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迪丽瓦拉
2025-07-28 02:03:18
0

1945年的一天,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张宗燧看到了一张学生的代数试卷。

这张试卷的试题极难,整个北大数学系平均分还不到20分。然而摆在他面前的这张试卷不仅书写工整,而且获得了满分。

张宗燧感叹,这是个天才,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张试卷的主人名字叫于敏。

中国自古就不缺天才,骆宾王7岁写下《咏鹅》,甘罗12岁成为宰相,项橐7岁成为孔子的师傅。

除了这些少年天才,还有一些成人天才,比如土木工程方面的鲁班,文化方面的李白,医学方面的华佗,武器方面的欧冶子等等,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成为了世人追捧的对象。

不过到了近代,由于大清朝故步自封,许多领域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科学方面,已经相差甚远。

当时许多著名的理论也都由外国率先提出,比如英国牛顿的万有引力,德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

不可否认,他们都是科学巨匠,都是天才。

可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尽管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不少天才,于敏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他提出的“于敏构型”,美国至今都搞不出来,因此他被美国人称之为可抵得上10个集团军的人。

如果说于敏是中国天才,可能许多人会第一时间举手反对,认为中国的天才应该是钱学森或者是杨振宁才对。

他们两个一个是两弹一星功勋章的获得者,在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论等方面都有非常卓著的成就。

一个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粒子物理学以及统计力学等方面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这两位科学家确实可以称之为天才,不过他们都有美国留学的经历,尤其是杨振宁,曾经还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待了几十年的时间。

于敏不同,他是本土科学家,没有出国深造,没有先进的资源、实验室、设备以及资料和书籍,在非常有限的资源之下,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天赋自学成材。

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于敏却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不仅同样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而且还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如果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天才,还有什么样的人可以?

于敏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庭生活比较困苦,可于家祖祖辈辈都是耕读世家,因此对教育的投入从未松懈,于敏7岁就开始上学。

可让父母没有想到的是,于敏天资聪颖,不论是什么学科,他都可以获得满分。

不过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或许因为社会背景的原因,学科中竟然有日文课。

父母从小教育他要爱国,当时中国的情况他也非常了解,因此他从来都不学习日语,每次都是零分。

1944年,于敏考入北大。起初他选择的是工学院,目的是将来可以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可是他逐渐发现,他对物理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2年之后转到了物理学院。

其实这里要简单地说一下当时的中国教育。

众所周知,当时的教育基本都是苏式教育,而苏式教育的特点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换句话说,老师把知识点讲完之后,剩下的就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

就当时而言,苏式教育的优点就是传播速度快,不会把时间花费在重复的讲解之上,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教授更多的知识。

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有着极强的领悟能力,不然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到最后完全跟不上。

要知道,能考上北大的,都是当时全国的顶尖学子,然而即便如此,其中的许多人都跟不上学习,有的人甚至为此而哭泣。

可这一切对于于敏来说,真的是太简单了,这一点从文章开头的那张满分试卷就可以得出结论。

尤为可贵的是,他并不是那种只会傻学的书呆子,相反他会举一反三,将一个问题进行多种分析,从而得出更多的答案。

就这样,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轻松毕业,之后还考取了研究生。

考取了研究生后,当时刚刚成立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向他敞开了大门。于敏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

当时的研究所已经开始着手原子弹的研究,不过由于实验室简陋,设备缺乏,设备老旧,以及核心资料的缺乏,他们几乎无从下手。

然而10年之后,就在原子弹的研制已经有了重大突破的时候,氢弹的研究又提上了日程。

于是当时已经35岁的于敏加入了氢弹的研究。

基于之前的研究成果,这次对于的研究,于敏的进展顺利,甚至还提出了“于敏构型”。

最终仅仅用了32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就研制成功,成为了世界之最快,比美国快了4年多的时间。

那么什么是“于敏构型”。

简单地说,就是小型化应用。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的氢弹采用的是“T-U构型”。而这种结构下制造的成品重达62吨,很难装在轰炸机以及导弹上。

可“于敏结构”之下的氢弹,仅仅只有1吨,在技术以及实用性上,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的“T-U构型”。

可以说,即便是到了今天,拥有无数顶尖人才的美国都搞不出来。

曾有人打趣地说,于老若不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按照他的能力以及天赋,一定是一位不亚于爱因斯坦的天才科学巨匠。

然而他却甘心隐姓埋名28年之久,只为祖国的强大。

其实即便于老没有很多震惊世界的科学理论,他都是公认的中国天才,“于敏构型”,就可以说明一些。

参考资料:《科星最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晚清时期地方疆臣中最重要的是两大封疆大吏,分别是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一般由直隶总督兼任),另外一个南...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又有新... 记者昨天从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三星堆遗址工作站、三星堆博物馆分别公布了三星堆玉石器...
原创 光... 光绪皇帝在位34年,共有一后二妃,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这是怎么回事呢? 光绪帝一生没有儿女,实际上...
原创 真... 我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那么历史中确有此事么! 《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大...
原创 关... 关羽是三国中排名第四的武将,他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带兵作战能力也是顶级的,不然刘备和诸葛...
原创 此... 汉末三国,是一个充满豪情和热血的时代,那个时代,不仅因战乱而精彩,还因情义,令人向往。熟读那段历史,...
原创 她... 历史从来只记录那些功勋卓著的人,只记那些特别得皇帝宠爱的妃子和皇后,对于那些不受宠的妃子的一生史官们...
原创 古... 鉴于因爆竹引发的悲剧,近年来中国已开始在各大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尽管行使之初屡屡遭到异议,但事实证...
原创 日... 1937年7月7日,当时在宛平城附近的日本驻屯军借口己方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有一名士兵“失踪”,公然...
原创 “... #军武风云录#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 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欢迎转发 昔日的大英帝国号称“日...
原创 洋... “国运渐危风雨狂,谁能力挽一肩抗?曾公洋务夸海口,师夷长技夷犹强。湘江水师枪亦洋,新政补元仍赔偿。莫...
原创 关... (小解说三国第十一期,之关羽因《隆中对》而死,刘备却无法责怪诸葛亮) 赤壁一战后,北方曹魏军事势力对...
原创 赵... 赵匡胤问百官:天下什么东西最大?宰相只说两个字,皇帝表示认同 在中国历史上的篡权夺位“战斗”中,向...
原创 多... 喜欢清宫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孝庄秘史》,它讲述的是大玉儿和多尔衮的事情,而大玉儿的原型则是孝庄皇太后。...
原创 光... 提到慈禧相信大部分人都恨得牙根痒痒,如果不是她中国也不至于丧权辱国,晚清时期的人们也不会没有尊严屈辱...
原创 醒... 作为封建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是极为幸运的。 1906年2月7日,溥仪出生于醇亲王爱新...
原创 作... 清代宗室制度中,有八个世袭罔替的亲王,他们在清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统治者汲取其他朝代“内乱”...
原创 原...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大唐会二世而亡吗?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李建成究竟会不会成为一代合格的帝王...
原创 李... 对于历史上,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强大的王朝了,在那个时期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或者是文化,都是比较厉害的。并...
原创 英... 按照中国历史评价一位君主是否伟大的标准,实现统一中国和光复中国的君主都是最伟大的,比如隋文帝杨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