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武帝赏赐霍去病大量酒肉,为何放臭了,他也不给饿肚子的士兵吃
迪丽瓦拉
2025-07-28 11:02:51
0

霍去病对部下不好,这是出了名的。在《史记,骠骑将军列传》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载: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史记》

大致的意思就是,汉武帝在霍去病出征之前,曾经赏赐给他几十车吃的。等到班师回朝的时候,车上的肉都放臭了,可是士兵们却还饿着肚子。

霍去病带兵在外的时候,士兵缺少粮食饿肚子,可是霍去病本人却还在沙地上开辟球场,跟大伙玩蹴鞠。

这显然就非常过分了,由此可见,霍去病是一个并不怎么爱惜下属的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霍去病这么个情况呢?

一、司马迁给出了答案: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司马迁的答案十分标准,就是说霍去病从小就做了侍中,十分富贵,压根就瞧不起基层士兵。这种解释似乎毁掉了很多人心目中冠军侯的形象。

在很多人眼中,霍去病应该是一个爱惜下属的好将军,怎么可能是个纨绔子弟呢?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纨绔子弟,在历史上成为名将的,实在是太多了。

可以说绝大多数名将,都出生于贵族。为啥?因为帝王凭什么把兵权交给一个寒门出身,不知底细的人呢?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也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有了这么一层关系以后,霍去病从小就被汉武帝养在了宫中。

成为侍中也就是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近臣,在领导身边干活,是最容易得到领导器重并且提拔的。很显然霍去病从小就有了这样的机会。

从小在皇宫长大,舅舅是汉朝大将军,阿姨是皇后,姨丈是汉武帝,你说霍去病长大了会是个什么模样?其实想想也就能猜到了,只是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罢了。

这种贵族身份,天生就让霍去病对普通基层的士兵,带有几分不屑。很简单,他的起点,就是若干人想要达到的终点,他自然有瞧不起他们的资本。

如果起点不够高,霍去病能够在17岁就担任票姚校尉?而且跟着卫青打了一仗,立刻就被封为侯爵,这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吗?

二、霍去病深知政治斗争的危险。

这种说法是存在的,但是未必正确。霍去病从小就在汉武帝身边长大,耳濡目染各种政治斗争,这一点我们是无法忽略的。

再加上他本人过分聪明,所以霍去病很早就领悟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因此在行军打仗的时候,霍去病自然也会考虑到这一点。

他的军事素养是相当高的,有汉武帝这个天才战略家,和卫青这个天才战术家,双双做他的老师,霍去病在战场上自然能够创造奇迹。

既然打仗很厉害,而且获得了皇帝的各种封赏,地位也上来了。这个时候该做些什么呢?从政治角度去考虑,这个时候就应该自污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任何一个君主都容不下这样的臣子:他们不仅能力出众,而且深得人心,显然这是皇帝才应该有的待遇。

所以说霍去病故意对士兵们比较苛刻,其实也是一种自保的行为。他觉得自己只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就行了,没必要得到这帮士兵们的一致好评。

这是非常聪明的举动,正是因为不少士兵对霍去病的行为表示不满,才会让汉武帝对霍去病彻底放心。

一个军事统帅只需要对皇帝负责,这其实就已经足够了。名声太好了,反倒是对他的一种威胁。

三、霍去病和卫青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霍去病对手下人不怎么好,可是卫青跟他正好相反。在《史记》里同样有这样的记载:

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史记》

这里的大将军指的是就是卫青,这就是说卫青不仅为人仁慈,而且爱护下属,靠和善柔顺使得汉武帝高兴,但是天下却没有人称赞卫青。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就是说卫青犯了一个霍去病故意回避的错误,那就是想做个老好人。

做老好人本身没什么错,但是你身处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又那么有能力,还想做个老好人,这问题可就大了。

所以卫青就算表现得再好,其实汉武帝对他还是有几分不放心的。毕竟卫青的姐姐是皇后,卫青的外甥,一个是皇太子刘据,一个是骠骑将军霍去病。这可都是要命的位置,稍有不慎,卫青这种人就会被人拥戴起来。

因此,可以说卫青活那么大岁数,其实还没有少年霍去病活得明白。所以汉武帝刻意将霍去病提拔上来,成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和卫青这个大司马大将军并驾齐驱。

两者性格完全不同,汉武帝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这个天然的联盟,顺其自然地崩塌掉。从而形成两股相互对抗的力量。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24岁就去世了,这种格局初具规模就轰然崩塌了。

总结:不爱惜手下,人家为啥还死心塌地跟着霍去病?

