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洛阳战役,陈士榘爱出风头惹恼刘伯承,陈毅怒批:打胜仗仍需检讨
迪丽瓦拉
2025-07-24 18:32:34
0

豫东战役胜利之后,华野政宣部在拟稿《华东军事观察家评开封及豫东大捷》时,主要写了正面战场的胜利,而对中野在南线牵制胡琏、吴绍周的作用只是用了一两笔轻飘飘带过。

这篇文章发表在1948年7月20日的《大众日报》上。

时任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的陈毅,当时还挂着华野司令员的职务,他在7月24日读到了这篇文章,非常生气,于当日发了一封电报给粟裕并陈士榘,开首的第一句话是:“想到几件事告诉你们”。

陈毅想到的这“几件事”一共有4件。

1、文章《华东军事观察家评开封及豫东大捷》未提到中野的牵制作用,是不正确的表现。2、根据中野各同志反映,三纵在洛阳战斗的突击前炮击时间长达1小时至2小时。陈士榘后来在总结洛阳战斗中,又过分夸大炮火作用。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样一来,容易造成部队对炮弹的过分依赖,影响攻击敌人的信心;同时,又会养成挥霍炮弹的毛病。所以,即使战斗胜利了,仍应领导各部队进行使用炮火的正确检讨。

3、华野的一、四、六纵经过濮阳整训,已经没有了骄傲自大的作风。现在,中野下面各同志普遍认为三纵、八纵都比较骄横,尤其三纵,应同时说服教育。

4、在接下来的雨季整训中,注意上述问题的检讨。

粟裕和陈士榘收到陈毅这封电报后,都猛吃了一惊,赶紧于7月28日作出了检讨与解释。

由于陈毅所说的4件事中有两件是直接批评陈士榘的,陈士榘因此用了大量文字来进行解释。

关于陈士榘,他是毛主席的心腹爱将,从秋收起义起就紧跟着毛主席,一生忠诚于毛主席,他的性情刚烈,能打硬仗,脾气也很犟,曾在鲁南战役前跟陈毅顶过牛。

读过吴东峰著作的《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里面讲有一则趣事,说陈士榘在淮海战役期间经常和邓小平打牌,每局必争,从不相让。邓小平因此评价说:

“陈士榘,太傲了!”

陈士榘既然是这样一个孤傲的人,面对批评,他自然是要争辩和解释一番的了。

他对陈毅说的“三纵在洛阳战斗的突击前炮击时间长达1小时至2小时”进行了更正:三纵在洛阳战斗中,突击前炮击一小时,绝不是二小时。

为什么要炮击一小时呢?

他说,各部射程口径火炮不同,在零星试射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掩护我突击队爆炸、突破及向纵深发展时,必须持续开炮,以对敌火力形成压制;突击和突破的成果,也需要炮弹来巩固。

对于炮弹浪费的现象,他认为,问题主要是出在炮兵和步兵作战的不协调上。因为,如果有一次攻击不能奏效,时间就会延长,炮弹必然会消耗更多。

他的看法是:炮兵和步兵作战的协调性可以通过更多的训练和实战来提高,从而减少炮弹的浪费。但在向前突击和巩固战果上,还是“不应吝啬炮弹,继续有计划射击”。

说到了这里,他振振有词地说:

“解决战斗本钱是可以缴回来的,并可获利。”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陈士榘说的“解决战斗本钱是可以缴回来的,并可获利”,以及“向前突击和巩固战果”,“不应吝啬炮弹”等等言论,早在洛阳战役胜利后,他在面对中野营以上干部会上作攻坚经验的介绍时,就眉飞色舞地讲了一番,很是出了一番风头。

刘伯承被他的言论惹恼了,对他的讲话作了驳斥,说“各人打仗手法不同”,要求中野诸将根据自己的情况打仗,不要过度迷信和依赖炮火。

陈士榘之所以会苦恼刘伯承,是因为中原野战军为了完成中央赋于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在冲破敌人层层封锁时,已经丢弃掉了所有的重武器。陈士榘忽视了这一点,夸夸其谈,如此强调了火力的配系,无疑会刺伤到中野干部的心。

1947年11月,朱德、刘少奇通知陈毅到西柏坡汇报华东野战军情况,毛主席则要求陈毅在西柏坡向中央工委汇报完工作后,赶到陕北杨家沟参加“十二月会议”。

陈毅到了杨家沟后,“十二月会议”已经结束了,但西北野战军正在召开高干(团以上干部)会议。毛主席让他去参加,并要求他在会议上作华东野战军情况的报告。陈毅认真学习了前几天的几个报告,先后出席了10次会议,感慨良多。

他回到华野后,在濮阳整训,对团以上干部说:“西北野战军实在是太苦了,没有米,吃的是喂马的马料,黑豆,有时还要吃野菜吃糠。他们每门山炮在一场战斗中只能配5发炮弹,每门迫击炮只能配5发到15发炮弹,打完就没有了。咱们华东每门山炮配300发炮弹,每门迫击炮配200发,炮弹少一点,就感觉不能打仗了。这对比,真是天渊之别啊。西野的干部对我说,你们这样大的家务,给我们可以打一年了。同志们,你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不过,陈毅在濮阳整训时,陈士榘、唐亮兵团所属三、八、十纵正在豫西作战,没有参加。陈士榘没有听到陈毅这番话。

