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都有出巡的情况,原因也是众多,远的如秦始皇,一生东巡五次,最后甚至都死在东巡的路上,而近代皇帝如乾隆,没事就去江南转转,而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一生出巡更是多次,光南巡就已经有六次,而东巡也是有三次之多。
清朝期间,皇帝东巡一般前往塞外祭拜祖先,到祖先陵墓以表寄托,表达子孙的孝顺心。相传到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因此康熙一生前往五台山的次数便有五次之多。除此之外,皇帝还会沿途考察民情,走访吏治。并对塞外少数民族安抚慰问。
这对于皇帝的政治方面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还可以通过提察民情,竖立皇帝爱民如子的圣君形象。清帝东巡祭祖的习惯便是从康熙开始的。
而南巡去的地方便会比较远了,一般都是去到杭州江南之地。康熙六下江南,次数频繁到历代史学家怀疑康熙帝是不是在江南有什么重要的人要见。要知道皇帝出巡每一次都是需要大费周章的。这时候有人会问,那康熙怎么不微服出巡呢?
电视剧经常会以康熙微服出行作为背景讲述故事,但实际上,在讲述皇帝日常生活的《起居注》中并没有对康熙皇帝微服出巡有过一丁点的记载,基本排除了康熙皇帝微服出巡的可能。
但追究清朝的历史发现,在清代以前,基本上是由满人统治中原,知道清军入关之后,才由满人取代汉人,而历代清帝的同时当中都有亲满远汉的情况出现,因此汉人对清王朝向来有诸多不满,甚至在乾隆时期,都有“反清复明”的白莲教出现。
江南多士子,康熙南巡,其实也是表达了对江南汉人的尊敬,有利于安抚民心,现实天恩浩荡。因此康熙帝在南巡的过程中分外重视儒家传统文化,对于名胜古迹多有拜访。但是在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墓碑前,康熙却始终不愿意下拜。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康熙在南巡的路上经过了孔子的家长,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这孔子是儒家的大圣人,即使是皇帝也要参拜。因此当时的康熙也进到了孔子庙中,但是在见到墓碑之后,这位性情随和的皇帝却一言不发,就是不肯跪。
无奈之下,朝臣就只能安排康熙前往偏房休息,有机灵的小太监前去伺候,这才打探出了原因,原来这康熙看见墓碑上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心想,我一个皇帝凭什么要拜你一个王呢?
所以这大臣连忙用黄布将墓碑上的“王”字给盖住,康熙这才行了大拜之礼。
其实这康熙说来也真是怪,都已经大费周章地南巡了,怎么就因为这个字不愿意跪儒家代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