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清秘史-“大清第一帝”努尔哈赤休妻杀子之谜
迪丽瓦拉
2025-07-26 11:03:45
0

爱看古装剧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关于清宫的题材,这方面的热剧好像特别多。《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步步惊心》《甄嬛传》还有《戏说乾隆》等等等,清朝这些皇上动不动就被拉出来遛一趟,一个个真是忙的不要不要的。他是清朝的一位皇上,当然他在的时候好像没称帝,这是后面他的儿孙给他追封的皇帝。影视剧刻画得也不多,要是没有这位的话,不好意思后头这些皇帝,甚至所谓整个大清王朝还在不在那两说。

“大清第一帝”努尔哈赤,要说努尔哈赤的成就,相信不用我过多赘述,大家都很清楚。作为清朝的开国君主,他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余人起势”攻城略地战勋赫赫。什么统一了女真各部,实现了自元朝明朝几百年来都没有实现的夙愿。什么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还有创制满文和创立后金政权等等。总之是“英勇盖世深谋远略”“兴国开疆以创王基”的一位英雄人物,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他是一位英雄,这个是不可否认的。

古往今来,得到了很多的正面的高度的评价。不过也有人说,我不这么认为。谁?这个人叫李明寏,是一个朝鲜人。说是1619年的时候,明朝征伐后金,当时作为明朝附属国的朝鲜,也就跟着一起打。这个李明寏就是其中一个随军的幕僚。后来打仗打败了,李明寏就投降了,成为了俘虏,在后金的营垒生活了一年多才给释放出来。

这期间,人家也没闲着。他把自己在后金生活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叫《栅中日录》,里头就提到了努尔哈赤这个人。其实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样,他是一个心胸开阔,心境豁达的英雄人物。实际上他是这么一个人,说“为人猜厉威暴,虽其妻子及素亲者少有所忤,即加杀害,是以人莫不畏惧”。就是说这个人生性残暴,对自己的妻儿随意杀戮,大伙都怕他怕得不得了。

人家之所以这么说,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还真就干过休妻杀子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休妻杀子”,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历史上的英雄努尔哈赤,真的是一个残暴不已的人吗?被努尔哈赤休掉的妻是谁?他的大妃叫阿巴亥。“大妃”这个称呼,它其实是清朝在关外称帝的时候,对于君主正室的称呼,地位就相当于后来的皇后。

阿巴亥是万历29年,在她12岁的时候,嫁给时年43岁的努尔哈赤叔叔。两年之后,她就被立为了大妃宠冠后宫。两年后的阿巴亥14岁,小小年纪怎么又当上了汗王宫里的女主人呢?有专家分析,这里头其实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一个不用说漂亮,这是最基本的。说阿巴亥这个女孩子天生丽质非常漂亮,还不光漂亮,她还会打扮。别看年纪小,那打扮出来别有一番风韵。那歌怎么唱来着?叫什么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

所以努尔哈赤宠爱这么个人间尤物很正常,但是再正常也才14岁。阿巴亥身体很好,生育能力特别强。她在跟努尔哈赤共同生活的这些时间里,一共生了3个儿子,分别是英亲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还有豫亲王多铎。这三个儿子个个都是虎虎生威,努尔哈赤喜欢得不得了。所以说他能不喜欢这三个儿子的母亲吗?当然了,漂亮又能生的女人,在皇帝或者说君主的后宫也很多。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关键的是这个阿巴亥的地位非比寻常。

阿巴亥的父亲满泰,是当时满清乌拉部的贝勒,贝勒就是贵族。她的叔叔布占泰也是一贝勒,而且这个布占泰还娶了努尔哈赤的三个女儿作贝勒夫人,这个亲戚很亲。重要的是什么呢?阿巴亥贵族出身,这对努尔哈赤很有帮助。就这么一个哪哪都好,挑不出毛病的大妃,怎么最后给休了呢?

