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内,只出现过12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十二位里面只有八位是清朝的开国功勋,剩下的四位属于恩封,分别是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只要有历史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胤祥在雍正时期是众多兄弟里面最受重用的那一个。他和其他皇子被夺爵或者是被囚禁的命运不同。在雍正刚登基是就封他为和硕怡亲王,在这之后才慢慢活的世袭罔替的资格,成为了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也是清朝中期唯一一个被册封的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的最大区别就是普通的亲王后代在继承爵位的时候是要降一级的,从亲王到子袭郡王,再从郡王搭配子袭贝勒,最后会降到镇国公才不会再继续降低,而世袭罔替的好处就是他不受此规则约束。
在道光五年的时候,胤祥的第五世的孙在载垣继承了怡亲王爵,载垣在道光年间和咸丰年间很受重用,先后担任过御前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要职,在道光去世后,受顾命大臣,在咸丰帝死后更是成为了“顾命八大臣”之首。
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两宫太后联手恭亲王奕?发动了“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中的载垣、端华被赐自尽,两人均被降爵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至于肃顺被斩首于菜市口,其余五人都罢官返乡。
但是在公元1864年的时候,也就是三年后,有再度恢复怡亲王爵位,由载垣族弟载敦袭承,直到1902年末代怡亲王毓麒继承怡亲王爵位。
在这种皇权高度集中的古代,是没有绝对的“铁帽子王”的,只要皇帝心情不好,一句话就能解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