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建了“喜连成科班”,他是清末吉林的首富,连慈禧太后都要向他借钱。除此之外,他更是一个大善人,清朝的光绪皇帝以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都给他颁发了“乐施好善”的匾额。那么,他到底是谁,到底有多少好钱,还有就是他有着怎样的传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番。
他就是清末吉林首富牛子厚,1866年出生于吉林,是著名巨商“船厂牛家”的第四代掌门人。牛家本是甘肃人,闯关东到了吉林,先是种地开菜园子、采人参、淘金,历经磨难。据说,牛家因为得到了一块狗头金而走上了商业发展道路。牛家起初是开大车店,兼营油盐烟麻。然后,牛家涉足商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牛家进军钱庄后,一举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四大家”之一。
牛子厚作为牛家第四代掌门人,15岁就接受牛家家业,当时牛家的经济正处于鼎盛时期。虽然当时牛子厚是大东家,但是他却是一个甩手掌柜,并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由牛家的职业经理人(大掌柜)负责管理。你要问牛家到底多有钱,没有人能够具体说清楚的,但是看一看牛家的产业就可见一斑。
到了牛子厚后当家时,牛家的经营范围凡是居民生活所需、官绅享乐所用的物品几乎无所不涉及。牛家除了在大本营吉林城开设众多企业外,还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天津、太原、济南等地都有生意。总之,牛家在在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上,其商业规模、经营范围、富裕程度都是罕有罕见的。据说,当时牛家人去北京,因各处都有买卖,完全是一条龙服务,全部都用自己家的,连别人家的水都不用喝。还传说,连慈禧太后都要向牛家借款,并且一次就借了70万两白银,真可谓大手笔呀!
牛家不仅富甲一方,而且一直秉承着“富二好行其德”的家训,乐善好施。特别是牛子厚夏施单舍衣,冬设场赈粥,世人纷纷称赞,清朝的光绪皇帝以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都给他颁发了“乐施好善”的匾额。牛子厚的另一个成就就是创建了“喜连成科班”,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一大批京剧大师,为我国的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牛家主要因为囤积了大量的沙俄的纸币,十月革命,一夜之间牛家手中的沙俄的纸币变成了废纸,元气大伤,从此走向了没落。1943年,一代吉林首富牛子厚在北京病故,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