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旦复位后准备立储,李成器主动辞让,死后被唐玄宗追封为让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8-23 03:04:49
0

710年六月二十四日,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拥护下,李旦在太极殿登基,这是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基,真正是没费什么力气就复位成功。

唐睿宗复位后很快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即立储。朝廷上就这件事商议了好几天,也没有商议出个结果,原因很简单,李旦的嫡长子是李成器,而平王李隆基有大功,所以立嫡还是立贤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原本这不应该成为一个大问题,毕竟按照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说,李成器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人选,事实也的确如此。

684年,李旦第一次登基的时候,立的太子就是年仅6岁的嫡长子李成器,但当时李旦这个皇帝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没有实际权力,毕竟武则天临朝称制。尽管后来武则天也曾归政于李旦,但李旦奉表固让。

几个哥哥的处境就摆在那里,李旦知道他和武则天之间的母子情注定不能和普通人家一样,他们之间有亲情,但不多,皇家无情从来不是说说而已,所以李旦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就安安心心做一个傀儡皇帝。

他这个傀儡皇帝一做就是六年多,直到690年武则天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机会称帝了,于是唐睿宗李旦降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成了皇孙,这一年,李成器才12岁。

20年后,也就是710年,李旦复位,李成器这个曾经的皇太子自然可以被顺理成章立为太子,但问题就在于,李旦的复位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即第三子李隆基。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从潞州回到长安,当时大唐的皇帝是唐中宗李显,但李显懦弱又纵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干政,韦皇后想做武则天,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认为武则天能做的她也能做,朝政大权慢慢落入她们之手。

所以当李显死后,韦皇后也来个临朝称制,李隆基就站出来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

而且这件事是瞒着相王李旦的,政变之前,李隆基曾说:

“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归于宗社,不成身死于忠孝,安可先请,忧怖大王乎!若请而从,是王与危事;请而不从,则吾计失矣。”

一直到事情成功了,李隆基才将事情的始末告知了李旦,李旦抱着李隆基就哭了,说

:“

宗社祸难,由汝安定,神祇万姓,赖汝之力也。”

李隆基主导了唐隆政变,尽管也有太平公主的参与,但事情成功过后,李隆基就是直接登基也是可以的,但他没有,而是和姑姑一起迫使李重茂禅位给李旦。

所以当李旦再次登基后,在立储一事上就犯了难,李成器和李隆基,一个是嫡长子,曾经的太子;一个是第三子,立有大功,真真是难以抉择。

就在事情陷入胶着状态的时候,李成器主动辞让,他说: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

这段话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储君是天下公器,太平时节自然是嫡长子为先,但国难之时就应该归于有大功的,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当,海内失望,不是社稷之福,臣死也不做太子。

李成器这番话就表达了一个主旨

:他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让弟弟李隆基这个有功之人做太子。

那么,李成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难道就不喜欢权势,不愿意做太子?并不是,李成器的主动辞让其实就是一种被动的成全。

实际上,李成器和李隆基兄弟俩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当初的李建成和李世民。

当初李渊晋阳起兵剑指长安,李渊在长安称帝后,直接就立了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次子李世民担起了平定天下的重任,几年时间里,李世民子战场上频立战功,李渊封无可封弄了个天策上将给李世民。

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李世民是立下赫赫战功的秦王,他们之间展开了夺嫡之争,最终李世民成功了,成了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如今李隆基立下大功,和李世民何其相似,而李成器这个嫡长子又和李建成何其相似?如果李成器坚持,李旦可能会让李成器做太子,毕竟他是嫡长子,但难保不会成为李建成,毕竟李隆基野心勃勃,绝不甘心屈居人下。

况且李旦很明显也是属意李隆基做太子,而李成器不认为自己能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成功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并顺利登基,毕竟当时的他势力并不大,主要的势力集中在李旦、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三人,李成器其实是没有胜算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成器清醒的意识到太子之位乃至将来的皇帝之位都不属于他,而他又是嫡长子,还是曾经的废太子,这层身份注定不好善终,如果想要平安的活下去,最好的选择就是主动辞让。

