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荆楚大地的“高光时刻”
迪丽瓦拉
2024-11-02 02:39:50
0

原标题:探寻荆楚大地的“高光时刻”

古迹遗址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一处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遗址博物馆,正融入人们当下生活,成为荆楚文化的鲜明标识和展现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引领着人们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

今天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一起走进我省代表性遗址博物馆,探寻荆楚大地的“高光时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农耕文明发祥地焕发勃勃生机

“屈家岭模式”获专家高度肯定

屈家岭遗址位于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是长江中游最早发现、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遗址绝对文化年代距今约5900年至4200年。出土大量稻作遗存和居址、陶窑群、墓葬、环壕等遗迹,磨光黑陶、蛋壳彩陶、彩陶纺轮、玉石器等精美文物,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屈家岭遗址是湖北考古的起点,是实证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大遗址。1954年发现至今,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被连续纳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新发现距今约5100年的水利系统和史前磉墩,获评“中国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402公顷,以遗址保护为前提,以“展现史前文明,体验农耕文化”为目标,将遗址博物馆陈列展示、考古发掘现场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形成了集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自启动以来,按照每年申报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完工审核一批,高效滚动推进。2022年是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评定申报年,竞争十分激烈。历时半年的资料审查和现场复核后,在全国专家终审评定会上,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脱颖而出,最终首创首成。“屈家岭模式”得到国家文物局和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经各方不懈努力,农耕文明发祥地正焕发勃勃生机,拥抱现代生活。截至2023年,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投入资金3.28亿元,含中央补助资金7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5400万元。遗址公园开放至今,已接待线上访客、线下游客共计数百万人次。

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常务理事及遗产展示与阐释委员会主任刘克成曾称,屈家岭文化成为屈家岭管理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制度性的教育让屈家岭文化融入本地人的血液。让利益攸关者共享遗存保护和展示的成果,是今天遗址保护非常前沿和先进的理念。“长江谷文明,荆楚新门户”,屈家岭遗址最核心的是农耕文明,这也是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最显著特点,屈家岭的历史和现状,都是农耕文明的很好体现。

“铜魂”铜绿山近4000年炉火不熄

昔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今保护展示获“全国十佳”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大冶市,保护区面积为5.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采矿、冶炼遗址和墓葬区,是迄今我国目前发现的古铜矿遗址中采冶延续时间最长、开采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其发现发掘和研究成果,填补和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铜矿采冶史、科技史,证明中国青铜文明是一部完整独立的发展史。

铜魂耀千秋,铜绿山采冶铜矿可追溯到夏代,炉火延续近4000年。其采矿、冶铜工艺世界领先,被誉为古代“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铜绿山先民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发明的深井采矿技术可挖到距地表60米以下,并成功解决了井下采矿运输、支护、通风、排水、照明、提升等系列技术难题。采用先进的鼓风竖炉冶炼出的粗铜纯度高达93%以上,排出炉渣含铜量平均仅为0.7%,这在当时遥遥领先。考古工作者根据古代炉渣堆积,推算出古铜矿区累计生产粗铜12万吨左右。两轮考古发掘,出土、征集文物标本2.1万余件套,其中,16.3公斤重的大铜斧被称为“中华采矿第一斧”,大型木绞车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矿山提升机械”,春秋时期鼓风冶铜竖炉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冶炼高炉”。 在铜绿山大岩阴山北坡相继发现的35枚矿工赤足印和四方塘墓葬区遗址,解决了古铜矿遗址“见物不见人”的问题,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及盘龙城、叶家山、郧县乔家院等地出土的青铜器的微量元素含量与铜绿山古矿井出土孔雀石等铜矿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接近,为研究我国青铜文明铜原料的来源提供依据。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近年来,大冶市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活”起来为主线,以提升遗址保护质量和利用效益为中心,以传承和弘扬优秀青铜文化为基点,以活化利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抓手,在管理机构设置、保护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宣传展示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新馆建成开放使遗址魅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今年2月2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首届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揭晓,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榜上有名。

“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

明楚王墓浓缩一部明王朝兴衰史

明楚王墓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山风景区内,为明代楚系藩王家族墓地,聚集八代九王陵寝。九座茔园依次分布在山间小盆地边缘,掩映于青翠山林中,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明楚王墓是现存明代藩王墓中时间跨度最长、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一部楚藩史基本与明朝相始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毅指出,“龙泉山楚王墓提供了有明一代楚藩完整的亲王陵墓信息,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突出考古学价值”。

明楚王墓先后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687.1公顷,规划形成“一环一带九园十二景”的展示结构,突出明代武汉区域文化特色,展现自然生态之美,让文物保护成果为人民共享。

为加快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由历届管委会主任挂帅,下设办公室在龙泉街道办,以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文旅发展新模式,擦亮“龙泉”名片。同时,邀请学者关注、思考明楚王墓遗址及相关研究方向,为遗址“把脉开方”,对景区提档升级,将成果积极用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

2018年以来,以遗址公园规划为蓝本,先后实施9项文保工程,改善文物保护展示条件,逐步优化参观游览环境。近年来,昭园、愍园的参观条件均得到显著提升,呈现了复原展示及遗址展示工作成果,游客可俯瞰整座茔园规制,也能近距离感受垣墙的古朴坚韧、查看茔园排水系统设计,了解古人的智慧。

积极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祚欢,用评书讲述楚王与武昌城的历史;推出“老王说藩王”口述历史短视频,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传播遗址文化价值;推动保护展示与数字科技融合,建成虚拟数字展示平台,利用虚拟复原、全景展示、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永不落幕”的文化遗产展示。

