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世凯逼宫清廷时,禁卫军为何毫无反抗之力?最后的归宿又是哪里
迪丽瓦拉
2025-07-27 01:02:55
0

袁世凯逼宫时,清朝所有的军事力量基本都已被他掌控,所以他才敢将皇太后与幼帝“孤儿寡母”玩弄于股掌之上。那么袁世凯是如何窃取了负责保卫皇室的禁卫军呢?我们先从禁卫军的创始人说起。

载沣与禁卫军

1900年庚子之役中,德国公使被杀,按照《辛丑条约》的约定,清廷须派遣亲王前往德国谢罪。于是身兼亲王与“御弟”的载沣就成为出使的最佳人选,并于1901年前往德国。由此,也打破了“皇室成员不得出洋”的规定。

德国之行给载沣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让他身价倍增。在德期间,载沣一行人参观了德国陆军、海军、各级军校及禁卫军,并从中认识到了军事学校的重要性。

从德国回来后,他娶了慈禧太后宠臣荣禄之女,仕途一片光明。并向慈禧太后提出要设立贵胄学堂,其目的就是为皇族培养军事人才。但鉴于胞兄光绪被囚禁,又慑于慈禧太后的威势,当时载沣并不敢奢望设立皇族武装。

图为载沣

慈禧太后去世后,26岁的载沣以摄政王监国,登上了权力的最巅峰,随即下令建立“禁卫军”。

这支新军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从北洋第一镇抽调,大部分为旗人;另一部分则从闲散旗人与宗室中的青壮年选拔。

禁卫军直接由载沣掌管,是一个独立的军事组织,并不隶属于陆军部,其创建目的主要就是保卫皇帝与皇宫的安全。

按照载沣的计划,禁卫军原本该是一支纯旗人的队伍,但后来出于满汉之争的考虑,另设了一个蒙古骑兵营和由汉人组成的队伍。

在编练过程中,名义上由载涛、毓朗和铁良三人负责,实际上在整个编练过程中,主要负责人为载涛,其中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良弼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支军队最终在1911年编练完成。据美国军事专家的评估,这支军队的步兵、炮兵装备精良,唯一不足的是骑兵。

醇亲王载沣及家人

在1909年7月,载沣就通过宣统的名义下诏,将自己推上了大清帝国陆海军大元帅。此后载沣试图重建海军,由其弟载洵和萨镇冰充任海军大臣,整编了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

为提高后勤服务,设立军咨府,由三弟载涛出任军咨大臣。如此一来,从表面上看,清朝的海、陆军都被载沣三兄弟控制了。

载沣如此不遗余力地抓军权,也是有原因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袁世凯。

1901年清末新政以来,袁世凯在慈禧太后的庇护下,权力迅速膨胀,军队、官制改革、立宪,他都有涉猎。因此,朝中遍布他的耳目,门生故吏遍天下,特别是北洋新军里的那些将领,基本都是唯袁马首是瞻。

清朝本是马上打天下的,但经过百年的养尊处优后,旧有的八旗军、绿营也基本被时代淘汰出局,于是汉人,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才有了兴起的机会,地方督抚也基本多为汉人掌握。

1906年前后,袁世凯身兼八大臣职位:参预政务大臣、督办山海关内外铁路大臣、督办政务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督办天津至镇江铁路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督办邮政大臣、会办练兵大臣,手里还握着十万人的新军,其势力足以令整个清廷为之胆战心惊。

慈禧太后活着的时候,对此也有所察觉,对袁世凯亦有所控制,比如收回了北洋四镇的兵权及军事学堂的管理权;1907年又调任袁世凯为军机大臣,令其脱离地方等。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动摇袁世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汉人崛起,满人自然是不服气的。所以,载沣上台后,第一个对付的就是袁世凯。虽然不能冒然杀害袁世凯,但在皇权体制下,将其驱逐还是可以的。于是,清廷下诣找借口将其逐出了京城。随后,袁氏一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

