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死在了第五次东巡路上,随后秦二世胡亥继位,诏书传至东境上郡,刺死扶苏,挥剑自杀身亡。那么扶苏到底为何会自杀?诏书又究竟是真是假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自古流传,始皇死后,赵高串通李斯,修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上位,担心皇权不稳,特下令赐死扶苏。但这是真的吗?
秦始皇一统天下,霸权无双,依靠严苛的法治统御四海,压服域内,天下莫敢不从。但扶苏身为太子,理念却与秦始皇不同,更倾向于以“仁”治天下,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文化,就遭到扶苏的大力反对,秦始皇在世,与太子扶苏的关系,并不太好。而胡亥却与秦始皇理念相同,以严苛律法管制天下,深受秦始皇的喜爱。
2009,北京大学迎来了一批海外历史文献,是为汉书,均为竹简,其中就有《赵正书》,上面记录始皇临终之前的事迹。上面明确记录,胡亥是秦始皇临终之前,召群众商讨继承人是谁,由李斯提议胡亥继位,得到秦始皇的允许。这样一来,胡亥以正统之名,荣登大宝。而为了稳定皇位,扶苏的死,势在必行。
扶苏在上郡,蒙恬手握30万大军,对于胡亥,威胁巨大。且扶苏本人也有性格缺陷,爱名愚忠,为其名号,自杀而亡。胡亥毕竟不是秦始皇,能够威服天下,在持续暴政的统治下,六国残余贵族和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秦朝灭亡。
扶苏之死,在于愚忠,在于爱“名”,在于太过“仁义”,为天下,与蒙恬一同,手握30万大军,即使秦朝灭亡,也有其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