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和清朝西学运动的区别如此大?
迪丽瓦拉
2025-07-26 05:32:16
0

康熙常被认为是最善于利用西方技术为帝国服务的中国皇帝。可是,为什么他的时代距离闭关锁国已经不远了呢?明清西学运动在内核上的差别,早就为康熙后期的外交事件埋下了伏笔。下文经出版社授权选自《失去的三百年》,原标题为《中俄“朝贡”贸易》。

撰文| 郭建龙

《失去的三百年》,作者:郭建龙,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

明清西学运动的差异

康熙皇帝统治时期,中国对西方科学的利用达到顶峰。但后来的人们依然有一个疑问:康熙皇帝是最善于利用西方技术为帝国服务的皇帝,可是,为什么他的时代距离闭关锁国已经不远了呢?

其中有一个现象,那就是虽然康熙皇帝善于利用传教士,但与明朝相比,利用和学习传教士技术的只有皇帝一人。

在明朝,利玛窦进入中国之后,迅速引发了整个阶层对西方技术的兴趣,从最早的瞿太素,后来的徐光启、叶向高等人,到后期的孙元化,再到南明时期的瞿式耜、焦琏和太监庞天寿,这些人都对天主教带来的新技术有着向往,并不耻下问地学习。可以说,明朝的西学运动是来自社会智识阶层的自救运动。

利玛窦像。

而在清朝,只有康熙皇帝的远见卓识值得夸奖,真正利用了传教士技术的只有皇帝一人。大臣们对于科学技术既不感兴趣,也不想学习,他们除了恭维皇帝的明智之外,什么都没有做。因此,清朝的西学运动只是依靠皇帝一人,缺乏群众基础。

为什么明朝和清朝西学运动的区别如此大呢?这又和明清时期不同的政治局面有关。人们提到中国的大一统集权社会,往往会认为其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二者不加以区别。事实上,明朝虽然在朱元璋时期实现了高度的集权,但随着朱元璋死后统治力的松弛,明朝的官员依然保持着相当的自主判断。在明朝,即便权臣执政时期,依然有大量的言官敢于忤逆皇帝,明末的东林党更是为了节操而不惜献出生命。这时的官僚都有自己的判断力,而地方官员也有一定的选择权。

到了清朝,官僚们的自主性消失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汉人受到猜忌,有自主精神的汉官大都被拿下。随着“三藩之乱”的结束,汉官集团除了表达忠心之外,已经不敢表露自己的立场了。而另一方面,对于满族官员,更加原始的制度让他们以奴才自居,对主子的服从更是写在了天性之中。在这样的政治制度下,官员们的能动性和学习精神消失了。因此,虽然明清时期都是集权政治,但明朝官员是有人格的,而清朝官员往往放弃了自我判断,甘心做奴才。

两朝的哲学也影响了人们的选择。平心而论,清朝的哲学是比明朝更加现代的。清朝的哲学称为“实学”,也就是利用逻辑的力量去检验大到历史、文字,小到各种器物、金石的学问,这甚至有点西洋逻辑学的味道。而明朝中期兴起的“心学”则更宽泛、笼统,没有实际内容。不过,心学虽然看上去更接近中世纪,却是为了反叛宋元理学(道学)而产生的,为了对抗朝廷对人的思想格式化,不惜完全退回到人心而放弃客观世界,强调一个人应当遵循自己的内心,不应该放弃个人的判断能力。清朝的实学虽然先进,却只是官僚文人士大夫们在当官之余的娱乐工具。也就是说,官僚们在官场上并不能反对皇帝,只能唯唯诺诺。所以,他们将实学作为一种私下里的爱好,学会了人格分裂式地将公私分开:在朝(当官)时是一个奴才;只有回到家,钻到故纸堆里,才变成一个人。这种二分法让清朝的政治成了一言堂,其余的人毫无动力去挑战权威。

利玛窦、徐光启像铜版画,1667年,上海图书馆藏。

正因为这种区别,西学在明朝能够吸引大量希望独立思考的文人名士,但在清朝连一个文人也吸引不到,他们只是将西学当作皇帝的爱好恭维一下,就转入自己的角落里不吭声了。

二者区别最典型的体现是对待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的态度。这份地图在明朝吸引了大量官员的注意,他们都把它当作一种先进的地理知识加以学习。而在清朝,修纂《四库全书》的都是当时最聪明的学者型官员,当他们整理《四库全书》时,虽然也提到了《坤舆万国全图》,却只是将之当作一种荒渺莫考的东西。

中俄“朝贡”贸易

康熙后期,皇帝一方面对传教士宠幸备至,另一方面,国际局势的复杂化又让皇帝对西方事物警惕起来,从而为重新闭关埋下了伏笔。

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总结为:南北两方面的贸易压力,以及南北两方面的传教压力;在和清朝打交道的国家方面,英国和俄国已经慢慢取代了之前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中国商人的境遇日益艰难。

