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二野悍将王近山担任第12军军长,这一年,他34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军的将领中,还有一位比王近山还要年轻的军长,他就是谢振华,当时,他才33岁,担任的是三野30军军长。
1916年,谢振华出生在江西崇义一个贫农家庭,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受父亲影响,1929年,13岁的谢振华就加入了当地的农民协会,一年后,他的父亲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谢振华参加了红军。
在红军时期,谢振华历任红军团政委,营教导员等职,担任团政委时,谢振华不满18岁,当时,他是我军将领中,最年轻的团政委之一,后来成为上将的杨勇,苏振华等人,当时也是团政委,长征期间的娄山关战役,谢振华不畏死亡,率部冲锋在前,给予了敌人重创,战后,彭德怀高度评价:你们打得好。
在战斗中,谢振华的军事指挥水平提高了很多,1937年,他进入抗大深造,抗战全面爆发后,红军进行缩编,但是谢振华的职务还是团政委,由此可见上级对于谢振华的能力,是相当认可的。
皖南事变后,谢振华担任新四军第三师24团团长兼政委,他的这个职务一干就是4年,等于说从抗战初谢振华担任团政委,到了抗战结束,谢振华依然是团政委,而这样的升级,也是耽误他授予的原因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谢振华的职务不低,历任华野十二纵队副司令,司令,三野第30军军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渡江、上海等战役,当时谢振华为第30军军长时,年仅33岁,是全军最为年轻的几位军长之一。
1955年授衔时,谢振华被授予的是少将军衔,对于这个授衔,按照他的资历来说,确实是低了,不过我们也知道,当时全军进行大授衔时,是基于多种原因一同考虑的,因而对于谢振华被授予少将军衔,基本上也是公平的。
后来谢振华历任山西省委书记,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委等职,在谢振华的政治生涯中,他也创造了一个比较罕见的记录,文革时期,曾有30余名高级将领在地方担任革委会主任,文革后,能够重回大军区主官的人不多,只有两个,一个是尤太忠,一个则就是谢振华。
1985年,全军进行裁军,决定将全国11个军区缩减为7个,时任昆明军区政委的谢振华以及其他老同志一致认为,昆明军区会保留,但是最后却却是保留了成都军区,要昆明军区合并在成都军区。
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曾找谢振华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到军事科学院任职,当时谢振华知道,如果在一线工作,那么在之后如果重新授衔,自己很有可能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他却更想将昆明军区其他的工作做好。
由此,谢振华告诉杨尚昆:“我愿意把位子让给较年轻的同志,对我的工作就不要再考虑了。昆明军区精简下来的大批干部,我有责任把他们安排好。我愿回去与大家共同努力,完成昆明军区最后一段光荣的历史使命。”
就这样,原成都军区司令王诚汉,则是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政委,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2011年,谢振华因病去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