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平之战中,赵国应该如何破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外交最重要
迪丽瓦拉
2025-07-26 05:04:28
0

公元前262年一场载入史册的战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在战场上的正面对抗,

双方为了打这一仗几乎都动员了国内所有能上战场的兵力。秦国派出的将领是白起,赵国召回老将廉颇派出了赵括。

赵括在这场战役中也贡献了一个流传千年的成语——纸上谈兵。长平之战最后的结局是秦国取得胜利,赵国数10万将士被俘。

那么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有没有破局之法呢?

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外交最重要。

一、长平之战的背景

长平之战明面上看参与的两方是秦国和赵国,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长平之战的起因与韩国不无关系,

韩国祸水东引激发了秦国与赵国的矛盾,两个强国正面对峙最终长平之战爆发。

秦昭襄王在接受张禄的建议之后采用了“远交近攻”的总战略方针,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越来越强大,而这一个“远交近攻”的想法也被证明具有战略眼光。秦昭襄王也一直按照这样的构想来实行外交策略。

最早秦国是先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部分城池。其中有一座城池是野王郡,在今天的河南庆阳一带。

野王郡的失守就意味着韩国的上党郡成为了一座孤岛。秦国派兵围攻上党,然而上党的首位将领冯亭想了一个方法。

冯亭派人去向赵国求和想将上党17座城池献给赵国。韩国和秦国打仗自己捡个大漏,

赵国的国君得知这个消息自然十分意外也很开心。秦国本来以为夺取上党的17座城池如同探囊取物,谁知韩国打了个秦国措手不及。

当时赵国的国君是赵孝成王,刚开始赵孝成王犹豫不决,他也担心这样会引发与秦国的矛盾。

然而赵国的平原君却建议赵孝成王派兵进驻上党。

就这样,秦国打了半天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却为赵国做了“嫁衣”。

本来就将赵国视为死对头,这下秦国自然不乐意了。就在这一年长平之战爆发。

其实长平之战是一系列战争,双方仅仅对峙和互相拉锯就超过了三年的时间。

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但是到公元前260年,这三年的时间,秦赵两国几乎属于对峙、互相试探的阶段。

刚开始负责指挥长平之战的就是老将廉颇。廉颇深知秦国的实力,务实的采用了防御政策只守不战,

面对秦国的挑衅廉颇从来不应战。看得出来廉颇是想打持久战,而廉颇的这一以守为攻的战术有效的牵制了秦国的兵力。

廉颇没想到不怕秦国这样神仙般的对手,却遇到了坑自己的队友。第一个坑廉颇的队友就是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本就对于廉颇只守不攻不满,由于长达三年的对峙导致赵国的粮食消耗特别大,后勤补给成为赵国的负担。

赵王最后决定让赵括替换廉颇成为统帅。蔺相如和赵括本人的母亲都劝阻赵孝成王,但是赵孝成王依然我行我素。赵括领兵之后向秦国发起进攻。

白起绕到赵军的后方将其截断,让军队互相之间成为孤岛。最终因为缺乏补给再加上作战战术使用不当赵国失败。

这大概就是长平之战比较完整的一个情况。

许多人认为长平之战赵国必输是因为站在上帝的视角都知道最后秦国统一了六国,但是现实中哪有什么主角光环,长平之战中赵国也是有机会破局的

二、赵国如何破局

长平之战经历过长达多年的对峙,在这中间赵国也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

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的溃败不仅仅在于正面战场上,更多的在于其背后整体的战略出现了失误。

如果只看战术,长平之战之所以秦国胜利是因为统帅白起使用了得当的战术。

白起将赵国庞大的军队一分为二各个击破,长平之战不仅是赵括第一次统兵打仗,也成为他人生中最后的战役。

然而这口锅让赵括一个人背显然不太公平,因为赵国在整体的战略上已经出现了失误。长达三年的对峙赵国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其实算是惨胜,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两国实力旗鼓相当。

战国时期“七雄”的名气往往更大,其实除了这七个有实力的国家以外还有一些实力不算强大的小国。

赵国在长平之战对峙的过程中不仅仅联合其他的几个大国,更要联合这些小国。

说服这些小国甚至不需要太多丰厚的许诺,赵国只要贩卖一下焦虑放大一下秦国的实力和野心,这些小国自然会选择跟赵国结盟。

持久战不仅考验双方在前线的力量更考验的是后勤补给。

如果赵国的后勤补给能跟得上再撑一段时间很可能就在经济上拖垮秦国,从这两点看赵国也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最终长平之战赵国失败。

