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封建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是极为幸运的。
1906年2月7日,溥仪出生于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家中。一位王公贵族家诞生出一位男孩,无疑是整个家族的头等大事。只不过动荡的时局显然不允许这个家庭过分张扬,所以溥仪的出生最终只能在一片欣喜声中逐渐趋于平静。
这一年冬日,在痢疾多年折磨下的西太后慈禧终于结束了自己48年的执政生涯,富丽堂皇的仪鸾殿上一尊死寂的躯体在一片哗然声中乘风而去。
慈禧太后的驾崩给了朝野极大的震动——有的人感到痛苦失声痛哭;也有的人表面沉着,内心却暗自欣喜;更多的人则是漫长的无奈,他们不能确定自己将何去何处,他们更不知道这个腐朽的王朝还能存在几日!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溥仪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大清帝国的皇帝。
只不过这个皇帝需要加一个“名义”,真正的权力掌控者是他的父亲载沣。
虽说如此,但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权力是什么并不重要。
他只知道自己是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他可以享受太监对他百般的恭顺,他可以体会宫女对他无尽的爱戴,他可以品尝御膳房为他做的丰盛食物。如果他想更多的乐子,太监们都会争先恐后的成为他坐骑供他玩弄。
即使是在1911年袁世凯的部队踏入紫禁城,溥仪被迫退位以后,他依然过着逍遥自在的皇帝生活,甚至不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逊色。
这便是童年时候的溥仪。从出生便在一个人人拥簇的环境中成长,即便是政权交替都未能改变他应有的生活。至于民间疾苦?何不食肉?他从未想过。他只知道在这堵厚厚的围城之中一切的生活是他理应所得的。
1924年发生的事儿大概是溥仪一生中少有的一次胆怯。
紫禁城外密布的乌云终于在这一天伴随着狂风的卷挟压向了这片最后的净土,浑然不知城外事的溥仪在一声踢踏声中遭受了他十八年来最黑暗的一天。
11月5日,鹿钟麟在冯玉祥的命令下带领着数十名士兵威风凛凛的走向紫禁城。本以为一场由现代士兵驱逐封建皇帝的好戏即将在这里上演,只可惜戏中的主角溥仪早早就已潜逃出去。
短短几日后,溥仪一行便在天津落好了脚跟。再往后的几日里,那个颤颤巍巍的溥仪似乎已经开始逐渐适应这片新土地上的生活——他开始穿起专属于贵族阶层的新西装,出入于那个时代最高端的社交场所,闲暇之时他还去参加由西方人组织的网球比赛。
俨然无法看出这是一个出来避难的曾经的皇帝!
1934年,溥仪长大了。
虽说度过了十年洋洋洒洒的生活,但他毕竟还心存一丝欲要复辟的念想。
只可惜这十年的经历未能让他有过任何清醒的觉悟,他梦幻般的脑海使得他再一次把怀抱投向了欲要吞食中国的日本人!
他在那帮杀人机器的控制下建立起了伪满洲国,他眼睁睁的看着东北的领土从中国的身躯上割裂。
他痛苦过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他可能因为自己再一次回到一堵围墙之中而痛苦,但他绝没有因为那些因他而被迫在这地狱般土地上过活的平民而愤愤过。
直至多年以后,汪精卫在日军的毒药下病发身亡,殷汝耕在朝天宫大殿上被子弹击中,溥仪依然还在苏联老大哥的监狱中过着座上宾的生活。即使是他从苏联回到抚顺监狱的十年时光里,他也仅仅是作为一个旧时代的犯错者进行了一场改造而已。
而对比那些同样因为叛国、倚靠日本人的罪犯来说,溥仪的结局却是极为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