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成功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海军被击沉5艘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另有3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受损严重,另有188架作战飞机被毁和155架作战飞机受损。仅从战果来看,这是日本联合舰队的空前胜利,让他们成功的瘫痪了美国海军,使其在未来的六个月内都无太大作用,更让日本占据了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部,其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毫不客气的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初期,日本在太平洋上牢牢掌握着优势地位。尽管美国太平洋舰队尚且拥有多艘航空母舰,但这并不足以在根本上改变美日双方在太平洋上的实力对比,如果日本能够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那么美国太平洋舰队是有很大概率被击败的。可结果就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日本在获得优势后很快就陷入了战略混乱之中,并迅速在中途岛海战里丢失了自己的优势。
即便是在今天也很难理解日本人的战略混乱,因为按照后世者的角度来看,日本海军当时最需要的就是集中兵力与美国太平洋舰队残存力量决战,根本没有道理陷入战略混乱。事实上,舰队决战确实是日本海军的核心目标,日本海军是一支崇尚舰队决战的舰队,其海军战略也是围绕着舰队决战展开的。因此无论日本在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部扩张的如何疯狂,日本海军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并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
作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主帅,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很清楚日本当下的困境。日本在国力上与美国没有任何可比之处,如果战事迁延日久的话,要不了多久日本海军的舰队优势就会被美国反超。这不是几次战术胜利就能扭转的局面,美国强大的国力决定了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建设一支远胜于战前规模的海军。说白了,日本根本不具备和美国久战的能力,最多一年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日本要是不想被打死就得在一年内结束战争。
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设想,日本海军应该一鼓作气摧毁太平洋舰队,从而逼迫美国与日本议和,这也是珍珠港事件里日本海军的计划目标。很遗憾,偷袭珍珠港本身未能达成目标,因此山本五十六不得不谋划另一场海战来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山本五十六眼里,只有摧毁了美国的航母舰队和余下的巡洋舰,这样日本还有机会和美国议和,从而使日本不至于陷入到一场必败的战争里去。
山本五十六的想法是好的,这也决定了他需要集中舰队并寻机决战。但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导致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和寻机决战的想法。日本在太平洋和东南亚上的扩张太迅速了,这必然导致日本海军的舰队力量会出现一定的分散,毕竟陆军的补给线总要去维持的,海军本身也需要保护这些新航道来满足战争需求。可舰队一旦分散开,就意味着日本海军必须处处分兵设防,这也就导致日本海军的机动力量出现了削弱。
而这个情况就造成了山本五十六的举棋不定,他本该在这个时候大踏步的进攻,以此夺取太平洋上的主动权,却因为日本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的扩张而不得不分兵设防。可一旦手中的联合舰队分散开来,那么尚有数艘航空母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就有了可趁之机。茫茫大海之上,想要藏住几艘航空母舰还是藏得住的,山本五十六必须提防美国海军以航母舰队为核心展开的突袭行动。
就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美国海军的反扑行动很快就开始了。1942年4月18日,太平洋舰队第16机动舰队和第18机动舰队抵进到了距离日本本土1200公里的位置,并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升空了16架B-25中型轰炸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杜立特空袭,杜立特航空队成功轰炸了东京、横滨、横须贺、名古屋、神户和大阪。空袭本身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但却震惊了日本全国,山本五十六为此还遭到了上级的训斥,勒令他必须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这件事让山本五十六意识到美国太平洋舰队确实还具备战斗力,他必须立刻设法全歼美国太平洋舰队,否则日本将永无宁日。受此影响,山本五十六不得不收缩自己的兵力,比如说此时在印度洋上作战的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就被召回,原本这支舰队都已经推进到了斯里兰卡海域,对印度洋上的盟军航线随时有被切断的可能。可在本土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山本五十六也只能放弃即将到手的战果,要求第一航空舰队回撤。
虽然即将到手的战果被放弃着实可惜,但山本五十六已经有了下一个作战计划,即攻打中途岛。山本五十六并不清楚轰炸日本的轰炸机是从航母上起飞的,而是认为美军从其控制下的岛屿上起飞了轰炸机,故此他决定一举攻克美军控制下的中途岛,从而断绝美军起飞轰炸机攻击日本本土的可能。另一方面,山本五十六也希望此举能逼美国太平洋舰队和他决战,这样他就能同时解决掉美国在太平洋上残存的舰队主力了。
实事求是的说,山本五十六的计划是没有错误的,然而这仅仅是山本五十六自己和海军方面的计划罢了。相较于山本五十六为核心的日本海军想要去进攻中途岛,日本陆军更希望能够去攻击澳大利亚以便于掠夺资源。不过日本陆军自己也知道进攻澳大利亚的难度,尤其是他们的兵力确实不足以征服整个澳大利亚,因此他们就退而求其次的要求加强南太平洋地区的防御。
这算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加强南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就得增兵,随着日本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兵力倾斜越发严重,攻击澳大利亚就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比起日本海军的中途岛方案,日军大本营明显更倾向于陆军的澳大利亚方案。日本海军方面则只能对此做出一定的让步,即派遣部分舰队去占领位于所罗门群岛东南的图拉吉、以及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并以此为跳板用陆基飞机威胁澳洲北部地区。
虽然这个方案是井上成美提出的,但考虑到井上成美和山本五十六私交甚好,再加上山本五十六是个政治上极其敏锐的家伙,那么这应该是山本五十六为了顾全大局做出的妥协。先一定程度上满足日本陆军的要求,这样他才能放开手脚去算计美国海军。只不过,这样一来他就不得不派出海军宝贵的航空母舰去助战,否则根本不可能完成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计划。
之后的发生的便是珊瑚海海战,日本的翔鹤号、瑞鹤号两艘航空母舰对阵美国海军的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航空母舰。战斗结果可以说是日本胜利了,毕竟美国方面沉了列克星敦号,而日本仅仅是翔鹤号和瑞鹤号回港修整。可从战略全局上来看却远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山本五十六集中舰队和美军决战的计划已经彻底崩盘了。
然而,对于山本五十六而言这又是一种没办法的事情,山本五十六自己没法决策日本的战略,否则他就不需要分兵去打什么珊瑚海海战了。但在日军大本营的要求之下,以及客观摆在他面前的陆海军战略分歧面前,山本五十六只能在战略上做出妥协。作为一个海军统帅,山本五十六是鲜少没办法自己决定海军战略的人,再加上日本海军内部还有一部分保守派存在,以及来自日本国内的压力,山本五十六的战略就必须一改再改,这也导致日本海军的战略直接陷入了混乱之中,也最终让他们输掉了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