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朝代的不断更迭也诞生了许多的优秀历史人物,依靠着众多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物笔记和记载,我们对各个时期的历史名人也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再次回过头来细细翻看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也不禁感叹中国人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
在封建社会时期同样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一代明君治理国家的主要力量也来自于一群好的大臣和将领的齐心协力,因此人才的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古代人才无非两种,一是军事才能领兵打仗,二就是足智多谋对政治局势的分析有理有据,二者皆有之就是一个明君的幸运。
正所谓自古真理,“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必定会出现一些人才。三国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国割据为政,三足鼎立的局面背后也少不了优秀人才的辅佐,而今天重点要介绍的是当时智慧相当的两个军师,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司马懿了,二者经常拿来作比较。
诸葛亮就不用多说了,其军事天赋是非常厉害的甚至有点被神化的成分,但的确为蜀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去世也是尽好了一代臣子的本分,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其余两个国家的交战之际也是多次出其不意,以少胜多,充分展示了其军事方面的天赋,被许多人尊敬。
而司马懿也是三国时期一个不可小觑的存在,作为魏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司马懿本人从小就是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司马家族也是辅佐了魏国几代掌权者。司马懿为魏国也是做出了许多贡献,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了诸葛亮北伐,平定了辽东一带,对魏国当时的农业发展也是建言献策,对其良好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两个同一时期的军事天才避免不了被人拿来比较,许多人都认为在计谋和智慧方面诸葛亮是肯定更胜一筹的,因为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就是两个人的正面交锋,诸葛亮凭借智慧险胜一筹,但司马懿就真的没有一丝看破诸葛亮的计谋吗?或许也不一定。为何司马懿会被空城计迷惑?专家:他早已看破,只是在下一盘大棋。
最后的答案就是在司马懿去世时才说了出来,或许这才是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在他弥留之际,对儿子司马昭说道:“其实司马家族一直被魏国重用,完全是因为蜀国有个诸葛亮的存在,在两者相互制衡下才有被利用的的价值,一旦蜀国没有了诸葛亮,那么司马家族就会成为曹魏最大的威胁。”而且像曹操这样多疑的人也是对自己的儿子说过:“司马懿可用就留,失去价值就不用留着了。”
其实曹操的多疑可以理解,但司马懿可以尝试在“空城计”攻打的时候直接放弃也是害怕一旦真的俘获诸葛亮自己或许也会失去保障,不得不说司马懿考虑的也很长远,也难怪司马家族最终取代了曹魏,建立了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