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临别时,毛主席的举动暴露健康情况
迪丽瓦拉
2025-07-28 02:03:12
0

在我国的近代史上,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钱学森邓稼先、还有今天我们要说的杨振宁,他们都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有些贡献可以称得上是改变世界,这么伟大的科学家自然是能够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但为什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杨振宁想要见一次毛主席时,却遭到了华国锋同志的拒绝呢?

青年杨振宁

杨振宁的祖籍在安徽肥西,1922年出生的他比华国锋同志小一岁,杨振宁的家庭似乎注定了他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因为在那个年代里,上过学的人都是少之又少,而杨振宁的父亲却是一位数学家,还曾经去到过美国学习。

杨振宁就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也让他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杨振宁成长的年代十分动荡不安,尤其是在他15岁那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内的抗日力量奋起抵抗,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行程,学术界也作出了行动。

在国民政府的主导下,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展开了浩浩荡荡的南迁活动,最终在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大,这为我国培养出了无数人才,他们将会在未来为新中国做出卓越的贡献,杨振宁也于1938年进入了这所学校就读,从这时候起就开始了物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毕业时还取得了硕士学位。

为了学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杨振宁别无选择,他于1945年去到了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又去到了著名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这对杨振宁来说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李政道,开始了两人一生的友谊。

李政道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一直都是挚友,他们不仅是在科研事业上志同道合的好友,在生活中也是十分融洽,两个人还一同研究出了十分著名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杨振宁年仅34岁,就站在了世界物理学研究的前沿。

在外人看来,事业上达到了巅峰的杨振宁应该是十分快乐,但在他的心里,却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伤,那就是思乡之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世界格局两极分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联合封锁,两国之间都没有交流,更不要说放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回到中国了。

后来杨振宁宣布进入了台湾的中央研究院担任院士,即便当时蒋介石仍旧盘踞着台湾,但不管怎么样,杨振宁离祖国更近了一步,就当所有人都以为杨振宁会在新的岗位上继续物理研究时,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消息被爆了出来,那就是杨振宁选择了加入美国国籍。

彼时是1964年,民族情绪十分高昂,再加上杨振宁加入的是对中国严加封锁,还多次插手台湾事务的美国,民众们一下就被点燃了,杨振宁因此也被长期口诛笔伐,被别有用心之人拿来做文章,但杨振宁也有自己的苦衷。

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研究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美国人就是抓住了这个心理,对杨振宁多加迫害,就因为他是中国人,那时候的两国交流并没有很多,他也无法和祖国取得联系,只得屈服于美国人的淫威,选择了加入美国国籍。

国籍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国热情,即便此时的杨振宁已经成为了美国人,但他还是坚持要用自己的努力,极尽可能给祖国做出贡献,杨振宁也确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话,他常常作为物理学家去到各国演讲,在他的演讲中常常提到祖国对自己的影响,在国际上塑造了新中国的新形象,一改此前别国科学家对我国的刻板印象,海外侨胞们看到杨振宁的演讲,也更加感觉到祖国的伟大,杨振宁的一生中都在致力如此。

杨振宁与家人

辗转回国

杨振宁在美国的处境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缓和而得到了一些改善,尤其是进入70年代以后,基辛格、尼克松相继访华让杨振宁看到了能够重回祖国的希望,但美国并不想放过他,即便是简单的探亲请求,也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拒绝。

杨振宁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奏效,无奈之下,他给国内的父亲写了一封信,想要通过国家层面的交涉解决这个问题,周总理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十分重视,迅速开始了与美国的磋商,经过多轮交涉,杨振宁的回国愿望终于能够实现。

杨振宁在得知消息之后也是喜不自胜,他转机到了缅甸才最终回到祖国,他回国的第一站就是看望自己的父母,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因为多年的糖尿病住进了医院,杨振宁十分悲伤,自己没有能够陪在父母的身边。

听说好友杨振宁回到祖国,邓稼先专门去看望他,两人多年未见,都十分激动,但更让杨振宁激动的是,是自己曾经的好友在国内主导研究出了原子弹,他很为邓稼先感到自豪,邓稼先就随口提到了回国来研究的事情。