年纪轻轻就在后宫混得如鱼得水,肯定是招人妒忌,逮着机会人家就上来了。说是有一个叫代音察的小福晋就跑到努尔哈赤那去告发阿巴亥。说什么呢?男人最忌讳什么他就说什么。说她偷情,与其他男人私通。谁这个大胆敢跟努尔哈赤的大妃私通,大贝勒代善。代善又是什么人呢?他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说代善在战场上是非常勇敢的,深得努尔哈赤这个父亲的喜爱,还曾经赐给他“古英巴图鲁”的封号。这个“巴图鲁”就是勇士的意思,说他是英勇的战士,而且在和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一起封四大贝勒的时候。代善居首位,大贝勒代善。可见,他在努尔哈赤心理位置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努尔哈赤听到自己最重视的儿子,和自己最宠爱的大妃私通。什么心情?不过这种事口头无凭。他压着火问代音察,此事可大可小,你可不能乱说,有什么证据?这个代音察也不慌,说我见到大福晋曾经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

努尔哈赤一听乐了,作为一个母亲,虽然不是亲生儿子,可能她比儿子还小。名义上辈份上是母亲,给儿子送个饭,儿子吃了,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只能说明人家母慈子孝好事,这个问题就算揭过去了。一见努尔哈赤不相信,不在意这个事。代音察进一步高发说,好事?你确定吗?他俩还在夜间幽会。怎么说?她说“大福晋一日二三次,遣人至大贝勒家,如此往来,谅有同谋。大福晋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以二三次矣”。

深夜两三回的被人看见幽会,这下就没问题了吧?努尔哈赤脸色铁青了,马上就把阿巴亥给打入了宫了。那么阿巴亥跟代善真的偷了情了吗?这个还真不得而知。不过这两个人确实你走得很近,有点暧昧这是真的。虽不是亲生母亲差着辈,怎么这个儿子就敢跟这个自己的母亲这一辈的女性,产生这种情愫呢?这种有悖伦常的感情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这个事,根源还在当时后金的婚俗制度上。什么制度呢?他们的规矩是“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就是父亲人没了,儿子得把父亲的妻妾继承过来,当然括号不是亲生的,给自己当老婆。这个婚俗,一直到皇太极即位的时候才废除了。所以努尔哈赤就曾经表示,说“吾身殁后,大阿哥须善养,诸幼子和大福晋”。

就是说交代代善,我死了以后,你得收养我的老婆孩子。估计努尔哈赤要知道后来的事,恐怕得再强调一句,就是等我死了以后不是现在。你们现在就眉来眼去的干什么?所以一是这奇怪的婚俗在前,再一个就是阿巴亥和代善这两个人年纪确实更接近一些。或者更适合谈恋爱,同龄人容易产生情愫。

阿巴亥是12岁嫁给43岁的努尔哈赤叔叔的,这两个人整整差了31岁,叫伯伯说不定都可以。那个时候,这个年龄差那妥妥的祖孙了,说不定也是。被告发偷情的时候,阿巴亥是31岁,努尔哈赤62岁了。大贝勒代善多大?37岁。你说这个怎么办呢?怎么比也是阿巴亥跟代善更合适。不过谈恋爱这个事,不是说年龄合适就谈得来的,就能谈的得放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

努尔哈赤还活着,身体还倍儿棒吃嘛嘛香,你们俩就这样,就太不合适了吧。当然,合适不合适都让人告发了。怎么处理?这个时候的努尔哈赤,说实话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阿巴亥已经打入冷宫了,他知道这两个人之间也未必真发生了什么。可是感情上接受不了,怎么办?人常说“樯倒众人推”。就在努尔哈赤感到为难的时候,这个时候又有人来告发阿巴亥了,踩一脚。这回是个蒙古的福晋,她说这个阿巴亥根本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的温顺听话,她野心大着。何以见得?

首先第一个拉拢朝臣,说阿巴亥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竟然拉帮结派。给巴笃理和蒙阿图两位总兵官送东西行贿,要求他们效忠于自己。再一个她笼络民心,说阿巴亥经常“背汗私自厚赐财物与村民”,就是背着汗王把财物赐给老百姓。

你要知道,像这样的事,只有汗王才有资格做的。除了这两点之外,阿巴亥竟然还被告发偷窃财物。说她经常偷盗汗王宫里的蟒缎绸缎金银等等这些东西,把这些藏到了儿子阿济格的家里。据说当时努尔哈赤还找人包围的阿济格的府邸,还真搜出不少东西。这又是攒钱,又是拉拢官兵百姓的。你这是想干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面对如此野心勃勃,而且还有前面那个事,心里不舒服。努尔哈赤会怎么处理呢?