于是就有了李成器的主动辞让,一番话说的大义凛然,但李旦没有同意,于是李成器连续数天坚持哭着辞让,言语之恳切,态度之真诚,最终打动了李旦。

当然,诸王公卿也有很多本身就认为李隆基于社稷有大功理应做储君,于是李旦就顺理成章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

这个时候,李隆基又站出来上表辞让,李旦不许,直接下诏:

“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朕之元子,当践副君。以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佥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天下至公,诚不可夺。爰符立季之典,庶协从人之愿。成器可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甲第一区、良田三十顷。”

就这样,李隆基成了太子,李成器赚了个辞让的美名,同时也让李隆基对他产生了感激之情。

当然,除去权力的斗争,其实,包括李成器、李隆基在内的李旦的五个儿子之间兄弟感情很好,因为武周时期,他们兄弟“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共同的经历让他们在宫中互相取暖,感情很深,后来李隆基继位后对这些兄弟都不错,尤其是主动辞让的李成器,李成器的识时务让李隆基始终对他保有一份兄弟之情。

这种兄弟之情一直持续到李成器(716年改名为李宪)去世,741年冬十一月,63岁的李宪去世,李隆基悲痛万分,第二天就追封李宪为让皇帝,葬于惠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所谓晋商,一般是对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群体的统称。在诸多的商帮中,晋商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商人之一。他们最先...
三国三巨头:曹操、刘备、孙权,... 乱世开篇,引出三君主 东汉末年,风云变幻,山河破碎,曾经强盛的大汉王朝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朝政腐...
原创 元... 元朝末期内部发生了什么事?没有这些事,朱元璋会怎样? 元朝末期,朝廷内的能人都在忙什么?为何坐视朱元...
原创 秦... 秦国宣太后与义渠王有私情,甚至生有两个儿子的事情记录于正史,但是关于宣太后与义渠王所生孩子的结局正史...
原创 刘... 刘邦原名刘季,在老刘家排行老三。他的出身不是很好,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过刘邦为人仗义,能说会道,结...
原创 整...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戴笠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情报能力和忠诚于蒋介石的精神,成为了军统局的...
原创 清... 清朝的军机处共存在了183年,产生过147名军机大臣,而其中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或领班军机大臣的有29...
原创 三... 三国大魏一共有五个皇帝,其开国皇帝是魏文帝曹丕,之后就是魏明帝曹叡、邵陵厉公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和魏元...
原创 马...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便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是在历史上,关于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斩”了...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最阴险的小人,忘恩负义专杀恩人,为何如今却被后世供奉 三国时期诞生了一大批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原创 皇... 自古以来“ 打虎亲兄弟 ”的俗语常被人传颂,但历史的残酷却告诉我们,在权力的诱惑下,那份血浓于水的亲...
原创 隋... 朝末年,群雄并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隋唐英雄传中有不少的英雄豪杰,皆都是武艺高强,无一不是能以...
原创 朱...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的第五位皇帝,在位十年时间,不长不短,但是却完成了颇有影响力的“仁宣之治”,为明朝...
原创 司... 司马懿与诸葛亮同为当世军事奇才,皆深谙韬略,通权知变,可谓当世之奇才。但从二人屡次交锋中可以见出,诸...
原创 当...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支杂牌军队的命运就像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战争洪流中飘摇不定。他们的将领王家善虽身居...
原创 “... 自《八佰壮士》这部电影爆红之后,关于八佰壮士守四行仓库的历史也被大众所熟知。 如今,全国各地的游客们...
原创 得... 沙俄征服的大片土地中,外东北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这地方距离俄国的核心区域非常远,但始终被莫斯科牢牢...
原创 此... 张昭张子步,作为江东文臣之首,在东吴群臣中地位颇高,然而,还有一人比他的资格还老,他是孙策遇见的第一...
原创 李... 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必究 上一节说到就在李自成被困九宫山,大军全军覆...
原创 隋... 陪父征战篡权,杨勇本是建立隋朝的第一功臣。 结果却在大局稳定后, 成了父母眼中的“失败品”,并在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