这里先看北方贸易的情况。

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中,除了疆界、追逃的条款之外,还有一条贸易条款,规定“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即便在谈判还没有结束时,双方的贸易关系也是一直在发展的,这得益于中亚地区的布哈拉商队。当条约签订之后,主要的贸易地则是与中国东北地区相连的尼布楚,以及与蒙古地区接壤的色楞格斯克。这些地区统称为“外贝加尔地区”,逐渐成了中俄贸易的主通道。

纪录片《康熙与路易十四》剧照。

但双方对贸易的态度又是不同的,俄国乐于派遣商队前往中国,清政府却对贸易不感兴趣。康熙皇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却没有把他的眼光带到经贸领域。按照协定,双方都有派发护照前往对方国家的权利,也都有接受对方国家商人的义务,但清朝一方不仅不鼓励商人前往俄国,还生怕他们与俄国人勾结。由于满族人对汉人也充满了不信任,最初更是禁止汉人参与贸易。这导致只有俄国单方面派出贸易商队,俄国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掌握了贸易的主动权。

但这并不是说完全不存在中方贸易。在东北地区,满族商人是可以前往边疆地区进行边贸的,特别是脑温等边境城市。汉人则只能在北京等待俄国商人的到来。

协议谈成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底如何执行《尼布楚条约》中的贸易条款呢?协议规定的只是大框架,但具体贸易商队的落实,还需要双方的实践。

康熙三十一年(16923 月,俄国商人伊杰斯在沙皇的派遣下,组织了一支商队,从莫斯科前往北京。按照贸易条款,伊杰斯显然是持有俄国护照的,应该允许其过境贸易。沙皇还向这位商人提出了六个要求,其中与贸易有关的要求包括:希望皇帝派遣中国人携带各种货物来俄国做生意;希望皇帝允许中国商人每次携带 1000 普特或以上的纯银前来莫斯科;不禁止中国商人向俄国输入宝石、花布、辛香作料和各种药用植物块根。

纪录片《康熙与路易十四》剧照。

清政府倒是遵照条约,允许他们过境前往北京了,但是态度并不友好(俄国人的看法)。康熙三十二年(1693)商队到达后,有五十多天不被允许离开指定住所。到次年 1 月,才终于可以自由活动,于是俄国人赶快会见商人,销售货物,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样,原本说好的自由贸易又变成了缓慢的、特许式的贸易。

俄国人最不满的是清政府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认为这是恶意的表现。但俄国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他们并没有遭受不友好的对待,康熙皇帝对俄国人是满意的,即便当时还处于准噶尔战争中。真正的问题是,这就是清政府对待外国人的方式,皇帝只是将他们当作一个普通的朝贡团罢了。也就是说,在清政府看来,所谓的条约规定,与朝贡制度是并行不悖的,每一次沙皇派来的商团都只是和暹罗、东南亚诸岛屿国家相同的朝贡团,这些朝贡团到了北京都会先被关一段时间,完成磕头朝贡的任务,然后准许他们自由活动一番赚点小钱,最后赶走。《尼布楚条约》中的贸易条款,在俄国人看来是双方平等贸易的条款;但在清廷看来,只是朝贡框架的延伸而已。

可对皇帝来说,这个商贸团确实比普通的朝贡团麻烦一些,因为它竟敢向皇帝提出六项要求,并请求皇帝的答复。最后,理藩院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满足了俄国人的要求,给出了回答。关于贸易的回答是:中国的朝贡制度允许各国派遣使臣和商人前来中国,但是中国从不派遣任何使臣或商人携带任何东西去外国。

在朝贡框架下,每个国家的使团是有人数限制和频率限制的,对俄国人已是格外优待,允许他们一年“朝贡”一次,每次可以带二百人前来。另外的优待是,除了沙皇,边境长官也可以派遣使团,但人数只有五十人。

朝贡贸易的本质是,一旦决定了这样的朝贡制度,对方必须跟着清廷的制度来做调整。按照这个制度,自由贸易是不可能了,沙皇每年必须派遣使节按照朝贡方式前往中国。私人商人无法独立贸易,只能加入使团,成为二百名成员之一,然后才能前往中国。由此延伸出了沙皇对贸易权的垄断,特别是贵重的紫貂皮和黑狐皮,都是国家专营的。

纪录片《康熙与路易十四》剧照。

这支商队最初还不禁止私人商人参加,只要他们购买名额就可以了,但很快,沙皇发现私商携带的货物侵占了官商的利益。比如,康熙三十二年(1693)的商队,官方获得的贸易收入是四万一千九百卢布,但随团前往的私商却获得了十一万三千六百二十卢布的利润。于是,到了康熙四十五年,沙皇干脆下令禁止私商加入贸易团前往中国,所有的货物都是官方货物,这样就可以垄断销售利润了。果然,到了康熙四十九年,官方货物的利润达到二十万卢布。

