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花落谁家
刘襄,史称齐哀王,哀源自刘襄死后的谥号哀。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哀”,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同样也是在感叹他的不幸。汉朝传至汉文帝刘恒之前,已有四位天子,不过从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皇权便旁落,后权当道,外戚集团一手遮天,所有王侯在他们面前都得矮半个头,史称诸吕之乱。周勃、陈平等大臣平定诸吕集团,将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族诛,政权重新回到刘氏集团手中。叛乱是周勃、陈平等人平定的,皇帝的选立自然也是他们主导密商。当时主要有三位帝位候选人,惠帝之子西汉后少帝刘弘肯定不行,包括他的弟弟们,将他们排除在外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吕后的嫡孙!与吕氏有着分不开的密切关系,不得不防。
有人会疑惑,应该不止三位吧,刘邦除刘盈、刘长和刘如意之外,还有五个个儿子,加起来怎么的也有八九个吧。这样想你就错了,那五个儿子,要么被吕后逼得自杀,要么被吕后幽禁暗杀,要么被整得郁郁寡欢早逝。还能有三位地位候选人不错了,他们分别是淮南王刘长(刘邦七子),齐王刘襄(刘邦长孙)和代王刘恒(刘邦四子)。
三位候选人
淮南王刘长是赵王张敖小妾,张敖又是刘邦的女婿;张敖一次送美人上门,刘邦一次即中,小妾赵姬生下刘长。刘邦平定南方的英布,将其四郡封给刘长为淮南王。刘长何德何能可以度过吕后统治期间的血雨腥风呢?因为刘长自幼丧母,由吕后一手抚养长大,人家母子情深自然没事。
刘襄是齐王刘肥之子,刘邦长孙,是天下第一诸侯,人强马壮、兵多将广、地广人稠,吕后死后率先响应关中诛灭诸吕之乱,遂起兵西进。而刘襄的两个弟弟刘兴居和刘章在此事中作为宫中内应,率领捕杀南军统帅吕产和北军统帅吕禄,更一手策划了,将吕氏家族斩草除根的事。而刘兴居和刘章如此卖力地做这件事,都是为了兄长齐王刘襄顺利登上帝位。
代王刘恒,原本的王后是吕氏女,窦氏,也就是电视剧里的“窦漪房”不过是个小妾和婢女身份,待刘恒即将登上帝位前,吕氏王后和其生下的子嗣被刘恒安排杀掉,抹去了他们在历史上的痕迹。代王刘恒是西汉初年最不起眼的皇子诸侯王,封地在北方距匈奴最近的苦寒代地,由于刘恒的配合和不起眼,所以躲过了吕后的屠刀,没像其他兄弟姐妹那帮被折腾得半死不活。
介绍完这三位,相信大家有个大概的人物背景认知。最后为什么选上代王刘恒,刘长和刘襄怎么不行呢?实力最强机会最大的刘襄为什么没有资格当大汉皇帝?周勃和陈平等人商议了很久都没有一个确却的结果。三位里面首先排除的便是刘长,因为他是吕后养大,与吕氏牵扯极深,万一登上帝位后为吕氏报仇雪恨进行清算,恐怕陈平、周勃等功臣集团的人没几个活得下去,况且刘长这出身实在太过低贱。立刘长为帝,风险无限大。
刘襄之失,刘恒之得
为何选刘恒呢?因为刘恒不起眼好控制,在中央没有丝毫根基,没那么容易夺自己的权力,治理天下还得依仗自己等人,也不可能亏待了。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刘恒没有强势的妻族和母族,窦氏是穷苦百姓出身,要成为权倾天下的外戚集团,是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的,一旁的陈平和周勃等人一定会阻止或延缓的。最后刘恒品行不错,以孝道著称。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
反观齐王刘襄,其一,有着自己的庞大的领导班子,还有足够的政治经验,到长安当皇帝,陈平周勃等人势必会被排挤出最高统治圈;其二,刘襄嚣张跋扈,过于张扬,品行算不上好;其三,他还有一个强大的外戚,舅父驷钧为人凶残暴戾,一旦刘襄登上帝位,吕氏第二即将出现,功臣集团因为参与诛杀外戚一事难得善终。所以,只要周勃、陈平等人智商在线,就绝对不会让刘襄当上大汉皇帝。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
陈平、周勃等人密谋立帝,其实主要考虑四点:一是品行,二是外戚,三是否威胁到功臣集团,四是否与吕氏关系密切。恰好刘襄都不满足,刘恒恰好满足。然,最后他们会发现,刘恒也不是个善茬,比较刘襄更是个狠角色。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