒家思想,倡导仁义道德。

▲中山成公墓出土的银首人俑铜灯,人俑身着云纹右衽宽袖锦袍,右衽是典型的华夏民族服饰特征。(图片来源:“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中山国代表器物“中山三器”,皆刻有长篇铭文,主要歌颂了中山厝王的功绩和美德,强调了儒家的忠、孝、仁、礼、义、信等价值观。这些铭文内容不仅洋溢着大道人伦的思想,其书法艺术也堪称当时的佼佼者。刻文共1101字,字体修长秀丽,匀称流美,素雅明快,形成了独特的“中山篆”,堪称“中国最美古文字”。

▲战国中山王厝三器(铜方壶、铁足铜鼎、铜圆壶)及部分铭文(图片来源:“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中山国遗址出土的龙形玉器,表明尊龙、爱龙、美龙的华夏文化意识,在中山国已经形成了。(图片来源:“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除了文字记载之外,中山王厝的墓葬中还出土了1000余件精美玉器,其样式、纹饰及使用方法与中原地区极为相似。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了一项划时代的改革——全国上下穿胡服、习骑射。这一举措打破了服饰上的民族界限,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对文化的融合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赵武灵王一身英武胡服,在中山国边境蓄势待发时,中山国却陷入了一种奢华的倦怠。服饰日趋华丽,武备日渐荒怠,出现了“战士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的局面。

公元前296年,赵国攻破了中山国都灵寿古城,中山国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两百余年的岁月里,中山国不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还创造了多元融合的文化风貌,在春秋战国时期波澜壮阔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诗中,具有代表性意义。

文物赋活,看见更清晰的中山国

随着中山古城遗址的挖掘,中山遗物重见天日,这个栖身于燕赵腹地的神秘王国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017年,中山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已建成中山国王陵陈列馆、中山国王厝墓展示区、中山国文化体验馆、中山国考古探索中心,成为展现中山国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

▲中山古城考古遗址公园

▲出土的铜“山”字形器、虎形黄玉佩、透雕夔龙黄玉佩、曲体回首龙形黄玉佩等中山国文物器形,被镶嵌在石家庄地铁博物院站显要位置。(图片来源:“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目前,中山国王陵陈列馆文博团队正积极履行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窗口的职责,成功打造了“至美中山”“篆物铭形”“双翼神兽”“千乘之国”等十多个文化品牌,并自主研发设计了数千种文创产品。

此外,博物馆还大力推进“中山国文化进校园”活动,致力于“学”与“游”的深度融合,以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山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舞蹈《氤氲中山》服饰,其纹样、色彩等都源自出土的中山国文物。(图片来源:“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中小学生在中山国王陵陈列馆开展研学活动

纪录片《中山国》、全国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以及杂技剧《梦回中山国》等,无不生动展现了古中山国的风云变幻和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挖掘中山国深厚的历史遗产,积极推动文化交流,让中山国历史文化“活”起来,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内图片除标注来源外,均由作者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报刊舆论与“粤变”后陈炯明形象的塑造——以《南侨月报》为中心考察

国军11个师六天六夜疯狂进攻,塔山阻击战解放军是怎样打赢的?

1922—2022:漫谈中国动画一百年

中国吃鸡极简史

诸葛亮赵云联手,都扛不住马谡失街亭,蜀汉第一次北伐到底输在哪?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朝的开国功臣常遇春与徐达被誉为武将的双臂。他们为大明王朝的崛起贡献了卓著的战绩,凭借出色的统帅才能...
原创 《... 一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数以千计,其中武将数量也不少,至少有五六百位。在所有武将中,使用枪作为主流兵...
原创 千... 推恩令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权谋、最具深远影响的策略之一,毫不夸张。自它一出,眼尖的政客立刻就能看出,...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东汉的皇室已经沦为傀儡。事实上,东汉的许多皇帝都被权臣操控,成了权力斗争中的无力...
原创 唯... 在地区治理过程中,领导者必须将人民的需求与地区发展的整体利益置于首位。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尊...
原创 从... 在过去老版《三国志曹操传》无疑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战棋作品,而它的成功与其独特的视角、出挑的策略玩法等因...
原创 亚... 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不仅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原创 明... 封建时代的许多制度中,充斥着不人道的做法,其中之一便是殉葬制度。殉葬制度自商朝便开始存在,虽然经历了...
原创 秦... 秦统一后周天子去哪了?为何历史上难觅其踪迹? 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
原创 昆... 1939年12月30日,昆仑关战场上,邱清泉如一只在笼中躁动的猛虎,神情焦虑、激动,来回走动。他已经...
原创 蒙... 在蒙古的征服历史中,南宋无疑是最难以攻克的一座丰碑。当时,蒙古帝国的疆域几乎已形成,东亚、中东和东欧...
原创 东... 在提到三国时期的北伐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会想到蜀汉的北伐,尤其是由诸葛亮和姜维所领导的蜀汉北伐。...
原创 为... 明朝的魏忠贤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非常有名的太监之一。魏忠贤出生在今天的河北沧州,从小家境贫寒,几乎没...
原创 为... 《三国演义》是一本广受欢迎的小说,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基于此创作而成。在这部作品中,诸葛亮的北伐是一个...
原创 康...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1722年冬,69岁的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逝。四阿哥胤禛接过传国玉玺时,或许没人想...
全球首次考古实证母系社会确实存... 在山东广饶傅家遗址,中国科学家确认4750年前存在由两个母系氏族构成的社会形态。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确...
胡惟庸:明朝丞相的权力浮沉与悲... 他是开国皇帝亲手扶上宰相位的寒门书生,却成了大明开国第一罪臣。他替皇帝杀尽淮西勋贵,最后为皇帝用同样...
原创 作... 八王坟是位于北京的一座著名清代王爷墓地,墓中的主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自民国时期...
原创 地... 除去古汉水改道对历史的影响,刘邦和刘备的地盘均为巴蜀汉中,可以说两者的基本盘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
原创 清... 大清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只有在特殊的场合才会开启。例如,皇帝进出紫禁城,殿试的三甲榜眼离开京城、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