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人们加入哥老会,又叫“烧袍哥”。原来袍哥开山立堂,效法古人结拜之风,要烧三把半香,取义气相期的意思。头一把香效法春秋时候羊角衰、左伯桃结成生死之交;二把香效法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三把香效法宋代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以宋江为首在忠义堂聚义;最后半把香,意指隋末瓦岗寨结义三十六友,单雄信不投唐被杀,只有秦叔宝一人到法场哭祭送别,所以只能算半把香。
《汉留史》则将管仲、鲍叔牙列为头把香,羊角哀、左伯桃为二把香,桃园结义为三把香,水浒聚义为半把香。其令词如下:
赞头把香令:香焚头把纪周朝,管鲍当年此订交,留下千秋香一把,后人结义胜同胞。
赞二把香令:香焚二把贵盟心,羊左论交共死生,我辈今朝同结义,同心同德效前人。
赞三把香令:香焚三把效桃园,大义千秋尚壤然,歃血盟心何所似,乌牛白马祭苍天。
赞半把香令:半把烧成一瓣香,心香一瓣祝煌煌,梁山半把香何故,百另八将有娇娘。
从帮会标榜的几个结义范例来看,管仲与鲍叔牙的订交见于《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名夷吾,家居颖上,曾经经营商业。年少时即与鲍叔牙结为好友,终生不渝。开初管仲家境困穷,在合伙做生意时,经常多分得财物,鲍叔牙一直待他很好,并不把他当作贪心看待。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绅侍奉公子纠。两位公子争王位时,管仲曾献策要公子纠谋杀小白。公子纠失败被杀,小白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桓公想任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管仲比我更有才能,他可以为相,我作他的下属。桓公采纳鲍叔牙的建议,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尊贤尚功,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注重经济建设,曾提出“仓察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主张,为后世所称道。管鲍的订交与友谊,给齐国带来莫大的好处。
“羊左论交共死生”,指战国时侯的羊角哀和左伯桃,他二人结为好友,结伴去楚求官。行到梁山,突遇大雪,衣薄粮少,势难两全。左伯桃毅然将自己的衣粮并交羊角哀,鼓励他赶紧上路先去楚国。后羊角哀在楚做了大官。思念故友,返途寻去,得左尸礼葬。因迷信左魂托梦,感念亡友,拔剑自刎以报答。后人誉为“羊左订交共死生”。
管鲍与羊左,是否举行过结拜仪式,史无明文。(宋)郭茂情《乐府诗集》谣辞中收有古辞越谣一首:
君乘车,我带笠,它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萸,我跨马,它日相让为君下。
越人风俗,每为宜暂友谊,杀鸡狗二牲口,并向土神坛前,共诵上述哲辞。这大约是古人民间结拜的一个先例。
《三国演义》第一回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的故事。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相约于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天为誓:“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旧时代的社交生活中起着深远的影响,被人们视为结义弟兄的典范。
结拜转为聚众结社,大约也在汉末魏晋之际。由于战乱和灾荒引起社会大动荡,人们急需在经济上互救互助,结社以保卫自己的生存。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巴蜀改造和利用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创立五斗米道,在二十四治(教区)设立义舍,免费供人食宿,以“防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便具有集结成民间教团借以互助互救的性质。《后汉书》云:“祭遵尝为部吏所侵,结客杀人。”又具有集结复仇的性质。隋代谯郡(今安徽省亳县一带)民间出现“白社”、“黑杜”等秘密结社的组织。中晚唐藩镇割据,豪强为发展私人势力,各自结社,如唐末宋初耀州豪姓李甲聚党号称“没命社”。至宋则结拜和结社之风大盛。《辽史》第九十卷有“刺血之友,如分同气”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