“此福晋奸狡诈伪窃盗,人之邪恶,彼皆有之”,结果是“岂可不杀耶”。意思就是说,阿巴亥这个女人真是各种坏,什么狡诈盗窃,总之是人的坏都让她给占尽了,我能不杀掉她吗?这里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就是努尔哈赤提到阿巴亥的各种罪责的时候,唯一都没有提到偷情这个事,估计也是觉得家丑不好外扬。

不过光是公布的这些,就够气人的了。可是努尔哈赤竟然没有杀掉她,最终判决书是这样写的,说“吾不与彼共处,将彼休离”,杀我就不杀了,但是我要把她休了,不跟她过了。这又是为什么?有专家分析,说是努尔哈赤最终还是心软了。毕竟这个女人给自己生个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他觉得他都很喜欢。而且这一年大儿子阿济格15岁,小儿子多铎才7岁还病着,他真是不忍心这个时候把孩子的母亲给杀掉。

可是看着她,自己又难受,休了眼不见为净。就这还叫“少有所忤,即加杀害”吗?这是无稽之谈。说完了休妻,再来说杀子。难道努尔哈赤杀子就是杀的那个跟阿巴亥私通的二儿子代善吗?没有。代善都活到满清入关以后了。或许是考虑到婚俗本身的原因,再加上努尔哈赤实在是喜欢这个儿子舐犊情深,就宽恕了代善,没有再追究此事。

努尔哈赤杀的是哪一个儿子呢?说实话,儿子跟自己老婆私通这个事都能宽恕,那个被杀掉的儿子究竟是做了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触动了努尔哈赤的底线?

一座位于辽阳东郊阳鲁山上的一座皇家陵园,里面有一座毫不起眼,甚至连石碑都没有的墓地。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太子坟”,这里头埋葬的就是被努尔哈赤处死的他的长子,也就是代善的哥哥褚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努尔哈赤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长子,下如此的狠手呢。

褚英跟前面咱们提到的代善,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他比代善大3岁。努尔哈赤是21岁起的兵,这一年褚英才4岁。等于说,4岁的褚英就已经跟着父亲南征北战,目睹了各种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所以长大以后,那是一身过人的胆识,19岁就开始带兵打仗了。

要说打仗,褚英一把好手。人常说“虎父无犬子”,这句话说的就是褚英本英。当年攻打叶赫部的时候,取得大捷。努尔哈赤就赐他“洪巴图鲁”,意思是这是勇士。后来攻打乌拉部也取得了大捷,又给赐了一个“阿尔哈图土门”,就是足智多谋的意思。这个褚英智勇双全,而且褚英后来还有“广略贝勒”的称号,就是这个人有胆识有谋略。

你说这样的一个儿子,这么出息还是长子,努尔哈赤能不喜欢吗?那可是不能再喜欢了。万历40年,努尔哈赤就赐给了褚英国人500户,牲畜800匹,白银1万两。甚至还许褚英为接下来的汗位继承人,他妥妥的“太子”。可以说褚英的事业和人生,在这个时刻已经达到了巅峰。可是奇怪的是,从万历41年开始,这位英姿勃发,壮怀激烈的皇长子,却突然从后金也就所谓大清的史册上消失了。

尤其是在《清太祖实录》当中,竟然是毫无记载。一直到35年以后,在《清世祖实录》当中才第一次提到说“太祖长子,亦曾似此悖乱,置于国法”就是说褚英按照国法被处置了被杀了,什么原因?没提。以至于坊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闻,说在明朝与后金的决战萨尔虎之战当中。当时明军以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把后金给团团包围。当时努尔哈赤一心想突围,而且是势在必得的。

于是他派出了长子褚英,去刺探军情。褚英一路潜伏,终于到达了能够看清明军营地阵容的范围之内。仔细一瞧不得了,惊出一身冷汗。他发现明军的人马阵容,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壮观。想要突出重围,几乎是不可能的。想到这,褚英顾不得许多,赶紧跑回自己的阵地,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跟父亲努尔哈赤说,“明军来势凶猛,旌旗如林,火炮弓弩无数。兵马多如草梢,正严阵以待”。

