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乃一国之中心,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各朝各代建立都城都要结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政治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等等。
泰安是泰山所在地,同时也是各个王朝祭祀实行礼制之地,按理来说应该有很高的的历史地位,但结合以上因素以及历史变迁来综合分析,其实不难看出为何不在泰安建都。
选建都城,军事防御当为首选,所以一般选择都城都是有险关据守的。比如洛阳:地处中原地带,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关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汉中、由宛叶之洪,河山拱戴,形式甲于天下,自古兵家之地。
泰安包括整个山东处于沿海地区,无战略纵深。山东地势虽然中部有泰沂山区、丘陵,但西北、西部、西南是平坦的黄河流域,东、北部是沿海,古代以骑兵为主要战斗力,考虑到军事防御与作战能力,一旦战败,往海上逃跑,只有全军覆没。其次滨海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或湿地,而且容易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历史上有多次大一统的局面的出现,此时地域空前辽阔。原都城若太偏远,需要重新选择一个位于地理位置中心的地方作为都城,便于对全国范围内地区的统治。自西汉时期甚至更早,四夷为患。一旦外忧内战,从泰安发兵,行军不仅劳民伤财,战事也难支援。假如劳师远征,疲惫之师是没有优势的。很容易造成其他地方势力坐大,形成地方割据之势。
另外,人口和经济才是国家的根本,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弱。而泰安历来都是封禅之地,人口优势并不明显。同时,泰安远离财富的中心区域,在农业时代,难以提供充足的财富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还有很多新王朝建立后,会效仿前王朝,定都于前王朝都城,出于能够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固、社会繁荣昌盛而考虑,而泰安作为都城并未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