三、长平之战的影响

史书上已经明确记载了长平之战的结果,秦国取得胜利。

无论是碾压性的胜利还是惨胜,必须承认自古就是成王败寇。秦国前后共歼灭赵军超过45万人也让赵国元气大伤。

秦国也损失了不少人马导致自己的元气大伤,属于是杀敌1000,自损900的方式

。然而无论什么战争有时候象征意义往往更重要,赵国是传统强国,而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渐强盛。

逐渐崛起的秦国不仅成为了战争机器,也需要胜利来证明自己。

长平之战打出了秦国的军威也证明秦国这架战争机器开始逐渐进入状态。当时赵国已经是强弩之末,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的灭亡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总结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战役,尽管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被人所津津乐道。

除了成就白起“战神”之名之外,长平之战也让赵括成为反面教材流传千年。然而一场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不能全部归咎于某一个人。

纵观长平之战对峙的三年可以看出赵国在整体的战略上已经出现失误。

如果赵国能抓住这三年打好自己的外交战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和援助,那么在主要的战场上翻盘的机会很大,显然赵国的国君缺乏这样的战略眼光而导致长平之战全面溃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钱财应该是所有人都喜爱的东西了,只有物质的基础我们才可以追求更多的东西,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说到钱财...
原创 爱... 在清朝时期,爱新觉罗家族被分为了宗室成员和觉罗成员两部分,其中宗室成员被称之为黄带子,觉罗成员被称之...
原创 荷... 荷兰,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也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在这样的一个高度发达的有着宽容的社会风气的国家...
原创 北... 宇文化及,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9年,生活的年代历经北周、隋、唐三个朝代,其一生也经历了由皇...
原创 雍... 清朝年间的九子夺嫡可以说是历史上皇位争夺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参与其中的皇子多达九位,最后雍正胜出。自古...
原创 同... 关羽、张飞都曾经遇到过宁死不屈的俘虏。关羽是在攻打樊城时俘虏了庞德,而张飞是在攻打益州时俘虏了严颜。...
原创 刘... 今天和大家聊聊刘备手下的谋士的故事。一直以来,刘备手下有四大谋士,分别是庞统、诸葛亮、法正、徐庶,若...
原创 刘... 公元205年,刘邦率领诸侯联军顺利攻占楚国都城彭城,而此时的项羽还在齐国平叛。获悉都城失陷,项羽急率...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中记者云集,戈尔巴乔夫表情凝重地发表了辞职演讲,正式将“核按钮”交...
原创 6... 《智囊全集》记载,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请求辞官:“臣年事已高,还请陛下准许我回乡养老。”朱元璋笑...
原创 亚... 引言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战争一直都是人类的痛苦制造机,无论发起战争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都无法改...
原创 西... 秦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如倏忽而逝的流星,璀璨的时候光芒夺人眼球,转眼间就消失了。但是,秦朝建立的中央...
原创 三... 引言: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 三国时期天下纷争四起,最终谁...
原创 一... 标题:一代首辅张居正——用心为明朝续航50年 明万历年间,一位身着绯红官袍的男子站在乾清宫的阴影中...
原创 李... 李鸿章甲午成败:不在战争在党争 论述古代史,逃不脱权利争夺和利益集团碾压,纵观二十四史,无一不如此。...
原创 如... 俗话说“国强则民安;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富民强是每...
原创 许... 颜良作为一代战将,也曾战功赫赫所向披靡,但为什么却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呢? 在三国故事的初期,对关羽的...
原创 一... 标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要将自己的妃子送给手下? 蒙古草原上,寒风呼啸,毡帐内火盆明灭不定。一片...
原创 中... 1912年(民国元年)农村基层政权实行里保制,宝丰县下设十里,滍阳为保七里。民众重修应河石堰,加大饮...
原创 大... 粟裕将军 作者兰台 据说毛主席曾经评价粟裕大将是“ 既有点伟大的谦虚,又有点伟大的骄傲 ”。 这话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