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位于皇冠街道海埠村的邵氏宗祠,一砖一瓦透着古意,经开区第四次全国文普查队在这里忙着测量各项数据。目前,经开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已完成90%。
在普查工作现场,文物普查队员们打开无人机、RTK、测距仪等现代普查设备,对文物点的本体边界、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保存状况等信息集中测绘、采集、录入,并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调查、登录。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在我们身边很多熟悉的古建筑、古遗址,都是重要的文物。”经开区第四次全国文普查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主要任务是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调查、认定、登记。
据悉,本次普查工作从2023年11月开始到2026年6月结束。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实地调查工作,这是文物普查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步骤,通过实地调查摸清家底,形成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基础数据,为推动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经开区重点对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6类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登记,实地调查工作已完成90%。普查结果将全面客观反映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基本状况,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经开区商务局将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突出普查重点,严把数据质量,守牢底线红线,加快推进“四普”工作,确保完成各项普查任务。同时,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公众对“四普”工作的知晓率、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经开区“四普”工作取得扎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