陈毅也因此在1948年7月24日发的这封电报严肃批评陈士榘,要求他不要浪费炮弹。

陈士榘并不认为自己浪费炮弹,他在做了以上的一番解释后,仅仅承认:“在刘邓营以上干部会上介绍攻坚经验,仅就本身装备来讲,未照顾到刘邓部队由大别山转移以后实际情况,是有毛病的。”

话说回来,华野在中野的密切配合下,终于在1948年11月23日一举全歼了黄百韬兵团。接下来,按照毛主席预先的设想,是由华野继续诱歼邱清泉、李弥兵团一部。

但刘、陈、邓考虑到华野主力血战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刀锋似已略形钝挫”,不宜续歼比黄百韬兵团更强的邱、李两兵团,而应该抓紧休整,由中野来打孤军突进的黄维兵团。

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下辖第十、第十四、第十八、第八十五军和第四快速纵队,共12万人,是美制机械化强敌。其中的第十八军(即整编第十一师)甚至号称国民党军的“一等精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拍板由中野打黄维,他斩钉截铁地说:

“人人都要有烧铺草的决心!”

“烧铺草”,是四川的一种习俗,即人死了之后,其所睡过的铺草会被抱到野地里去烧掉。

邓小平还说:

“没有牺牲精神是消灭不了敌人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歼灭黄维兵团。就算中野打光了,只要全国各路解放军取得全国的胜利,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家都被邓小平这短短的几句话说得热血沸腾,陈赓、杨勇、秦基伟、陈锡联、王近山等一大批骁勇善战的战将纷纷请战。

对于中野和黄维兵团的火力差距,邓小平是相当清楚的,他把围歼黄维兵团的行动比喻成“瘦狗屙硬屎”。

身为华野司令员的陈毅,可谓“腰缠万贯”,他在这个时候打下了包票:只要中野需要,华野方面,他是要人有人,要炮有炮。

事实上,在后来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带了三纵、苏十一纵及鲁中南纵队,外加一部炮兵前来助战。

那么,孤傲的陈士榘,将会和中野的刘司令、邓政委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我... 前言 1937年,演出剧团抵达了南京演出,他们是用艺术的力量激励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战军人们。 王...
原创 明... 前言: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元大都北门:健德门(今北京德胜门)。 元朝末代皇帝妥...
原创 1... 1941年,日本少将严刑逼供张子政无果,恼羞成怒,一刀刺穿了张子政的胸膛,还将遗体践踏得惨不忍睹。一...
原创 蜀... 蜀汉最大的骗局,表面上是五虎将之一,其实是货真价实的水货! 蜀汉,开国君主乃是刘备,助攻者无疑是一堆...
原创 孟... 南亚次大陆,大致范围是苏莱曼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掸[shàn]邦高原之间的陆...
原创 秦... 前言 秦始皇为何自称“朕”?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将“朕”字拆开来看,或许能揭...
原创 苏... 在俄罗斯伏尔加河岸边有一座大城市叫伏尔加格勒,在八十年前这里曾上演过苏联人民一段不屈的历史。 在这...
湖南史前文明图卷亮相国博 参观者在“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上观看图卷。  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新石器时代高庙文化...
原创 清... 清朝末期,中国历经了数不尽的磨难与屈辱。满清统治者挥霍无度,固步自封,导致中华民族蒙受了长达一个世纪...
原创 4... 说到日本,我们心中难免有几分愤慨,是献给为国为民的英雄,他们虽已去世,但却永留我们的心中,不过记住历...
原创 蜀... 马超是位武功盖世的大英雄,曹操抗争到底,且从未示弱,从未示好,但他也一生坎坷,前后三位夫人都不得善终...
原创 看... 慈禧:权力背后的阴影 慈禧,这个名字唤起了人们对于清朝末期的回忆,但更多的是一种气愤和不解。她的举...
原创 李... 前言 自古以来皇位上的人都是多疑的,君主大肆斩杀功臣的事情屡见不鲜,刘邦和朱元璋更是此事位列其首之人...
原创 范... 作为秦朝末年最有名的谋士之一,范增的谋略水平,其实是很难判断的。 这主要是因为,正史上有关范增的记...
原创 秦...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寝,在中国古代,人们事死如事生,尤其是皇室帝王家,生前就修建...
原创 西... 在西方政要的眼中,晚年毛泽东是一位具有独特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的伟大人物。 毛泽东的身材魁梧高大,脸上...
原创 4... 过去500年,欧洲几个老牌帝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众多殖民地,其中以英国和法国为主,其次是西班牙。作为欧...
原创 清... 清末时期,康有为最早提倡并设立农学会,而负责实行的人则是孙中山。在广州起义之前,孙中山就已经设立了农...
原创 山...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姓氏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的依据,它之于人们的精神信仰含义远胜于社会含义...
原创 苏... 苏联的最后一年系列 我以为很多历史的形成其实具有偶然性,有时候甚至就是某个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