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末,谷牧主任亲赴四川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实情,谷牧主任积极深入实地,与一线工人们和基层干部交流沟通。经过数天的调研,他对西南地区的发展建设状况已有了基本了解。此后,他在西南重要城市成都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四川省和成都军区的相关人员均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谷牧主任面带微笑,在热烈的掌声中登上主席台。然而,当他准备发表演讲时,突然发现台下的人群中有一位熟悉的面孔——彭德怀元帅。
谷牧主任惊讶地喊出:“彭老总,您怎么来了!”这一刻,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彭老总身上,议论之声也随之响起。
实际上,谷牧主任并未预料到在此种场合遇到彭老总,更未曾想到他会出席这次会议。面对如此意外的情况,谷牧主任将会如何应对呢?
谷牧主任对彭老总来到四川工作的消息有所耳闻,但在他主持的会议上见到彭老总,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1965年4月,谷牧主任被任命为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他对此职位并不陌生,因为早在1955年,他就担任过该委员会的副主任。然而,对于主任一职,他并无过多期待。
谷牧主任的任职过程颇为曲折。年初,国务院决定重组第三届国家建委,周总理多次向他咨询建议,以期组建一个优秀的领导团队。经过精心挑选,国家建委顺利成立,唯独主任一职悬而未决。
在当时,国家建委主要负责全国的工业建设大项目,在计划经济时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主任一职的选择尤为关键,不容忽视。
正当周总理为此事忧心忡忡之际,他注意到了为筹建工作奔波忙碌的谷牧主任,随即欣喜地表示:“由你担任建委主任再合适不过,我竟一时疏忽未能想到!”
周总理将此想法汇报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让谷牧到建委工作,我同意!”
在周总理和毛泽东主席的共同支持下,谷牧主任正式接任国家建委主任一职。
身为建委主任,谷牧主要负责的便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此时正值中国推进西南三线建设的关键时期,于是,他立即决定前往四川调研三线工程进展情况。然而,在启程前,他又得知了另一则重要消息,即彭德怀元帅已赴四川任职,并担任西南三线建委的第三副主任。
尽管职位较低,但对于彭德怀的英勇事迹以及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谷牧早已由衷地敬仰。于是,他出发前便计划拜访彭德怀,未料,他们竟在会议上相遇。看到台下专注聆听报告的彭德怀,谷牧心中感慨万千,立刻暂停会议,走到彭德怀面前,恭敬地说:“彭老总,您亲自莅临指导,实在令我感到荣幸。您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不如先行离开,我将在晚间单独向您汇报工作。”
尽管谷牧的初衷是尊重和关心彭德怀,但彭德怀坚决反对特权,坚持与众人共同听取报告。谷牧无法说服他,只得顺从。实际上,谷牧所说的单独汇报只是一个借口,他真正的目的是借此机会探访彭德怀。尽管未能如愿,但当晚,谷牧仍前往彭德怀的住所看望他。
除了在工作上给予彭德怀支持外,谷牧还在私下提出许多保护性建议,以确保他的安全。这些举动深深触动了彭德怀,据他的侄女回忆,这是自庐山会议以来,彭德怀最为愉快的一天,也是他在四川工作期间最快乐的时光。
1965年9月11日,赋闲在家的彭德怀接到一通来自中央部门的电话。自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一直赋闲在家,鲜有人打扰。因此,这通电话显得尤为特别。来电者自称受中央领导委托,邀请彭德怀前往人民大会堂,共商要事。尽管心中存疑,但彭德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到达会场后,他才发现,原来电话中的中央领导竟是彭真。
简单的问候过后,彭真直接切入正题,告知彭德怀中央希望他前往西南地区参与三线建设工作。此次谈话的核心内容便是西南三线建设,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一项大规模国防工业和交通建设工程。