此言一出,八旗将领们顿时慌了神,个个开始不知所措,努尔哈赤见状勃然大怒。他大声呵斥褚英说“你竟敢谎报军情,长敌军之士气,动我军之军心”,这句话把褚英给说懵了。接着据理力争,我真的看见了真的,父亲要相信我。再看努尔哈赤已经是暴跳如雷,马上下令,把褚英给我推出去斩了。就这样,长子褚英就因为所谓的“扰乱军心”。实际上括号是情商不高,被处死了。

此事还有后续,说后来努尔哈赤又派二儿子代善去打探军情,代善当然也看到同样的场景。可是代善就开始琢磨了,跟阿巴亥都能够暧昧的这么一个人,他的脑子能不活吗?他想我要是回去实话实说,那八成跟大哥褚英一个下场。可是完全瞎编,真打起仗来也说不过去。

思来想去,他回到阵营之后,是这么回答父亲的。他说“明军兵马确实多如牛毛,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些有身无首,不堪一击的草木之兵”,此言一出,努尔哈赤笑了喜笑颜开。说我们跟一群有身无首的人打仗还怕什么,跟他们干到底。最终,在这场殊死搏斗当中,信心满满斗志昂扬的八旗军队是大获全胜,把这场萨尔虎之战变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难道说褚英就是被努尔哈赤一时冲动给杀掉的吗?这个传说一直流传了300多年。一直到1962年,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的地库当中发现了《满文老档》的原档,这才找到了有关褚英生平的原始记载。那么褚英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到底做了什么?让努尔哈赤不得不痛下杀手呢?

褚英这个人打仗很厉害有勇有谋,可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多少显得有点脑子不太好使。说他身为劳苦功高的汗位继承人,不韬光养晦低调内敛拉拢人心就算了。他还动不动跑去招惹别人,而且竟招惹一些那些不该招惹的人。当时的“五大臣”“四大贝勒”。

先说“五大臣”,有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安费扬古和扈尔汉。这五个人,那都是努尔哈赤的生死之交开国的元勋。说实话,努尔哈赤都敬他们三分。您再看褚英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动不动就威胁还不算,关键凌辱。说你们几个都给我老实点,但凡有人敢跟我作对,将来我继承了汗位都别想活。还有“四大贝勒”那就是褚英的弟弟们,也是跟努尔哈赤一起征战沙场的左膀右臂。褚英是怎么跟他们说话的吗?

三不五时就来一句“凡是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待我坐上汗位之后,均将之处死”。你这还没坐上汗位,就大声地叫嚷着,你们得罪我,我要是上了位,你们都得死。你这不是脑子有坑?把人得罪光了,你还上得去吗?

遭到威胁的两股势力,很快有联合起来。这样的人登上了汗位,那还了得了,我们还活不活了?所以他们一块跑到努尔哈赤那去,告他的状去了。努尔哈赤刚开始根本不信,毕竟是自己喜欢了那么多年的长子。可时间一长,所有的人都对褚英有意见,而且意见很大,努尔哈赤也就不得不重视了起来。

先是疏远褚英,接着又取消了他汗王继承人的资格,不再让他领兵打仗,也不得干预朝政,甚至把他的财产人口和马匹,通通都收了回来,分给了四大贝勒。按说到这个地方,但凡你就是情商正常,都知道应该收敛收敛,想想办法让父亲重新信任自己。可褚英不,一向自视甚高的他,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他感觉到自己在五大臣和四大贝勒面前是颜面扫地,所以这时满脑子都是怎么样才能够找回场子找回尊严。很快人家就想了一个办法了,什么呢?

当时努尔哈赤正在领兵去征讨乌拉部,这褚英不是不能去,得在家呆着不能去。人家也没闲着,他开始用巫蛊之术来诅咒自己的父汗。说是对天焚表祷告,希望父汗和弟弟们最好打仗就别回来了,打败斩吧。回来的时候,我不给他们开门,把他们拒之门外。这已经开始走火入魔了,丧心病狂了。这个诅咒应验了没有?当然没有。这是封建迷信,也就那会儿的人相信。

真是的情况是努尔哈赤凯旋了,听说褚英在家里诅咒自己,这个事情还不密,还被人知道了。努尔哈赤气不打一处来,你这个孽种岂有此理,马上派人把褚英抓起来,也没说怎么处置就圈禁起来。又过了两年,也就是万历43年8月22日这天,努尔哈赤才做出了最终的决断,要处死这个长子褚英,把褚英给杀了。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努尔哈赤“杀子”的事件。褚英都已经过分到这个地步了,努尔哈赤为什么还犹豫了两年才杀呢?有专家分析,说他还是心软。说他无情未必真豪杰,虽然说是大英雄,但是他还是讲座情义的,他舍不得,至于最终下定决心的原因也不难猜。