对于沙皇禁止私商前往北京,清廷是持赞同态度的。在皇帝看来,只与一家商人打交道,比与许多家小商人打交道更容易。

但沙皇没有想到的是,只要禁止了私人参与,效率就会立刻下降。而清政府在北京也不断地给贸易团制造麻烦,到最后,在北京售卖毛皮变得越来越困难。康熙四十九年(1710)以后,官方商队带来的货物价值不再增加,商队也越来越少,最后整个贸易都陷入停滞。与此同时,随着准噶尔战争的结束,皇帝对俄国人也没有那么重视了,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影响了贸易。

在官方商队衰落的同时,边境地区的民间贸易(私人贸易)却蓬勃发展。私人商人不能去北京了,他们就前往能去的地方,就这样,蒙古城市库伦(今乌兰巴托)就逐渐成了私人贸易的主要地点。从俄国边境城市色楞格斯克走十到十二天就可以到达库伦。由于沙皇禁止私人商人在任何情况下销售高端毛皮,表面上,私商带着一般的货物(低级毛皮)前往库伦,但实际上他们携带了大量的高端货。到了库伦,再由逐渐兴起的山西商人买下来,将它们带往中国内陆销售。

相比较而言,去往北京需要三个月,加上清政府的刁难,朝贡制度也拖慢了官方商队的节奏,没有一年时间很难完成一次贸易,与私人商队一个月来回一次库伦的灵活速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到最后,私人贸易挤垮了官方贸易。

沙皇彼得大帝为了应付清政府的朝贡制度而采取了贸易团的形式,又由于割舍不开利益,垄断了贸易团,最后违背了自由贸易的规律,造成了俄国官方贸易的衰落。他原本可以在远东地区更快速地发展,将清政府甩在身后,但由于错误的政策,俄方在康熙时期并没有完全展现出优势。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郭建龙;摘编:李永博;导语校对:柳宝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文末含《写童书的人》本广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1949年1月10日,震惊中外的淮海大决战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历时65天,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22个...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了276年之久,在历史上众多王朝当中,清朝算是比较长命的了。清朝一直...
原创 商... 商纣王像 2009年,著名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中语出惊人: 两千多年来被冠以“暴君”...
原创 清... 清朝驸马大婚前,需做一件事,格格们都很乐意,但现代女性忍不了 在古代,皇权至高无上,没有人敢触碰皇帝...
四川青神晚唐经变龛与敦煌唐代经... 四川青神中岩寺第39号“龛炽盛光佛并五星经变龛”虽已无法辨别五星头冠,但与敦煌唐代绢画相比,可见其关...
那些去了日本才知道的事儿! 日本年轻人热衷于兼职 日本的年轻人18岁以后就会开始做兼职,无论是便利店、居酒屋、餐厅、仓库还是工厂...
原创 他... 人生在世,你往往无法预知意外和惊喜哪个先来,有些人的命运曲折跌宕,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这些电影里有的...
原创 明... 瓦剌即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
原创 为...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朝代的不断更迭也诞生了许多的优秀历史人物,依靠着众多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物笔...
原创 魏... 三国演义中吴蜀魏三国都各自有一个英年早逝的天才,他们分别是魏国的郭嘉,蜀国的庞统和吴国的周瑜。这三个...
原创 重... (作者:赵辉)在中华民族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研究中,破解夏、商、周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真...
原创 日... 在上个世纪,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妄图吞并中国。日本在国内大肆宣扬这场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战争,所有...
原创 清... 前言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在清朝灭亡后,那些满族贵族也彻底跌落了谷底。原本这些贵族什么...
原创 战...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以失败告终,那么日本的裕仁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当时的波兹...
原创 清... 钱财应该是所有人都喜爱的东西了,只有物质的基础我们才可以追求更多的东西,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说到钱财...
原创 爱... 在清朝时期,爱新觉罗家族被分为了宗室成员和觉罗成员两部分,其中宗室成员被称之为黄带子,觉罗成员被称之...
原创 荷... 荷兰,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也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在这样的一个高度发达的有着宽容的社会风气的国家...
原创 北... 宇文化及,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9年,生活的年代历经北周、隋、唐三个朝代,其一生也经历了由皇...
原创 雍... 清朝年间的九子夺嫡可以说是历史上皇位争夺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参与其中的皇子多达九位,最后雍正胜出。自古...
原创 同... 关羽、张飞都曾经遇到过宁死不屈的俘虏。关羽是在攻打樊城时俘虏了庞德,而张飞是在攻打益州时俘虏了严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