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国家,清朝也曾拥过耀眼的时期,但是因为清末统治者的无能以及错误的闭关锁国最终导致朝代覆灭。封建王朝体制垮台,也就意味传统意义上的皇帝不复存在,不过当时很多所谓的上流社会人士,为了能和“皇帝”攀上亲戚,还是希望能够和皇室通婚。那么曾经繁盛的皇室成员过得怎么样呢?
满族在统治中原以前,只是一支人口数量极少的民族。在打下江山后,他们便开始实行差异化待遇,很多汉族人只能做一些低贱的工作。而因为清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所以满族人数在这个时间段内便开始激增,其中一部分人作为皇室成员,仗着自己的尊贵身份不断向国家索取,导致政府需要增加对人民的赋税来满足这些人的欲望。
清朝的皇族的姓氏是爱新觉罗,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清末皇室宗族总人数甚至达到了140000人,其中有很多人并不是与皇帝拥有相近的血统,很多都是外姓人,因为对清朝的发展有着卓越的功劳才被赐姓的。在光绪年间,亲王人数加起来将近六十个,除了其中有十三个来自蒙古的外姓藩王外,其他的亲王都来自皇室宗亲,这也是清朝皇室发展最为壮大的时期。在鸦片战争过后,主权进一步沦丧,皇室的地位朝不保夕,再加上袁世凯等人的逼迫,清朝统治者只能宣布和平退位,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流血抵抗。
因此大多数皇室宗族并没有遭受迫害,很多皇族为了保命改了自己的形式混入寻常百姓中。从史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根据清代的宗室规定,除了皇帝以外的皇亲国戚均实行随年代降级别世袭制度,简单点说就是。父亲是亲王,儿子若是没有卓越军工或者是贡献就继承父亲的降级成为郡王,以此类推最终变成没有任何官职的布衣。所以在清朝末年,很多曾经的亲王后代,闲散宗亲因为这个制度,已经不再有任何的爵位,有一部分人甚至只能靠着家底吃饭,几乎每天都从带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走进典当行,入不敷出已经成为常态。
清朝灭亡后,仍然有部分满清贵族想要复辟,但是因为实力不济加上此事是逆着历史的发展所行使,所以屡屡受挫,从未成功。但大部分的皇族还是选择放弃他们曾经的特权,只求能过两天安稳日子。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随着清朝的覆灭而慢慢消亡。
满族人流离失所,为了能够给这部分皇室宗亲安排工作,特意增加了京城警察和黄包车夫的工作岗位需求,这样一来除了几位腰缠万贯可以支持坐吃山空的满族人之外,很多之前皇亲国戚都沦落到要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百姓看见曾经耀武扬威的亲王后代开始做黄包车夫和警察,心中除了暗自庆幸意外,也免不得一阵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