杨振宁与邓稼先

杨振宁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自己也想回国研究,但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先不着急,说完这件事,两人又聊了很多其他的事情,这次老友相见也是让杨振宁开心了很多。

1971年的7月28日,周总理专门邀请了杨振宁夫妇来到人民大会堂,周总理专门为他们设宴,和杨振宁夫妇一起来的,也有杜聿明夫妇,这其中就有渊源了,彼时杨振宁先生的妻子就是杜聿明夫妇的女儿,但因为杨振宁常年都在国外,所以并没有见过自己的岳父,所以在这次的宴会上还闹了笑话。

第一次见自己的岳父,邓稼先心中十分紧张,在打招呼的时候竟然是说的杜先生,还是周总理给他说应该叫岳丈他才改了口,还开玩笑的说让杨振宁坐到岳母身旁,还说丈母娘最爱女婿,大家听完这话都笑了起来。

杨振宁在这场宴会上感觉到了自己前半生中都没有怎么体会过的感觉,是一种归属感,杨振宁更是感叹道这才像家,整场宴会大家都聊的很开心,宴会也在大家的欢笑声中结束了。

杜聿明

杨振宁此行回国时间不长,只有一个多月,但就是这一个多月,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土,那些此前从没有经历过的人生经历,还有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他的关怀都成为了他永远忘不掉的记忆。

周总理专门给他安排了行程,还专程送他离开,周总理还表达了对他的殷切期望,希望能通过他给中美两国的科学人员带来好的交流环境和友谊,杨振宁也确实将周总理的话放在了心上,此行回国确实让他耳目一新,他回到美国之后与身边的同事交流时还有演讲中,都提到了新中国的崭新面貌。

杨振宁再一次回国是在一年以后,这次杨振宁并没有遇到什么阻挠,但他激动的心情和一年前没什么两样,周总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建议他可以多去看看名胜古迹,还是周总理亲自给他安排了行程,杨振宁深受感动,和周总理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即便身在国外,也努力给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

周总理接见杨振宁

一年之后,杨振宁再次返回了国内,与此前两次欢快的心情不同的是,此次回国的杨振宁十分悲伤,因为他收到了父亲的病危通知书,此次回国,杨振宁一直待在父亲的病床前,尽一尽最后的孝心,后来他父亲去世,他又来回奔波操办父亲的后事,直到事情都办完了之后去北京见了一次周总理就又返回了美国。

与毛主席的交流

下一次杨振宁回到国内,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这一次他提出自己想要见一见毛主席,工作人员对此感觉到有些难办,因为此时的毛主席身体条件并不是很好,毛主席在这期间接见的人基本上都是毛主席主动提出来要见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直说这个原因,杨振宁也知道了自己的想法可能不行,就没有再说下去。

不过很快事情就有了转机,在杨振宁回国的第五天,毛主席的工作人员联系了他,他们告诉杨振宁,毛主席和周总理邀请他去毛主席的办公室见面,杨振宁的心情很激动,因为他即将要见到这位拯救中国的伟人了。

到了约定的7月17日,,杨振宁早早地准备好了,跟着毛主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缓步走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毛主席听到了动静,也放下了手中的书,准备走出去迎接一下杨振宁,还没等到毛主席出去,杨振宁就进来了。

一见到毛主席杨振宁就伸出了手,和毛主席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此时的杨振宁心情还是很激动,周总理赶紧上前,向毛主席介绍杨振宁,毛主席哈哈一笑,紧接着说自己是听说过杨振宁教授的,只是今天才见到。

毛主席还看出了此时杨振宁有些紧张,就赶紧招呼他坐了下来,杨振宁就坐在了毛主席的旁边,让杨振宁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还问了他很多物理上的问题,毛主席知道他最近在研究基本粒子结构,就问了他质子能否分割。

毛主席与杨振宁交谈

杨振宁在听到毛主席的询问之后,并没有能够给出答案,因为此时杨振宁也在重点研究这个课题,他也就如实告诉了毛主席自己的想法,更令杨振宁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聊了几句自己的看法,毛主席对于物理学的东西也是有了解的,毛主席还从哲学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即不管事物宏观还是微观,都是无限可分的。

