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时期,由于缺乏物资供应,有一些军队不得不向百姓借钱。为了更方便地偿还,领导干部会写下欠条,并承诺等到建国后,
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偿还百姓的欠款。但就是这种欠条也造成了一些不便。广东一位老人手里有一张游击队的欠条,老人要求政府部门偿还3万亿元,又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军队战斗中,粮食作物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革命时期的生活非常艰难。士兵们没有饭吃,只能借粮食,对于一些富有的名门望族来说,很容易成为借粮的首选,有些人凭借借粮成为高官。
众所周知,在革命时代,
许多普通人非常感谢从仁义的角度捐赠粮食、物资。1944年广东抗日战争结束,但士兵们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好。许多地区的游击队士兵都没有粮食吃饭,这使得领导们想尽办法筹集粮食。
10月13日晚,广州一位商人梁家门口敲响了门铃。梁月娇带领一群人,这些人的真实身份是当地游击队的成员。他们向梁家说出了借粮的需求,梁家由三姨太掌权,梁月娇是她的女儿,三姨太为了战士们的温饱,拿出了60斤白米。
因为军队里有规定,不能白拿人民粮食作物,所以写了第一张借条。承诺由当地县委、县政府每年一倍偿还,但这些粮食对于上百名士兵来说,根本上杯水车薪。三姨太又借给游击队了3000公斤重的大米,5000斤大洋,还有8块金条。
游击队写下了第二张欠条,三姨太借这笔巨款承担着很大的风险,游击队感谢三姨太的帮助,承诺胜利后,这笔钱付给三姨太二分利息。
两张欠条留在梁家,但他们始终没有拿出来。
即使革命胜利后,他们也没有把这张欠条带到相关部门。直到2009年,有一人打破了这个僵局。
广东省江门市梁伟诗是三姨太的后代。为了更好地证实他的亲戚参加了抗日战争,他请朋友赶到祖家,没想到找到了梁家与游击队联系的资料,还发现了这份欠款60斤白米的欠条。这让梁宏伟非常惊讶。他拿着借条去了相关部门。
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多次讨论,
奖励人民币两万元,由三姨太的后代梁伟诗代领,借条交给当地民政局作为历史材料储存,这也是梁家一种荣誉的象征。
拿到钱后,梁伟诗请工作人员对住宅进行维修。谁知道发现了另一份借条,梁伟诗对这张借条很固执,他寻找当地政府,希望得到补偿,然而,民政局明确表示,不会审理此事。由于第一张借条是奖励三姨太对游击队作出的贡献。
如果按照承诺还款,需要偿还三万亿元。即使政府部门想支付同样的费用,它也负担不起,当地政府还猜测,梁家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借条上的人代表的是个人还是游击队。
梁家的当家人梁宏文年轻时在美国,他积累了很多产业。回国后,在家乡买了一栋大房子,买了很多土地,成为了当地的富人。
因为女儿梁月娇加入游击队,所以三姨太拿出钱财支持游击队抗日。
当时情况是动荡,私下借游击队的钱和食物,被人发现,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这笔钱不是一次性借的,而是分批借的,政府部门还寻找到了一位当事人,确认借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万亿人民币由谁出,广东省政府部门一直在讨论要处理这件事,因为金钱限额太大,真的很难解决。借据已经超过了20年的诉讼期,
在法律法规方面,借条没有法律法规保证。有些人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军队和政府部门都是党和政府机关,应确保自己的声誉,尽到自己的义务,
按理来说,确实应该偿还这笔钱,但由于长期拖延,贷款利息一般负担不起。有些人明确提出了最合适的计划,可以偿还原始资本,并适度增加一定的贷款利息。由于涉及太多,当地单位仍在权衡。
在当时那个革命的年代,国家一直承认军队写下的欠条,
并于1950年左右进行了统一偿还,梁家这种情况属于极特殊案例,三姨太并没有想向当时的政府追回这笔欠款
,所以借条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利息。而后代偏偏想让当地政府偿还这笔钱,但由于金额的巨大,当地政府并不能拿出,目前这个问题,也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