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开国之初,因为内外忧患问题导致对于沙俄侵占东北之地的被动与最终妥协,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西方列强签订一次相对平等的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解决当时的清廷两线作战的被动,最终平定葛尔丹叛乱,维护西北的稳定。
只是这个条约签订对于清廷而言,并不是很公平。在当时看起来好像是占据主导地位,其实最终的结果还是沙俄获利。究竟清朝在这次交锋中是亏还是赚,这就不得不进行分析后续的发展,以及当时为何会陷入被动的问题。
一、清俄之间的签约背景
当时的清俄都有自己的难处,相对而言沙俄更加占据主导地位。自明末清初之际,明朝在内部问题已经无法调和,在内外危机中轰然倒塌。清军趁机入主中原,使得原有关外控制区主力兵力调入关内。
对于关外之地的控制力不如以前,而此时的沙俄进行东扩。清朝立国之初,仅仅控制贝加尔湖至辽东之地,成为关外大国与军事清国。只不过对于外东北与贝加尔湖地区的控制力仅仅是依靠部落臣服等手段进行遥控。
并没有进行事实控制,这就给予沙俄一定的机会。当清朝经营重心南移,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在康熙帝的铁腕统治下,不仅扳倒权臣鳌拜,更是灭掉三藩叛乱,仅仅还差西北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东北地区的问题只能是维持现状,并没有重点经营。为此沙俄远征军容易把势力渗透到贝加尔湖地区,并逐步深入到雅克萨、牡丹江地区。这就使得清廷不得不进行卫国战争,开始进行两次的反击战。
只不过当时的清军虽然占据兵力与地利优势,但相对于沙俄的火器化部队与碉堡优势,打得还是很被动。经历苦战收复黑龙江实际控制区,围绕雅克萨进行鏖战。最终沙俄远征军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不得不接受和谈解决边境问题。
此时的清朝战斗力还在,但还是面临自己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对于关外东北之地的经营与重视程度不够,而沙俄对于领土侵略扩张的野心很强。且当时沙俄的国力处于上升期,正在进行关键的转型。
反观清朝则是巩固自身的内部疆域,而没有进行外扩以及收复贝加尔湖地区的决心与勇气。只是满足侵占中原地区的既定领域,限制自身再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使得当时清廷的实力与疆域控制力不成正比。
二、清廷最后的妥协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时清廷还有自己最重要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葛尔丹自立叛乱,威胁当时的漠北蒙古以及西北疆域的稳定。趁清军入关与平定内乱之际,葛尔丹开始统一西部蒙古诸部,并向漠北与漠南蒙古渗透。
势力威胁到山陕之地,威胁京畿之地的安全。为保障自己的统治地位,康熙不得不把沙俄问题降到第二位,全力应对葛尔丹问题。这就使得清俄谈判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被沙俄利用弱点进行要挟。
在主要矛盾与次要问题中,清廷只能进行妥协。当时清廷最理想的谈判目的是恢复原有疆域区,也就是以贝加尔湖畔为边界,实现两国的国防线稳定。只不过沙俄对于已经占据地并不退让,而是想要侵占黑龙江南部地区。
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过程,还是以东北的外兴安岭为界,进行两国的实际控制区。在这一过程中,清廷还是属于吃亏的一方。当时为应对西北问题以及让沙俄放弃对葛尔丹的帮助,只能以牺牲外东北地区的利益,赢得西北问题的解决。
三、为后续近代史的被动与失地埋下祸根
清俄之间签订《尼布楚条约》,最终使得沙俄获得远东之地,取得很大的战争红利。也使得其控制力与清廷接壤,并进一步加大对边疆的侵蚀力度。使得清廷一度很被动,也为后来近代史,沙俄侵占边疆地区近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埋下祸根。
当时的清廷有很大的优势,既能恢复原有疆域,还能把沙俄的危机降到最低。只不过当时的清朝并不了解沙俄的实力以及在远东的布局,使得自己处于被动与盲目。又因为葛尔丹问题在谈判中示弱让沙俄抓住机会趁机抬价。
结语:清俄条约签订虽然保持近170年时间的稳定,但也把西北问题解决,使得清朝疆域与控制力达到最大化。但是由于对沙俄的纵容与妥协,使得沙俄不仅势力东扩,还进一步稳固自己的侵占区。
在经历百余年的经营,使得沙俄进一步加大对于清朝东北、西北、北部边疆的侵略野心。最终在积累足够以及清朝衰落之际,趁机强占清朝大量的边疆区。《尼布楚条约》不仅初期签订处于被动吃亏状态,助长沙俄野心。也为后期沙俄蓄力与扩张,提供前进基地,最终还是清朝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