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荀攸荀公达——一个大智若愚的谋士
迪丽瓦拉
2025-07-26 14:03:48
0

曹操能够在统一北方,除了荀彧稳定了大后方之外,在前线能取得一场场胜利也是称霸的基础条件,而要说到在前线取胜的功臣,就不得不提他的“谋主”荀攸了。

荀攸是汉末三国里面一直被低估的高人,这和他大智若愚的性格有关,他和贾诩荀彧共同列传,而荀彧在曹操阵营里一直是扮演一个大管家的角色,可以和荀彧在同一个列传里,可见陈寿对于荀攸在曹操阵营的地位的肯定。

一.沉默的观察者

荀攸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的“智”体现在决策的时候的果敢,而他的“愚”则体现在观察的时候,他的“愚”恰好就是他大智慧的体现。

荀攸虽然出身于颍川荀家,但是早年就丧父,一直是跟着祖父和叔父生活的。在祖父去世的时候,荀攸年仅十三岁,祖父的早年当官时候的手下张权主动请求要给荀昙守墓,叔父很感激,但是小荀攸通过观察,偷偷告诉叔父这个人是个杀人犯,后来经过审问也证实了这一点。

或许是因为父亲早故,虽然出身于荀家,但是荀攸和荀彧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不需要像自己的小叔叔荀彧一样把家族荣誉扛在肩上,要去到处交涉,他可以沉默寡言,去洞悉一切,等到有把握的时候果敢发言。在没有做出决定的时候,荀攸显得就像是一个平常人。

东汉是一个乱世,乱世跟随一个明主就格外重要。荀攸也曾经没有好好观察,当了一回热血青年刺杀过董卓,但是很快就失败被下狱了。出狱之后他就辞去官职,因为荀家的身份被三公征辟时又果断选择外调到巴蜀当地方官,以方便观察天下局势。好在因为蜀道天险难行,荀攸赴任困难,才得以留在荆州观察,也终于遇到了他的伯乐,曹操。

荀攸的观察能力之强,还体现在他对刘表的几次评价,在曹操打败袁绍之后,袁绍死在了黄河边上,袁绍的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开始了夺嫡之争,这时候南方曹操在南方还有个强大的对手——刘表。

因此曹操手下的很多谋士认为这次打败了袁绍,袁家的两个小儿又内斗,翻不起风浪,应该迅速回师防御刘表的进攻。而这时候是荀攸分析刘表的为人,认为刘表在官渡之战,曹操最虚弱的时候还只是守着荆州,可见他心无大志,只想割据一方,这个想法其实可能是在荀攸赴蜀无望,留在荆州的时候就产生的,但是经过了官渡之战后就更加笃定的。

荀攸还分析了袁家的实力,认为无论是两人和好,还是等到了一方完全吞并了另一方,对于曹操来说都是不利的,应该趁着袁谭讨好曹操的时机,插手袁家的内斗,从而一举拿下河北,曹操照办,也正如荀攸所说的,刘表根本毫无反应,可见荀攸眼光的毒辣。

二.果断的“谋主”

荀攸是被陈寿比做张良,陈平的人,而荀攸也确实有张良的影子,张良曾经刺杀过嬴政,而荀攸也刺杀过董卓。

而刺杀董卓失败之后,荀攸和何颙被下狱,何颙成天担惊受怕,最后选择了自杀,而荀攸却镇定自若,认定自己不会有事。事实也证明,荀攸是正确的,无论是决定刺杀董卓,还是刺杀董卓后断定自己安全,他都是那么果断。

曹操喜欢自比刘邦,他常常把手下人比作西汉的开国名将,比方说荀彧就被曹操比作张良,张郃就被比作他的韩信,而荀攸在这些人中能脱颖而出成为曹操的“谋主”,离不开他观察过后的果断决策。

在打张绣的时候,荀攸就劝说曹操不要太急,张绣就像刘表的雇佣军,等待刘表不再给张绣提供军饷的时候,自然能收降张绣,但是曹操不听,于是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场险些丢掉性命的战斗。在征讨吕布的时候也是观察出吕布军全靠吕布一个人武勇吊着一口气,如今吕布接连战败,连吕布自己都怀疑自己,陈宫计谋提出,吕布不能及时决断,错过战机,这时候继续打下去肯定能取胜,阻止了曹操退兵,击败了吕布。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在正史中正是因为荀攸的计策才诛杀了袁绍的这两员大将。特别是文丑,本来曹操的后勤部队在黄河岸上路过,文丑带人偷袭,荀攸果断让人沿途丢下军械粮草,袁绍军乱,曹军在乱军之中斩杀了大将文丑。