珍视自然生态资源,正全力打造以“明代楚王陵寝” 为核心,以“龙泉山水胜景”为背景的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

各显神通 精彩纷呈

遗址博物馆带公众读懂遗址“前世今生”

荆楚大遗址数量多、规模大、价值高,影响深远。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初步形成以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省文化遗址公园为主体的荆楚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立项7处,总数居全国第三,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目前已公布三批共18处。

遗址博物馆是遗址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多处遗址博物馆。

其中,屈家岭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4411平方米,展陈面积1700平方米,展览以“农魂屈家岭”为主题,配以沉浸式场景,全面展示屈家岭文化在早期农业社会及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博物馆现存馆藏文物1084件(套),代表性器物有双腹鼎、彩陶壶、敞口薄胎杯等。其中,蛋壳彩陶杯仅厚2.5至0.5毫米,圆正光滑,内外兼有绘彩,历经四千多年仍不掉色,代表极高的制陶技术。彩陶纺轮代表高超的纺织技术,兼具艺术价值。田字纹陶球反映屈家岭先民种植水稻的先进水平,较商周甲骨文,此“田”字似乎起源更早。青玉钺通体磨制精细,应是军事指挥权、政治统领权的象征,是屈家岭遗址作为长江中游史前农业文明典范的映射。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是我国首座收藏、保护、展示古矿冶文化的遗址博物馆。2023年开放的新馆坚持创新,在展览内容上,将展览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宋代冶炼遗址与春秋采矿遗址发掘现场、古代采矿工具与现代采矿机械相结合,实现了遗址博物馆展览的新突破;在展陈形式上,充分运用铜雕与场景复原、数字技术等,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科普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王巍说,当年国家放弃几十亿元的矿产资源不开采,将遗址保留下来,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两个时代的博物馆,都很有特点,值得推崇,尤其是新馆展览“非常有特点,重点突出,亮点精彩,做到了让观众看得懂、有兴趣,受教育”,因而入围了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的终评。

明楚王墓于2021年底更新陈列《南有九王寝 北有十三陵——明楚王墓群专题展》,专题展以楚系首封的楚昭王为中心,兼及历代楚王墓葬与事迹,展出昭王地宫出土部分文物和复制品,同时运用声、光、电等手段,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示明代楚系藩王风采。展览分七个单元,详细介绍楚昭王生前事迹、八代九王生平、昭王地宫出土文物、明楚王墓群考古、保护、利用现状和规划。此外定制了“楚昭王传奇”互动游戏,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会明代藩王的生平经历。

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及游客中心目前处于设计方案征集终审阶段,遗址管理单位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龙泉山风景区管理处),已同步启动展陈大纲的编制工作。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称,这些遗址博物馆浓缩着荆楚大地曾经的一个个“高光时刻”,拉近了遗址与公众的距离,在保护、传承、弘扬文物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着独特魅力。期待更多公众前来打卡,读懂遗址的前世今生和背后蕴含的千年文脉。

策划: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图片:各遗址公园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朝的更迭如同四季轮回,不可抗拒。当我们深入剖析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为何最终走...
原创 假...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朝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朝代,他奠定了未来数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却也宛如流星一样...
原创 战... 深度解析:日本民族属性中的“兽性”探究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国度。其悠久的历史、...
原创 朱... 在历史长河的众多皇帝中,朱元璋算是颇为励志的皇帝,他从一个备受欺辱的放牛郎到高高在上的皇帝,如果没有...
原创 封... 封神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自从发表以来,就被读者忽略,后期众多解读,也没有发现有谁关注到。 那一段情节呢...
原创 溥... 说到末代皇帝溥仪相信很多人一定不会太陌生,他年仅三岁的时候便被慈禧推上了皇位,然而屁股还没有坐热,仅...
原创 印...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国宝除了不言而喻的价值外,背后的历史更值得人去探索,印度有一件镇国之宝曾遗失...
原创 否... 否定了毛主席有可能葬送一个伟大的国家,葬送一个伟大的民族。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中国人民的...
原创 元... 文|娱情 “作与日相应,息与夜相得”,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古代社会基本遵循的规律。 官方对夜晚...
原创 同... 前言 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曾是一次次轰轰烈烈的社会动荡。然而, 同样是农民起义,为何朱元璋能成功...
原创 国... 大家都知道,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我国经历了第2次世界大战,对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当时日本对我国进...
实证日本妄图长期占领我国东北!...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之际,东北烈士纪念馆首次展出国家一级文物侵华日...
原创 姐... 姐妹二人共侍一夫在清朝历史上多次出现,比如说皇太极后宫的宸妃与庄妃、乾隆后宫的怡嫔与白贵人、光绪后宫...
原创 北... 酒宴上,高洋一边弹着薛嫔的大腿骨,一边伤神地唱道:“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在座的...
原创 资...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9卷!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永和九年(癸丑,公元三五三年) 原文:初,...
原创 刷... 在观赏这些历史照片的时候,我们仿佛被带回了不同的时空,沉浸在那些旧日的场景中。每张照片都是历史的一部...
原创 他...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一位名字犹如一颗闪耀的璀璨星星般夺目。尽管他在革命的浪潮中算不上高层领导,然...
原创 原...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被后世尊称为岳爷爷。尤其是在带领军队打仗这方面,岳飞的能力非常出众,即使在整个中...
原创 1... 前言 郭汝瑰人称 “郭小鬼” 是我党在国民党内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种子” 他作为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
原创 长... 赵国英勇将领廉颇,智谋之士蔺相如,这两位才子才智出众,但却未能得到国家应有的珍视和推崇。他们一生励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