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地方疆臣中最重要的是两大封疆大吏,分别是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一般由直隶总督兼任),另外一个南洋通商事务大臣(一般由两江总督兼任)。晚清末年清朝最大的特点是地方疆臣处理外交事务和对外经济关系。实际上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绝对是不逊于北洋通商事务大臣重臣,可以说是“宰相”级别。
南洋通商事务大臣关键在于通商二字,在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各个港口纷对外“开放”和外国人交往日益频繁,所以在公元1861年,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处理长江以南与外国人交涉事务低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满清外交部)。衙门驻地是上海,管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的外商事务,最初由江苏巡抚兼任。后改称南洋通商大臣。提升为两江总督兼任为定制。历任南洋通商事务大臣薛焕(五口通商大臣),李鸿章,沈葆桢,左宗棠,刘坤一,端方,张之洞,周馥。
薛焕(1815年-1880年)是第一任南洋通商事务大臣(当时是五口通商大臣),36岁以江宁布政使(副省长),署理钦差大臣办理五口通商事宜。37岁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以一品顶戴调任为通商事务大臣。52岁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65岁去世。至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大家都比较了解,就不多做解释了。这里值得一提是沈葆桢,刘坤一。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则徐女婿,晚清重臣,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沈葆桢的发达应该是曾国藩慧眼识人,因为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有功,颇得曾国藩赏识。在41岁推荐其为江西巡抚。后擒杀幼天王。47岁经左宗棠推荐主持福州船政局。建立起近代第一所现代化造船厂。沈葆桢最大功绩就是扼杀了日本企图侵占台湾的企图,55岁的沈葆桢提升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五年之后病逝于任上。
刘坤一(1830年-1902年),晚清重臣,湘军宿将出身。字岘庄,湖南人。因参与与太平军作战而成名。得以加封直隶州知州,32岁升广西布政使。34岁为江西巡抚。44岁调任两江总督。在1875年,45岁的刘坤一任兼任南洋通商大臣。61年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最大功绩在于,在八国联军入京以后,联络居中东南互保。再就是肯定光绪在位。反对慈禧废光绪。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