载沣经过两年的争夺,表面上看在朝廷中的优势很大,但是在地方和军队中,袁世凯的势力远没有被拔除,其中关键因素在于,袁世凯与当时的庆亲王亦劻是同盟,而亦劻却是载沣的皇叔。这也造成了载沣与袁世凯之间的抢权,并不单纯的是满汉之争,其中牵扯的利益太多,这也为袁世凯之后的东山再起提供了可能。

那么载沣的执政失败在哪里呢?首先,他的朋友圈太狭窄,打虎全是亲兄弟,

比如载泽、载涛、载洵、善耆、毓朗等满亲贵族,是一批新发家的少壮亲贵。这些人原本手中没有实权,而要想获得实权,就必须要排挤袁世凯的势力,而这也是恰恰最难做的事情。

关键是这些亲贵们能力有限,根本无法承担载沣的重任。

比如其二弟载洵,时年不过24岁,仗着兄长撑腰,宣布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说什么要在七年内添造头等战舰8艘、巡洋舰20艘、各种兵轮10艘,完全不会考虑费用从哪里出?而且这些亲贵从小养尊处优,肆意弄钱,贿赂成风。可谓,问题百出,

其次,载沣任用亲贵的做法,也令很多汉族官僚不满。因此,他也失去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官员的支持,这也使得他在1911年革命爆发时全面陷入被动。

第三,满人当中人才缺乏,而对于内部能重用的良将,他却极力排挤。

比如铁良,他在旗人中算是一位有头脑的良将,在军事方面不低于袁世凯,但是却被载沣弃用,只因怀疑铁良是庆亲王奕劻的人。还有良弼,其家族世代忠良,又在日本留过学,是满人当中少有的军事人才,但也仅被载沣任命为禁卫军的第一协统领,完全是大材小用。

载沣的任人唯亲也为自己的被动局面埋下了重大隐患。

袁世凯收编禁卫军

载沣掌权后,本来不打算进行宪政改革,但是来自国内外的压力非常大,他不能不有所作为。在宣统登基第二天,载沣就宣布预备立宪按原计划进行。各省督抚担心载沣只是做个姿态,于是联名上书,要求载沣立即召开国会讨论宪政,但被载沣拒绝了。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反清活动也日益高涨,各地不断出现暴乱和攻打衙门事件,而对此,载沣也没有什么良策,只能拼命镇压。

除了起义之外,革命党人还积极组织暗杀行动,最著名的莫过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清廷最担心革命者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当武昌起义爆发时,清廷感到既震惊又害怕,但只有一个人脸上浮出一丝微笑,此人便是袁世凯,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清廷面对国内压力,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的姿态,撤销了军机处,成立现任内阁,由奕劻担任责任内阁总理,结果全国人民不买账,说内阁大臣全是满洲贵胄,国内推翻清廷的情绪日益高涨。

眼看着革命风暴就要席卷全国,载沣急得焦头烂额。这时,奕劻说服载沣,要求重新启用袁世凯,不然大清就是亡国了,因为此时,在清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是北洋军,而北洋军除了袁世凯谁也指挥不了。

朝野上下,不论满汉,几乎全部都在为袁世凯说话。载沣此时也才明白了,虽然自己摄政三年,但手中还是无半点实权,他不过是一个被朝臣架空的摄政王。但鉴于形势紧迫,载沣即使知道袁世凯有异心,也只能“引狼入室”。

之后,载沣完全处于被袁世凯要挟的状态,随着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但袁世凯并不着急出力,他在等待着载沣授予他大权。很快,载沣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海陆军,节制各省督抚。

但袁世凯要求还有很多,要求清廷成立国会,指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并提出皇族成员不能担任内阁大臣和国务大臣等职,同时要求释放所有政治犯。

载沣只好召开国会,袁世凯如愿以偿地当选为内阁总理大臣,此时,国家的军政大权已基本落入袁世凯手里。在他进入北京后,也就把载沣打发回了家。

袁世凯在组织责任内阁不久后,就以出征为由,将禁为军的军权夺取。他夺权的方式很巧妙,禁卫军是清廷投资最多的军队,装务也是最好,可惜没有得力的指挥人才,当时的指挥者是载涛。