一是积怨难平,褚英把五大臣四贝勒都得罪光了。这不是普通矛盾,这是你死我活的仇恨,这不能平息。再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建国在即。称汗建制,建立一个国家,自己做汗王,将来做帝王,这是努尔哈赤后来慢慢的产生了这个梦想。显然这个褚英已经成为他的绊脚石了,不得不搬开。褚英死后没几个月,努尔哈赤就建立了后金政权。

褚英是怎么死的呢?笨死的。作为嫡长子,又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手这么好的牌,愣被自己打得稀烂。四个字一个成语,咎由自取。努尔哈赤确实干了“休妻”“杀子”这样的事,可是就能够定义说他是残暴吗?那个朝鲜人李民寏的观点正确吗?恐怕不能这么说。

努尔哈赤显然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做出了一些无奈之举。而李民寏作为战俘,很难说在监狱里没有遭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在记录东西的时候,加入了个人情绪很片面。努尔哈赤后来在天命6年,还专门召集自己的儿子和侄子们,对天焚香设誓,说“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这是专门告诫自己的子孙们,将来千万不能够骨肉相残滥杀无辜。

努尔哈赤去世以后,他的子孙在给他盖棺定论上谥号的时候,也特地加入了“仁孝睿武”四个字。这个“仁”就是在说一代英主努尔哈赤还是仁慈的,以至于我们后来看很多清宫剧,对于皇室成员犯的罪,也就是圈禁,一般都这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欧... 文章开头不说别的,直接先说是哪三位欧洲君主,他们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彼得一世、英国汉诺威王朝维多利亚...
原创 此... 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君王,他和春秋五霸都有过交集,他和齐桓公姜小白打了一场“风马牛不相及”的架,不得不...
原创 建... 建国前牺牲的十大军事天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十位英雄! 文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中国近代 可谓是...
原创 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
原创 清... 清朝自建国至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宣布退位共计296年,虽说有着将近三百年的历史, 但其实,从1840年...
原创 统... 前言:中国古代,皇帝位于至尊之位,几乎每一个帝王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好不快活。但就有一个皇帝,他终...
原创 一... 标题:一己之力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希特勒凭的是什么 欧洲,在20世纪的前半叶,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搅得...
原创 世... 铁路对于货物运输和客运都是极为重要的,中国境内就建立起了庞大的铁路网络,这也是很多人出行的会选择的交...
原创 明... 前言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经历过无数的战争,而中国曾经的血脉也被融合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血...
原创 一... 标题:一言不合就投降:三国时期那些投降将军的命运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一言不合就刀兵相见是常有的事...
西安一考古工地发掘古墓葬300... 记者10月18日从“发现长安—西安考古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上获悉,2023年到2024年,西安市文物保...
原创 清... 清朝在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盛世后,到了嘉庆帝就开始慢慢衰落了。晚清的政府腐败无能,很多帝国列...
原创 勇... 古代猛将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项羽、吕布、李克用及十六国时期的冉闵冉天王;冉闵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冉良被俘...
原创 清... (文史潮河原创内容,首发大鱼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于卫星的出现,现在我们可以全球定位。但是很多...
原创 秦... 秦王嬴政最终能够统一六国,除了自身的雄才伟略之外,自然也离不开手下一众马仔们的不懈努力,根据史书记载...
原创 溥...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彻底的打破了封建制度,革新的一个时代,然而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有史以...
原创 如... 岳飞和宋江差了三十几岁,就算宋江没被毒死,岳飞出道的时候,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们也老了,肯定不是岳家军...
原创 父... 康熙帝是很多人喜欢看满清古装剧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康熙帝是整个清朝里为数不多的英明皇帝,其个人魅力是比...
原创 此... 曹操手下有一员大将,是个非常忠于曹操的人,此人便是庞德,庞德早年跟随马超,后辗转跟张鲁投降于曹操的麾...
原创 正... 东汉末年,《三国志》里深刻介绍了刘备的身世。虽然刘备出生在汉朝皇室,但他出生后已经是家道中落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