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明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在明中后期的时候,这个王朝又是昏暗腐朽的。
在明朝晚期的时候,人民渐渐受不了这个昏庸的王朝了,有不少的起义不断爆发,明朝也随之灭亡了。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不少有大作为的明君,比如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成化皇帝朱见深和明孝宗朱佑樘都可以算得上是不错的君主。
但是明朝同样也有着不少昏庸无能的君主,比如说沉迷于炼丹的嘉靖皇帝,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整天贪玩的正德皇帝,或者是爱做木匠活的朱由校,还有很多人熟知的吊死在煤山上的亡国之君崇祯。
在这些众多的皇帝当中,要说哪一位最为昏聩,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是亡国之君朱由检,有的人会认为是最贪玩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但是在史君看来,明朝最为昏庸无能,又能瞎搞的皇帝,当属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在位的时候,不仅没有做出什么政绩,还搞得明朝几乎陷入了绝境当中,好不容易靠着一众忠臣良将挽回了局面,他自己又玩起了复辟,任用奸佞,残害忠良。
更加令人觉得可笑的是,这样的一个无能的昏君,居然还有脸庙号为“英宗”,不知道他还有什么面目去见自己的父亲朱瞻基以及祖辈朱元璋等人。
接下来史君来细说一下吧,朱祁镇在位和不在位以及重新在位的时候,他都做了一些什么可笑的事情。
首先,他就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他毫无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在瓦剌军队南下的时候,他这么一个成年人,整场战争中居然就像个王振的提线木偶,王公公怎么说,他便怎么去指挥群臣三军去做,全无半点异议。不禁让史君怀疑,他是不是智商有问题。
智商有问题还不是最致命的,问题是朱祁镇还是一个很不自量力的君主,在王振让他亲政的时候,他就听信了王振的谗言,带着数十万大军出发了,最终惨败于土木堡。后逃回北京的当事大臣李贤,在其相关日记写到,此战主战场20余万明军战死三分之一,伤者约一半,衣甲兵器辎重尽失,几近全军覆没。
再加上西宁侯宋瑛和武进伯朱冕所部大同军数万在阳和卫之战惨败阵亡;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都督王贵三人所统率四万兵被全歼;鹞儿岭之战成国公朱勇部五万军被全歼的损失;总计伤亡近30万,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大败。
当时的大明朝是真的打不过瓦剌这个北方部落吗?根本不是,当时的这些军队都是大明帝国最为精锐,配备最先进的军队,不要说是瓦剌这个小部落了,就连西方的一些帝国,恐怕也不是明朝军队的对手,在史君看来,战争之所以失败,完全都是朱祁镇的决策错误。
【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月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因为土木堡地势高)。寇见不行,退围。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李贤《天顺日录》
在战争失败之后,朱祁镇就被瓦剌抓走了,如果说此时的朱祁镇能够自杀成仁,以死谢罪的话,史君或许还会觉得他是一个有骨气的君主,但是他竟然做出了一件历代帝王都没有做过的事情,那就是充当瓦剌军队的带路人,带领他们来明朝的城楼下,“传旨”守将开门。带领敌人来自己的国家入侵,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汉奸行为啊,堂堂的曾经一国之君,做起了汉奸,还能说他不是最为昏聩的皇帝吗?
即使在后来被释放回宫了之后,朱祁镇也没有消停,在景泰帝病重的时候,朝中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帮他复辟了,按理说,景泰帝即将去世,他也没有孩子,未来的皇位十有八九就是朱祁镇或者他的儿子朱见深的,复辟的这些大臣们别有用心,不需要多说。
朱祁镇在第二次登基称帝之后,做出了又一件令后世无语的事情,他将在北京保卫战当中奋勇抗敌,保卫国家的于谦等人处死了,于谦在夺门之变的时候都选择了按兵不动,就是想要保卫大明的江山,而朱祁镇的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实在是太荒唐了。
在史君看来,朱祁镇恩怨不分,敌友不辨,是非不明,为人则凉薄阴狠,为君则罪孽深重,是历史上少有的昏君,昏君的定义不只是说沉迷于花天酒地里面,不理朝政的才叫昏君,像朱祁镇这种胡搞瞎指挥的,才是对国家对朝廷危害更大的昏君。
作者:史君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王朝兴衰史」原创首发,并享有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欢迎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