荀攸有个好友叫做钟繇,每次做事之前都会仔仔细细地修改方案,总是修改了好多次,觉得万无一失了才来找荀攸商量,但是荀攸总能从中找出更好的做法,钟繇的冥思苦想竟然不如荀攸片刻的思虑,可见荀攸的智慧非比寻常人。

曹操说过像荀攸一样“大智”的人不少,但是像荀攸一样“若愚”的人不多,而事实上体现出来的决策能力是汉末三国金字塔最顶端的人,其实就是因为他能“若愚”,在暗中观察,在他展露智慧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有了相当的把握了,因此他总能在恰当的时机当机立断。

三.曹操的朋友

荀攸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曹操的朋友。曹丕还是世子的时候,曹操就让他多向荀攸请教,以至于荀攸生病,曹丕独自在荀攸床边照料。曹丕是何许人也?羞死了曹操的五子良将于禁,还对自己的叔叔兼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洪拔刀相向,这样的人却对荀攸如此无微不至,固然有荀攸出身颍川荀家有关,但是荀攸可不是荀家的话事人,颍川荀家的话事人一直都是荀彧这一脉的,荀攸更多的只是代表自己家族这一小支的利益。

因此,曹丕愿意对荀攸这么好的原因,更大一部分是因为,曹操与荀攸平日里的相处让曹丕看在眼里,可以推断荀攸与曹操的私交肯定不错。

向后代说荀攸可以当他老师,相当于想把后代托付给荀攸,这种让曹操想托孤的人,上一个是郭嘉,而郭嘉和曹操的私交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了吧?

荀攸一生有十二奇策,但只有他和曹操,以及钟繇知道,钟繇死前没有完全编著完,所以后人也没能完全知道他的奇策是什么。

不为人知的奇策,就像是你和朋友说的悄悄话,如果不是朋友,这悄悄话可说不得啊。

荀攸是个大智若愚的人,能像他一样聪明的人还有不少,但是能像他一样大智若愚的人,除了同列传的贾诩,或许整个汉末三国就没有别人了吧?

其实荀攸能有这样的成就,是离不开家族的支持的,颍川荀家出身,让他从小能够和智谋之士交流,见识到很多能人,涨了见闻。同时荀家这个大家族又有小叔叔荀彧负责家族兴衰,荀攸自然是没有太多的顾虑,他所要保证的,只有自己这一小支的家族荣誉,自然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好好观察,一击制胜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号... 说起三国中的猛将,很多人都能说出很多。比如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孙权首先的程普、黄盖等,曹操...
原创 商... 当年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多亏了秦孝公和商鞅。正是因为秦孝公和商鞅的存在,彻底改变了整...
原创 谁... 不厉害的皇帝压根没资格叫太宗!只有武能上马开疆拓土,文能提笔安国定邦的皇帝,才配上太宗这两个字! 什...
原创 3... 一位民国女子肖像。 宋氏三姐妹,左起:宋霭龄、宋美龄、宋庆龄。 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 1945...
原创 若... 中国的不断崛起已经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建国之后,中国奋起直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只用了数十年...
原创 能... 前言:华夏历史上名将辈出,能称“兵仙”的唯有韩信一人。韩信用兵,正奇之间变幻多端,堪称神鬼莫测。秦朝...
原创 堪...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封... 《歪歪侃封神》第1238期 今天直播讲到两个妲己,封神里有两个妲己,一个真妲己,一个假妲己,真妲己是...
原创 关... 在陈寿《三国志》中,从关羽的零星记录,发现他只看得起三人。 在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羽作为...
原创 梁...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朵奇葩——其他三本名著都有其确定的章回数量: 《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原创 清... 谈起光绪皇帝,我们先捋一遍清朝历代皇帝。 太祖: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世祖:顺治; 圣祖:康熙...
原创 西... 中国古代的疆域之大,现在周边一些邻国,在很早以前都是中国的藩属国,虽然现在这些国家已经成为拥有独立主...
原创 北... 众所周知,北宋建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太庙立下石碑,在其上面刻写了宋朝历代皇帝都要遵循的三条祖训:一...
原创 项... 引言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要知道,垓下之战压根就不是刘邦一个人打的,甚至不是刘邦指挥的。刘邦背盟以...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 纵观我国五千多年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融合始终是历史常态和主流。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巨...
感知文化力量 增进交流互鉴(外...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
原创 乌... 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很多人都会提出一个疑问,俄罗斯和乌克兰同为前苏联的加盟国之一,两国的关系为什么会这...
原创 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明末清初的历史,看到的不仅应该是南明衮衮诸公无能与昏庸,而让人扼腕叹息。吴三桂与...
原创 耿... 1607年,一个约100人的殖民团体,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殖...
五虎大将的雅号:关羽是武圣,赵... 关羽是武圣人,这是不需要怀疑的,因为清朝的武圣人已经从姜尚姜子牙变成了关羽关云长。 关羽成为武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