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而后便开始大奉功臣。作为从龙之臣的李善长,被封为了左丞相、韩国公等,朱皇帝还给了他一块免死铁券,可谓是极尽恩宠......
然而,在多年以后,李善长因为种种原因被朱元璋所杀,一家70多口几乎无人生还。值得一提的是,李善长在临死前拿出免死金牌,想要朱元璋放过他。
可是,朱元璋冷冷地道:“你仔细看看背后写的啥”,看到铁劵后面的五个字后,彻底绝了李善长求饶的心。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李善长何其人
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他从小就比较的聪明,而且在学习上也非常的有天赋,尤其是兵家典籍方面更是“无师自通”,这也为他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朱元璋还没成名之前,李善长一直在滁阳一带发展,算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贤才,但一直郁郁不得志。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义军后,因表现突出,所以很快就被提拔为了将军,还成了郭子兴的义子。
一时间,朱元璋大权在握,不断带兵出战、扩充地盘。一次,朱元璋打到滁阳的时候,听闻李善长的大名,便上门邀请他出山相助,并问计天下。
对于朱元璋的提问,李善长没有像诸葛亮一样长篇大论,而是给出了“9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回看朱元璋的发展生涯,不难发现他后来的发展之路,都是在此基础上的。
对于李善长的回答,朱元璋也非常的满意,再三邀请之下,李善长归顺。在与朱元璋“搭档”期间,李善长虽然是一个文人,但也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
比如,朱元璋进军、攻打鸡笼山寨,元军趁机夜袭朱元璋的大本营。结果,李善长早已设下埋伏,元军到来之后受到了重创,大败而归。
再比如,朱元璋在安徽一带曾得到了巢湖水师,而后便交给了李善长训练。经李善长训练后,巢湖水师成为了一支精兵,在渡江、镇江等战役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可以说,李善长、刘伯温虽然都是朱元璋手下的谋臣,但在民间刘伯温的名气也比前者大。可是,若论谁给朱元璋的帮助最大,无疑是李善长,这也是建国后李善长的位置高于刘伯温的原因。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完成了从“放牛娃”到“洪武大帝”的转变。论功行赏的时候,朱元璋封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
简单来说,明朝初期,李善长凭借军功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为了表彰李善长,朱元璋还赏赐给了他一块“免死金牌”,这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狡兔死、走狗烹
北宋开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保障国家的稳定,上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战时武将是国家的栋梁,但和平时期却是国家的“火药桶”,非常容易引发政变。
当时,朱元璋便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再加上他又与曹操有着相同的性格——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于是乎,朱元璋便开始了“大杀特杀”的模式。
因胡惟庸一案,朱元璋杀了不少人,前前后后涉足其中的足足有上万人。李善长其实也卷入了此案中,但因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很铁”,朱元璋并没有杀他,而且还放了他的亲戚。
话说,汤和早就看透了这一点,选择了离开朱元璋,低调地活着。可是,李善长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舍不得放权,也不知道低调,为自己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李善长登临巅峰后,便开始有了一些傲慢之气,对待别人的时候总是颐指气使,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得罪了不少人。
“蓝玉案”爆发的时候,趁着这个机会,便有人检举李善长,说他曾经参与了“胡惟庸谋反”一案。其实,说李善长参与谋反一案有些牵强。
因为他并没有参与谋反,而是他知道胡惟庸要谋反,但却没有向朱元璋禀告。得知这个消息后,再加上李善长已经失去了人心,所以朱皇帝便对他挥动了屠刀。
李善长之死
事情爆发之后,朱元璋派人抓了李善长,并且直接判处死刑,而且还是立即执行。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善长也是非常的震惊,并且生出悔恨之意。
同时,他也想起了建国之初,朱元璋还曾赏赐给他一块免死金牌,有了它便可以免死。危急关头,李善长赶紧拿出了那块尘封已久的金牌,希望朱元璋放他一马。
只是,对于李善长的挣扎,朱元璋冷声一笑,并且看着免死金牌说道:“你看它背面写着什么”。听到这句话后,李善长把丹书铁券翻了过来,背后有五个大字赫然出现了——除谋反大逆。
更有意思的是,还是他自己提议留下的的!话说,当年朱元璋在赏赐免死金牌的时候也有一些担心,如果有人篡夺朱家的江山,再免他一死,不就等于放虎归山吗?
听到朱元璋的担心后,李善长亲口提议朱元璋说:“你可以在免死金牌的前提下,加一个条件,而这个条件便是“除谋反大逆””意思就是说,什么都可以免死,但唯独免不了谋反之罪。
就这样李善长死了,一家七十余口人全部被朱元璋杀了。幸运的是,因为李善长家娶了一位公主,公主保护了一位李家子孙的性命,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回看李善长的一生,朱元璋算是对他最好的了,因为他更多的时候是“文臣”,对朱元璋没有多大的伤害。更甚至,朱元璋还将公主许配给了他的儿子,田地、房产等赏赐无数。
奈何,李善长不知进退,最后造成了上述那种悲惨的局面,也怪不得任何人。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