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寻春秋,今天,我们来说一名明朝大将常遇春,他出生贫寒,却不甘认命,从小习武,希望长大之后能够摆脱现在潦倒的生活。长大之后常遇春跟随绿林大盗刘聚,以打家劫舍,当强盗为生。
不久之后,常遇春在抢掠的路上遇到了朱元璋,几番打听观察之后,发现朱元璋知人善任,对队伍要求严格,且善待百姓,显然比刘聚这种土匪更加有发展前途,于是毅然决然的离开刘聚,抱上了朱元璋的大腿。朱元璋在最开始的时候以为常遇春只是来跟着他混饭吃的,并没有正眼瞧他,可几场战争下来,就对常遇春的勇猛刮目相看,开始对他委以重任。
这样一员大将,却不能长命,外界对常遇春的死法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是根据朱元璋建国之后斩杀功臣的表现,推断他的死与朱元璋脱不了关系,可通过常遇春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他是个粗人,肚子里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朱元璋怎么也不会对这样一个人动手。
另一种说法就是常遇春死得早完全就是因杀人太多遭到了报应。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上阵打仗怎么能不杀人呢?为什么那么多将军能活到解甲归田,安享晚年,单单是常遇春遭到了报应呢?
这就不得不来说说常遇春的嗜杀成性了。元朝统治者的暴政让百姓民不聊生,反元的明军自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怀庆府的百姓也很支持明军,在明军入城之前,家家在门前挂了标语,表示欢迎。可现在虽然战乱四起,但到底还是元朝的天下,百姓们得罪不起元军,又为了省事,就在写有欢迎明军标语的纸张背后也写上了欢迎元军的标语,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张纸,为他们招来了灭顶之灾。
常遇春带领军队入城后,看到满城欢迎的标语,不禁感到沾沾自喜,可还没高兴多久,一阵风吹过来,露出了后面欢迎元军的标语。常遇春虽然不识字,可军师却不是个能息事宁人的,立马将欢迎元军的标语念给常遇春听。常遇春听后大怒,立刻下令屠城,怀庆府一时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常遇春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活着的生命,竟然下令在怀庆府放一箱金元宝,并数清数目,如果第二天元宝少了,掘地三尺也要将活人找出来。怀庆府一时之间就变成了一座空城。之后也有人迁往那里,却怕怨气太重不敢居住,后来怀庆府改名为“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