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可能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最备受争议的一位皇帝了,很多人对他的看法都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刘邦刻薄寡恩,忘恩负义,有些人却认为他在政治方面做了杰出代表。这样一个复杂的人,却十分注重身后声名,做到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利益牵挂,刘邦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将要救自己的神医给骂走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刘邦的宽容,但是将救治自己的神医赶走这样愚蠢的事情,刘邦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一、对神医恶语相向的背后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刘邦在中年之后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为了治疗刘邦,大臣和吕后巡访了天下名医,终于找到一位神医。这位神医对于刘邦所患的疾病似乎非常有把握,他甚至有自信对在场的所有人讲到“疾可治”。躺在床上的刘邦听闻神医如此大胆的保证后,却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欣喜,而是把这位神医辱骂了一顿,认为刘邦的命运是老天给的,即使是扁鹊在世,也治疗不了刘邦。在刘邦骂完神医之后,给了神医50斤黄金。即使放在当时的年代,这样一笔钱还不是一笔小数目,刘邦这样的行为,同时他们有学者认为正是他展现宽容的地方。
刘邦之所以会辱骂沈毅,就是因为刘邦知道自己如今的状态已经病入骨髓,虽然的确有治愈的可能,但想要根治难度相当大。神医对于自己的疾病,虽然拍着胸脯保证能治,但如果治不了的话,那时候凶残的吕雉肯定不会放过神医。正因为如此,刘邦才会用言语来将神医骂跑,这样的行为状态完全是给吕后看的,如果刘邦不把这位神医骂跑,态度表现得相当坚决,那么吕后还会送更多的神医来到刘邦身边,后面给神医送了50斤黄金,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歉意,从这一件事来看,刘邦的确担得起“宽厚长者”的称号。
苏轼对于刘邦这人的评价,也曾以“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的概括。从这样的概括当中就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刘邦这个人其实是相当认可的,苏轼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人心就是因为他从来不杀好人,喜欢以宽厚来待人,所以当刘邦即使当了皇帝之后,身上也仍然拥有普通人的善良光辉。
二、汉高祖身上的人性光辉
实际上历史上关于刘邦宽容善良的记载还有很多,从刘邦一生中可以看出他救人多于杀人,较为残暴的反而是吕后,对于平民,他也并没有疯狂屠戮,而是和这些平民约法三章。经历过和项羽的楚汉战争之后,他成功击杀了项羽,但也并没有像其他帝王一样,对项羽整个家族实施斩草除根的决定,反而将向氏家族的人改姓为刘,这也展现了他宽容大度的一面。
尤其是在公元前200年,刘邦由于兵败带着一肚子气,经过了自己的女婿赵敖的封国时,为了发泄刘邦的愤怒,他又不能从其他方面出气,所以选择将女婿骂了一遍。女婿身边的好友见到赵敖被辱骂,心中忍不住产生了刺杀刘邦的念头,但没想到后来刺杀失败,反而连累赵敖一同被捕。刘邦在亲自审问的过程中,这些刺杀了被刘邦的高风亮节所感染,包括其他人也认了罪,刘邦也并没有下死手,最终丢掉性命的只有因惭愧而自杀的贯高。
刘邦虽然对其他人都较为宽容,但韩信、彭越和伊布这些功臣,最终还是死在了刘邦手中。其实这些人的死也并不是刘邦的本意,而是吕后在其中使的阴谋,要说历史上真正把功臣全部杀掉的人,只有朱元璋,真正被刘邦所杀的只有韩信,其他功臣全部都得了善终,之所以会杀掉韩信,也是由于韩信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刘邦的地位,作为一个异姓王,韩信得到的支持也不小,所以为了杜绝后患,韩信不得不死。
结语
想要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就不能单从某一个事情出发,而是从他的生平经历和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功过互相衡量,虽然刘邦身上有许多缺点,但是他身上有着普通人善良的光辉和浓厚的人情味,相比于残暴的吕后,刘邦的存在似乎更能证明汉朝的宽宏大度,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能够让他在乱世之中聚集了诸多英才,成为了一代帝王。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史记·高祖本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风萧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