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能因为诸葛亮的才能过人,就认为他的建议一定没有错。
我先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
七月,曹操南征荆州,兴师动众。
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传位给少子刘琮。刘琮将父亲的侯爵印绶送给兄长江夏太守刘琦,刘琦闻讯,气得把印绶摔在地上,发誓要率兵讨伐襄阳刘琮。
但是曹操的军队,已经抵达新野(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已经向襄阳进军了)。刘琦得知军情,都不敢再想去襄阳了。
刘琮在继位后,就立即与下属的商议对策,最终决定向曹操投降。
当时劝刘琮投降的人,能找到名字的有:蒯越、蔡瑁、王粲、傅巽。
王粲、傅巽不是荆州人,都是从外地寄居在荆州,就算刘琮不肯投降,他们也会想办法投靠曹操去的。
倒是蒯越、蔡瑁两位是荆州本地豪强,特别蔡瑁的姐姐就是刘表的后妻,蔡氏而且还很喜欢刘琮,刘琮之所以能够继位,也是得益于蔡氏在刘表耳边风的作用。
所以说,刘琮能够做出投降曹操的决定,很大程度是受到蔡瑁家族的影响。
若去寻找当时的反对者,翻遍史书,在《汉晋春秋》中也只有一位将军王威,他站出来阻止刘琮投降,他表示自己可以带兵去偷袭曹操,刘琮根本听不进去。
于是,站在上帝之眼的角度看,襄阳城内几乎没有愿意对抗曹操的人和军事力量。
刘备的形势
刘备当时屯兵于襄阳城北不远的樊城。
刘琮决定投降后,还不敢把这事告诉刘备。等到屯兵于宛城的曹操得到消息,都向襄阳进军了,刘琮才派名士宋忠前去樊城通知刘备。
留给刘备的时间是有限的,刘备气得想杀宋忠泄愤都忍住了,最要紧的事就是带着妻小,下属一同逃亡。
【蓝色箭头为曹操进军路线,红色箭头为刘备逃亡路线】
就在刘备从樊城抵达襄阳城外时,诸葛亮就向刘备提出攻城,夺下襄阳,用来对抗曹操。但是刘备拒绝了,说不忍心。
刘备在城下高呼刘琮,刘琮心中有愧,吓得不敢起身,刘备无奈,只能继续向江夏逃亡。
《三国志·先主传》: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据说,当时很多荆州官员和百姓,不愿意投降曹操,于是选择跟刘备一同前往江夏,例如伊籍,霍峻、向朗。
理性分析
早年,刘备在襄阳附近还是收买了很多人心,积累了一定的名望,所以在他逃亡的时候,有很多荆州官民愿意追随他。
因此,诸葛亮提出趁机夺取襄阳城,也不是不可行。——夺下襄阳,有可能成功。
假设刘备夺下襄阳,此后,刘备仍然会面临很多问题。
刘琮的处置。蒯越、蔡瑁这些人的处置。
首先,刘备不能杀他们。但是留下他们,他们也肯定不会为刘备效力,所以,最佳的处置方案就是把他们送给曹操(留个好名声),或者扣为人质(胁迫其他荆州人参与抗曹)。
不论怎么说,刘备在荆州动员的力量肯定是有限的,包括江夏刘琦能否愿意出兵增援,也是未知数。
归根结底,刘备能不能在襄阳击败曹操?我看很玄!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筹备南征,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就有所准备。
曹操在去年(207年)远征乌桓大胜回来,北方袁尚兄弟的遗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本年又运作朝廷政局,让自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可谓声望、军力达到顶峰。曹操打的算盘就是,趁势扫平南方,拔出刘表、孙权两大割据势力。
再者,傅巽在劝刘琮投降时都说: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
可见,傅巽也认为刘备都无力对抗曹操。
于此,刘备在襄阳迎战曹操,绝对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在襄阳城外拜祭刘表墓,然后逃走。】
所以,笔者认为诸葛亮提的这个建议,可能本质上是希望能夺下襄阳当成一个缓冲战略据点,给刘备争取逃亡时间,这倒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