袁世凯故意让载涛去平息叛乱,而载涛从来没有打过仗,一听说让他去打仗,早就吓得两腿发软,向袁世凯求情。袁世凯乘机说,既然你那么怕打仗,那就把军权交给我吧。

此后,袁世凯又把禁卫军让冯国璋掌管,担任了禁卫军总统。没过多久,又用准备出征的名义把禁卫军调出了城外,另派段芝贵另编拱卫军,驻扎京城。就这样,袁世凯轻而易举地将清廷所有大权都揽入怀中,玩弄皇太后与幼帝溥仪于股掌之中。

禁卫军由冯国璋接管后,在清帝退位时,被改编为陆军第十六师,仍旧受冯领导,并且有一个营一直作为卫队长年跟随冯国璋。后来,在冯国璋做了大总统后,第十六师又被拆分成了第十五师和十六师,两个师仍旧负责冯的安保工作。

冯国璋卸任回到河间老家后,第十六师仍旧派出一个连跟着冯国璋,以示与其特殊关系。可见,改编后的禁卫军,最后的主人便是冯国璋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杯...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通过和平政变的方式取代后周登基称帝,建立大宋王朝,史称北宋。 ...
原创 大... 清西陵中埋着四位皇帝,其中雍正皇帝的泰陵最为神秘。因为雍正皇帝的死因一直是个谜团,1980年曾有考古...
原创 耿... 他本应是官宦子弟,曾祖父入朝为官父亲险些成为武将,因社会变动家道中落,沦落为贫农家庭。他又是指挥过千...
原创 赵... 赵云是与关张马黄齐名的“五虎将”,但是有些人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他不配入“五虎将”。还有人说,赵...
原创 曾... 中国古代虽然辉煌,但是也一直伴随着危险;自从华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似乎就一直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着...
原创 清... 清朝经历了296年的国运,这其中有盛世,有败亡之时。清朝前期的时候注重朝廷发展,可是到了后来就一代皇...
原创 3...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欧阳修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
原创 清... 《清史稿.职官志》载:“雍正元年,(两江总督)以综治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原创 梁... 我国历史上不乏那些军事谋略家,战神级别的将帅,战国前秦时期,白起、李牧、蒙恬、王翦,西汉韩信、卫青、...
广州考古成果展:让文物从尘封的... “砥砺奋进 再续华章:新时代广州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18日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展览聚...
原创 我... 对于“统一”这个问题,几乎找不出任何反对论调,因为其已经与民族大义挂钩,谁反对,谁就是数典忘祖。关于...
原创 苏...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很多人认为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他是如何用6年时间,彻底毁灭苏...
古代帝王为何执着于泰山封禅?孔... 封禅实际就是一种祭祀活动,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祭祀天地。既然只是祭祀天地,那么从...
原创 水... 水浒传中,10大猛将都有谁? 《水浒传》中,英雄豪杰辈出,各自怀揣绝技,无论是法术、暗器、箭术,还是...
原创 李... 说起明末起义,就不得不提李自成这个人。1629年,米脂人李自成率众揭竿而起,拉起了反抗明朝的大旗。1...
原创 蜀... 三国时期,刘备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硬是从一个卖草鞋的贫困户一点点成长为一代帝王。这其中,刘备自身...
原创 齐...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力十分强大,晋平公在位的时候,晋国已经是天下的霸主,不少国家纷纷臣服于晋国。然而晋...
原创 汉... 汉初,对于地方的管理,汉代虽延续秦朝的郡县制,但同时也恢复了西周的分封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
原创 手... 洪武十三年,坐镇广东的大明开国功臣朱亮祖与儿子朱暹一起,被朱元璋紧急召回南京。此次匆匆召回朱亮祖,是...
原创 满... 新中国有了现在的发展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努力,而红军时期的万里长征则更是载入史册的战略转移行动。 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