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离世,带着他心中未完成的事业和心中的不甘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那个被他搅得天地为之变色的热血故土。
而与此同时,远在益州之地的刘备,这个在曹操阴影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男人,也不可避免的走入了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晚年阶段,照理来说自己最大的对手死了,这时的刘备应该感到高兴,应该大宴群臣才对,可是曹操的死却让刘备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相反在他的心里面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切,当他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曾经那么英俊的脸庞现如今也已是两鬓如霜皱纹累累,年轻时满怀壮志,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可是现如今感到疲累的时候,才发现铸剑为犁都早已成为了一种奢望。
曹操走了,法正走了,想必不久后自己也要走了吧!诶,岁月无情,生平叱诧风云又能怎样?到老了还不是躲不过一死!想到法正临死时伸起他那虚弱无力的手掌,遥指荆州方向,眼光中那种禁止对荆州用武的坚决眼神,刘备又何尝不知道此时不是征伐荆州的最好时机,一旦起兵荆州,造成孙刘联盟的破灭不说,单单就对曹魏而言,就给了他们恢复元气的最佳时机。
司马懿和陈群正在通过搞九品中正制的官员任选方式大力拉笼士族,实行军政屯田制的方法修复北方连年战乱造成的满目疮痍的国土,一旦他们趁此机会使国库充足,民心归附,那时候再想兴复中原将会是痴人说梦,难上加难。
可是益州此时所面临的困局你们又有谁人能懂?你们是从片面的战略进行考虑,可是身为一国之主更要从全局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就说刘备自己手底下的人马,你们都知道分为荆州派和益州派,现在荆州丢失了,自己该如何应对荆州派的人士?要知道他们的家人老小可都还在荆州本土啊!自己的家人在对手的爪牙之下如履薄冰,又怎么让荆州士人一心为刘备?
就说潘睿,是刘备看重的荆州人士,还是尚书蒋琬的表弟,官居荆州治中,为人耿直中正,但是在孙权袭取荆州后大哭一场后,最终还是投降了孙权;
还有郝普,孙权夺取荆襄三郡后,郝普中计投降,后来听说荆州并未全失,又毫不犹豫的回到了刘备的阵营,这次荆襄完全沦陷,他又投降孙权,一去不归,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荆州是他们的家,荆州人的根永远在荆州而不是益州,那里有他们的亲人、故土和田园,比起忠心于刘备,他们更钟爱的是他们的家乡,如果失去了故土,他们就像是孤魂野鬼,这种情况又怎能再全心全意辅佐与刘备?
再说战略上的考虑,荆州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南抚夷越、北联诸戎,现在荆州在孙权之手则益州门户洞开,除了应付孙权还要时刻提防南蛮、戎狄的偷袭和侵扰,失去荆州则隆中方略更是无法实现,这一点想必诸葛亮比谁都更清楚。难道仅仅靠着益州疲弱之地去对抗曹魏十州之富庶以及江东之强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想要进来难,想要出去又岂不是难上加难!所以为了全局,为了还荆州人士以故土,为了能够克复中原,荆州真的丢不起。
再说如果舍弃荆州会怎样?只能在西川给荆州人士开辟第二个家乡,让他们身居高位,享受田产,可是益州人答应吗?他们会怎么想?地方就那么一个巴掌大的地儿,让荆州人士来抢他们的地盘,那他们的前程、田园又找谁要去?靠着强权和武力镇压?那固然有效,可能长久吗?人家曹丕已经在重用地方大员,极力拉拢当地士族,江东孙权也已和当地豪强抱成一团,融为一体了,如果刘备还在搞重用心腹压制士人那一套把戏,就已经比人家孙曹落后十几年了,等于是还没打就已经先在格局上输给了人家两方。
长时间下去,就算能够让荆州士人忠心保国,可是厚此薄彼,那样就寒了益州人员的心了,这样下去路会越走越窄,整个国家就会走向沉沦,益州人员被荆州人挡了前程,望族会不再爱这个国家,名门乡绅会更恨刘备,当地百姓会以一州之地养活整个国家,交赋、种地、打仗,长此以往,不用孙曹来打,当地百姓就揭竿而起了,这个时候曹魏和孙吴再趁虚而入,那这个国家就真的完了,到了那一步,还谈什么兴复汉室的梦想,自己能不能够安然无恙的活下去都是两回事。
天下大势在于土崩,而不是瓦解,如果征伐荆州可能会导致瓦解的话,那不征伐荆州就会导致土崩。当后世之人谈起刘备执意伐吴致使兵败,使得蜀汉元气大伤的时候,总是以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进行评说,但是当他们评说的时候,只看到了表面上的短板,又何曾站在全局制高点去对刘备的行为进行审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