霍去病对属下人很差,可是他的手下人,对霍去病却非常忠心。而且霍去病所领导的军队,执行力特别强,这是咋回事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上了战场的战士,除了要打赢胜仗以外,还需要做什么?当然就是要活着回来,否则就算打赢了,跟你又有半毛钱关系吗?

霍去病不仅能够带领士兵们打胜仗,让他们加官进爵,而且还能够带着他们活着回来,这样的将领在大汉朝又有几个呢?

所以说又想立功,又想活着回来的人,都会拼了命留在霍去病的部队当中。平时对你不好算个啥?能带你建功立业,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这才是真正的好领导。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西问|朱光华:王庄遗址如何实... 中新社郑州10月24日电 题:王庄遗址如何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专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原创 英... 在世界历史,除了越南、朝鲜、日本等少数几个深受中国影响而实行庙号和谥号制度的国家之外,其它国家一律没...
原创 清... 咸丰是一个一生没有什么建树的皇帝,不仅人们不对他这个皇帝作一点好的评价,反而还责怪他对慈禧的纵容和喜...
原创 中... 作为武将而言,只要能力够、实力够,想打胜仗也没那么难,但是想一生都不败,却几乎没几个人做得到;回顾历...
原创 玄... 武德九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处死两人的儿子,逼迫父亲李渊...
原创 为... ▲向东北进军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共双方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东北地区。这...
原创 毛... 1948年5月,中央城南庄会议同意粟裕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的战略建议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明确要求粟裕:“...
文明的坐标丨古DNA研究揭开“... 曾自制过酸奶的人对“开菲尔菌种”并不陌生,该菌种还可以用来发酵豆浆、奶酪等。而这种制作乳制品的方法,...
原创 明...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编撰了《永乐大典》,却因“口无遮拦”,毁了自己一生。解缙的“口无遮拦”,要从他高中...
原创 晚...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使用的皇宫,清王朝灭亡后,按照历史惯例称为“故宫”,曾经在这里明清两代王...
原创 东... 日本不投降的原因 二战末,美国著名“烧烤大师”柯蒂斯·李梅策划了东京大轰炸,用海量的凝固汽油弹袭击了...
原创 雍... 康熙末年,通过“驱准入藏”,将准噶尔赶出了青藏高原,并将西藏和青海纳入了版图。但是青海的和硕特残余势...
原创 成... 导读:旭烈兀是拖雷之子、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的亲兄弟,当然还是大名鼎鼎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建立的伊尔...
“食味中华——中华古代饮食文化...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日前,为庆祝中国与匈牙利建交75周年,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由中国国家...
原创 离... 1949 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岌岌可危,蒋介石在准备撤离大陆前往台湾之际,心中仍有诸多未了之...
原创 不... 提起战国时期,很多人肯定一下就想到了齐、楚、秦、燕、赵、魏、韩这战国七雄,但事实上,战国时期可不只有...
原创 清... 晚清处于一个变革过渡期阶段,为实现变法图强的目标,各阶层人士进行相应的变革政治主张。虽不能彻底解决危...
原创 全... 提起韩国这个国家,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当地特有的美食和风土人情,每年都会有不少的游客前往韩国游玩...
原创 古... 很多古代帝王幻想死后继续掌握权力,因此他们在登上大位之后就会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为了完成自己死后在另...
原创 日... 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对自己的历史起源,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与了解,且也被普罗大众所接受,但是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