之后毛主席还问杨振宁,同志们都祝我万寿无疆,你说这科不科学,杨振宁回答说这毕竟是大家美好的愿望,但毛主席很坦诚,直说这根本就是不科学的。这次的谈话让杨振宁印象十分深刻,既关于毛主席对物理学的了解,也关于毛主席的坦率。

谈话的末尾,毛主席要送别杨振宁,可是却站不起来,所以只能让杨振宁拉自己一把,此时的杨振宁心里很不是滋味,毛主席后来表扬他对世界的贡献,还说自己曾经也有当科学家的梦想,这句话更是让杨振宁压抑的感情到了极点,这些感情也都变成了崇敬。

他没想到,这次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等他1974年再次回到中国想要见毛主席时,就已经没有了机会,华国锋同志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还专门打电话向他解释了原因,那就是此时的毛主席身体每况愈下,见人已经成了他沉重的负担,所以还是不要增加毛主席的负担较好,杨振宁对比也表示了理解。

毛主席与杨振宁

后来毛主席逝世,美国的华侨同胞们自发组织了追悼会,还邀请了杨振宁致辞,杨振宁在致辞里回忆了和毛主席交流的细节,还称赞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伟人,逝者已逝,杨振宁也只得在心里送别这位伟大的领袖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晚清时期地方疆臣中最重要的是两大封疆大吏,分别是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一般由直隶总督兼任),另外一个南...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又有新... 记者昨天从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三星堆遗址工作站、三星堆博物馆分别公布了三星堆玉石器...
原创 光... 光绪皇帝在位34年,共有一后二妃,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这是怎么回事呢? 光绪帝一生没有儿女,实际上...
原创 真... 我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那么历史中确有此事么! 《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大...
原创 关... 关羽是三国中排名第四的武将,他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带兵作战能力也是顶级的,不然刘备和诸葛...
原创 此... 汉末三国,是一个充满豪情和热血的时代,那个时代,不仅因战乱而精彩,还因情义,令人向往。熟读那段历史,...
原创 她... 历史从来只记录那些功勋卓著的人,只记那些特别得皇帝宠爱的妃子和皇后,对于那些不受宠的妃子的一生史官们...
原创 古... 鉴于因爆竹引发的悲剧,近年来中国已开始在各大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尽管行使之初屡屡遭到异议,但事实证...
原创 日... 1937年7月7日,当时在宛平城附近的日本驻屯军借口己方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有一名士兵“失踪”,公然...
原创 “... #军武风云录#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 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欢迎转发 昔日的大英帝国号称“日...
原创 洋... “国运渐危风雨狂,谁能力挽一肩抗?曾公洋务夸海口,师夷长技夷犹强。湘江水师枪亦洋,新政补元仍赔偿。莫...
原创 关... (小解说三国第十一期,之关羽因《隆中对》而死,刘备却无法责怪诸葛亮) 赤壁一战后,北方曹魏军事势力对...
原创 赵... 赵匡胤问百官:天下什么东西最大?宰相只说两个字,皇帝表示认同 在中国历史上的篡权夺位“战斗”中,向...
原创 多... 喜欢清宫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孝庄秘史》,它讲述的是大玉儿和多尔衮的事情,而大玉儿的原型则是孝庄皇太后。...
原创 光... 提到慈禧相信大部分人都恨得牙根痒痒,如果不是她中国也不至于丧权辱国,晚清时期的人们也不会没有尊严屈辱...
原创 醒... 作为封建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是极为幸运的。 1906年2月7日,溥仪出生于醇亲王爱新...
原创 作... 清代宗室制度中,有八个世袭罔替的亲王,他们在清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统治者汲取其他朝代“内乱”...
原创 原...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大唐会二世而亡吗?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李建成究竟会不会成为一代合格的帝王...
原创 李... 对于历史上,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强大的王朝了,在那个时期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或者是文化,都是比较厉害的。并...
原创 英... 按照中国历史评价一位君主是否伟大的标准,实现统一中国和光复中国的君主都是最伟大的,比如隋文帝杨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