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契丹族,想必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不会陌生。这个从五代开始到澶渊之盟签订为止,折腾了中原王朝近百年的民族和汉族之间有着太多恩怨。其实早在唐朝,契丹族就已经有兴起之势。在武瞾女皇时期,他们甚至还撕破了唐/周帝国那光鲜亮丽的面具。
契丹人
武周篡唐后,全国各地多有心系李唐而不服一女子统治的,未曾开化的契丹人更是只服李家的天可汗,对这个牝鸡司晨的老妇人毫无好感。此时恰逢辽东饥荒,而当地官员不但不赈济百姓反而盘剥更紧。实在活不下去的契丹人就在李尽忠和孙万荣这对郎舅的带领下举起了造反的大旗。
李尽忠
李尽忠自号“无上可汗”,带着手下号称十万大军,四处掳掠。更让武则天又惊又怒的是,这个和汉族没半毛钱关系的李尽忠竟然打出了拥立废太子庐陵王李哲的旗号,要求武则天归政李家。区区一个蛮夷竟然敢干预天朝皇室事务,真是岂有此理!
废太子李哲(显)
怒不可遏的武则天排出了二十八位将军带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并且以侄子武三思作为安抚大使,想要一举把这些契丹人灭族。结果两军刚一交战,周军就差点全军覆没,主将张玄遇、麻仁节还成了契丹人的俘虏。
武三思
这就奇怪了,武瞾不是派了二十多个将领吗?周(唐)军战斗力不是号称天下无敌吗?怎么就败给了当时还不强大而且装备兵力都不如自己的契丹人呢?其实,这场失败恰恰反映了武瞾只会搞政治斗争,对军事一无所知。
因为军队绝不能政出多门,必须统一号令。这二十多个将领资历都平常,谁也不服谁,上了战场自然很难形成配合。而那个武三思更是从没上过战场,武则天派他来只是想让他积累政治资本,没想到反而成了个笑话。
更为可怖的是,此时的周军已经没有了能打的将领。裴行俭、刘仁轨等人已经去世,娄师德因为被吐蕃人包饺子也被贬谪,无人可用的武瞾只能把这些二三流的将领拉去充数,结果败得极惨。更要命的是,此时周军已经几乎没有可用的预备队了。
威震西域的裴行俭
无奈之下的武瞾只好下令从各地官私奴之中挑选身强体壮练过武的,由官府出钱赎身编入军队。而在主将的选择上,武瞾还是惦记着给自己的侄子捞好处,撤回武三思又换上一个武攸宜。周军的前途,似乎已经可想而知。
影视作品中的武攸宜
然而峰回路转,天无绝人之路。孙万荣夜袭檀州,结果被守将率领数百敢死队打退。不久李进忠暴亡,东突厥又趁机狠狠干了他们一把。武瞾相信,收拾这股子叛军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孙万荣并不是省油的灯。短暂的失败并没击垮他,很快他就收拾残兵偷袭冀州,杀了刺史还掳掠了数千人口。武瞾闻讯大怒,派出她能派出的最后的名将、兵部尚书王孝杰统领十七万大军,誓要一举攻灭契丹。可惜立功心切的王孝杰刚上战场就中了埋伏,周军再次全军覆没,其本人也力战而死。
孙万荣击败这股周军后,马不停蹄地拿下了幽州,并展开了报复性的屠城。消息传到京城,已经可以被定性为军事白痴的武瞾还是护着武家人。这一次她选定的主帅,是比武三思、武攸宜名气还臭、除了欺负老百姓啥也不会的武懿宗。他带领二十万大军面对几千契丹骑兵就脚底抹油,结果身后赵州的百姓全部惨遭屠城。
武懿宗
这时突厥人又不失时机地来找武瞾要好处了。已经被契丹人揍得生活不能自理的武瞾只能同意了突厥人所有条件,包括归还所有突厥逃民、割让单于都护府的土地、提供绸缎农具等生产用品等,以期换取突厥人的军事援助。
逼着武则天签下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心满意足的突厥人便履行承诺向契丹人发动进攻。他们趁着孙万荣一股劲南下的时候,打掉了孙万荣的老窝并且屠杀了所有契丹人。老窝被抄了还不算,与契丹一直睦邻友好的奚族人也倒向了周军,孙万荣的末日终于到了。不久,败得只剩几个家奴的孙万荣在休息时被家奴砍掉脑袋,首级被送到了京城。
韩国影视中的孙万荣
这一场公元七世纪末的契丹叛乱,尽管最后以中原王朝惨胜告终,但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让人着实心寒不已。那个曾经横扫亚洲的唐帝国,在武瞾孜孜不倦地折腾下,名将凋零而士兵羸弱。李世民时代威震四夷的天可汗的荣光,到了武瞾手里竟然变成了要向突厥人屈辱求援。
这一场叛乱,也是从李唐立国以来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少数民族叛乱事件。唐帝国的声望和国力,都因为这一战而逐渐呈现下滑之势。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尽管不久以后就有李隆基的“开元之治”来续命,却终究无法避免诸如安史之乱的危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