在上个世纪的冷战期间,全球各国纷纷准备迎战。在与苏联彻底决裂后,我国基于自身的国防安全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了"一线"、"二线"和"三线",其中"一线"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而"三线"则涵盖了中西部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为了应对潜在的核大战威胁,党中央决定将众多工业企业迁移至西南各省,并在此基础上新建了大量的军事工业设施,以期打造一个稳定的战争后方。
鉴于这是一项军事性质的工程,党中央希望能派遣一名军方干部负责此项目。而曾任国防部长且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彭老总,无疑是最佳人选。然而,彭老总却表示自己只擅长指挥战斗,对工业生产并不精通。
尽管彭真试图说服他,但彭老总坚持认为自己已远离军队,缺乏相关经验,更倾向于回到农村进行调研,从事熟悉的工作。
经过多次劝说无果后,彭真只能暂时放弃。然而不久后,毛泽东亲自致电彭老总,邀请他前往中南海面谈。当彭老总抵达时,毛泽东早已等候在门口。
毛主席在此次交谈中再度劝导彭老总,他明确表示:“如今需建战备后方,为未来战争做好准备。此举至关重要,由您前往西南工作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正值午餐时间,刘少奇、邓小平以及彭真等领导人纷纷来到毛主席处,看到彭老总仍在犹豫,众人便共同鼓励他。最后,毛主席果断地决定:“让彭德怀同志前往西南任职乃党内决策,如有异议,可直接与我面谈。”
结束讲话后,毛主席还特意叮嘱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与西南局的领导干部进行沟通,详细说明彭老总赴西南三线工作的相关事宜。
经过毛主席的耐心劝解及精心安排,彭老总最终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1965年11月28日,彭老总告别生活了六年的吴家花园,踏上了开往四川成都的特快列车。随着一声长笛,列车缓缓驶出,向着美丽的川蜀大地疾驰而去。
彭老总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革命战争时期的辉煌成就和晚年岁月的坚韧精神令人敬仰。然而,关于他在西南地区工作的那段时光,却鲜为人知。尽管如此,彭老总依然在那片土地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965年11月30日,彭老总结束两天两夜的旅程,抵达成都。次日,他毫不松懈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在时任三线建委主任李井泉的带领下,彭老总会见了各局负责人并听取了汇报。
彭老总是三线建委的第三副主任,然而,尽管职位低于其他主任和副主任,但他的资历和革命贡献使他备受尊重。因此,当地干部对他非常敬重且关心。
然而,彭老总并不喜欢这种特殊待遇。他要求饮食简单,并拒绝了专门为其准备饭菜的厨师小刘。每次用餐前,小刘都会询问他的口味,而彭老总则总是回答:“随便吧,有什么就吃什么。”
尽管如此,小刘仍坚持每天为彭老总准备豆浆、馒头等早餐,以及两菜一汤或饺子、面条等午晚餐。每当听到彭老总感叹农民生活不易时,小刘总会反驳:“首长,您年纪大了,过去吃过那么多苦,需要补充营养。”
在生活上简朴的同时,彭老总在工作上也始终保持高度热情。1966年3月,他前往攀枝花视察三线建设情况,先后参观了矿场、农场、水泥厂。
在矿场视察期间,彭老总特别关注了医务室的情况。得知受伤工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后,他感到非常欣慰,并叮嘱医生多进行工地巡回义诊。
次日,彭老总又前往宝鼎山煤矿区视察,重点考察了太平矿。看着一车车煤炭被运出,他感慨万分,因为他曾经也是一名煤矿工人,深知采矿之艰辛。于是,他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情况,但陪同人员担心巷道内行走不便,存在安全隐患,劝阻了他。
彭总闻此,怒不可遏地质问:“难道不安全吗?工人们都不怕,我为何要怕呢?”
领导再三提醒:“您年事已高,若遭遇意外怎么办?”
然而彭总并未听从,坚决深入矿井探索。期间领路人及警卫人员竭力相劝,费尽力气终于使其撤离矿井。
类似事件屡屡在彭总身上发生。
彭总始终严己宽人,关心百姓疾苦,因此赢得了广泛尊敬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