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代河南籍八大名将
,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选择挺身而出。
有他们在,可保我华夏无忧。
他们都有谁?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第一位许世友
许世友,河南新县人,
新中国开国上将
。
可以说,许世友是人民军队历史上
最具有传奇性
的将军。
年少时,曾入嵩山少林学武功,因此被人叫做
许和尚
。后因失手打死地主恶少,被迫开始四处流浪,辗转到了直系军阀
吴佩孚
部队处当了兵,从此开始了军事生涯。
而后回乡加入了我党,并参加了
黄麻起义
,成为红军的一员。而许世友作战能力超强,与
徐海东,钱钧,孙继先
并称开国将帅中的四大高手。
在红军时期曾
7次参加敢死队
,
2次任敢死队队长
,屡挫强敌。即便后来当上了军长,依然毫不畏惧,冲锋在前。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担任八路军
第129师386旅副旅长
,屡立奇功。
不仅多次粉碎日军“扫荡”,而且还成功构建了
胶东抗日根据地
。并且在他的努力下,该根据地成为
培养主力队伍最多
的地方。
解放战争时,许世友担任
华野9纵司令员
,先后参与
莱芜战役
,
孟良崮战役
以及
胶东保卫战
等著名战役。甚至毛主席还指名道姓让他负责指挥
济南攻坚战
。在他的指挥下,我军仅用了
8天
的时间便拿下济南城,
活捉王耀武
。
抗美援朝爆发时,许世友担任
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
,参与了
夏季反击作战
。
第二位吉鸿昌
吉鸿昌,原名吉恒立,河南扶沟人,
抗日英雄,爱国将领
。
早年加入
冯玉祥
的队伍,他骁勇善战,深得冯玉祥的赏识。从士兵递升至军长,而他所部被誉为“
铁军
”,后跟随冯玉祥参加
中原大战
。
在冯玉祥西北军战败后,
为了保存实力,选择委身于老蒋
。但因
不愿内战,矢志抗日
,遭到老蒋逼迫,无奈下野并出国。
在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
后,吉鸿昌闻讯归国,并成功加入我党。
当日军即将入关之际,他又与
冯玉祥,方振武
等抗日爱国将领一起组建“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并担任
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
,率部向察北伪军进击。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以及多伦等城池。
后辗转来到天津,组织成立了“
中国人民反法大同盟
”,并担任
“大同盟”内的中共党团领导成员
,积极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然而,这位致力于民族抗日的爱国将领,却遭到了
老蒋军统特务暗杀
,受伤后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吉鸿昌始终保持高尚共产党人的气节
,宁死不屈。最终惨遭老蒋下令杀害,时年39岁。
第三位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也是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他是
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主要创始人
,同样也是
东北抗联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者
。
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受命在
东北
组织抗日活动。在他多年经营下,抗日组织从
小股的抗日游击队
,壮大为让日寇十分头疼的
东北抗日联军
。
抗联长期活跃在吉林东南部和辽东等广大地区,给予日寇有力的打击,使得日寇称抗联为“
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
”,而抗联活动地区为“
癌肿地带
”。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以东北抗联司令部的名义,
揭露日军罪行
,号召
东北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
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
,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
恼羞成怒的日本关东军制定了
针对杨靖宇部的作战计划
,在日军疯狂“扫荡”下,杨靖宇带领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然而由于
叛徒的出卖
,杨靖宇他们的情况岌岌可危,他当即选择将队伍化整为零。
自己
孤身一人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
敌人周旋5昼夜
后,壮烈牺牲,时年35岁。日寇还残忍地对杨靖宇
开膛破肚
,却发现他的胃里只有
不能消化的草根和棉絮
,竟让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寇敬佩不已。
第四位李德生
李德生,河南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
少将军衔
,后在1988年又被授予
上将军衔
。
14岁
便参加了红军,他入伍后积极要求进步,
16岁
便加入了我党。
李德生
作战十分英勇,不怕牺牲
。在川陕根据地一次反围攻的战斗中,他不幸被子弹打中左胸因伤及神经,从此左手留下了残疾。不过他没有从此意志消沉,即便后来受到不公平待遇依然坚定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曾
以一个营的兵力端掉了日军一个大队
,受到上级的嘉奖。
后面对
十倍于己
的日军“扫荡”,他临危不惧,巧用地形优势
粉碎了敌人数次进攻
,成功
掩护中央顺利突围
。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
巧用奇兵,“刀劈三关”
,取得襄樊战役的胜利。后率部
急行9天
,横穿淮海战场完成
对黄维兵团的合围
。并担任主攻,用两天一夜的激战成功吃下
双堆集东侧敌核心阵地
,对淮海战役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李德生率部参加
大小战斗421次
,歼灭
敌军1.9万余人
,并且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他指挥队伍浴血奋战,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
上甘岭战役
的最后胜利。
第五位郑维山
郑维山,河南新县人,
新中国开国中将
13岁便参加
黄麻起义
,从此投身革命,
15岁
成功加入我党,并加入红军。
郑维山起初为
徐向前元帅的传令兵
,后被调入
红四军总部通信队。
在红四军中他无役不往,因其作战勇猛,表现突出,先后历任了
分队长,指导员,团政治委员
等职。并以18岁的年纪担任了
红9军27师政委
,成为红四军中
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
更是成为
威震川陕的少年猛将
。
抗日战争时期,郑维山在晋察冀根据地任职,参加了
“百团大战”
和
历次反“扫荡”
等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
郑维山与胡耀邦成为“文武佳配”
。
而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平津战役爆发时,他在未得任何指示下,擅自在新保安横刀
挡住了敌35军的归路
。并且以
一战二,腹背两面作战
,成功将
敌104军和35军阻隔在新保安东西两面长达一天一夜。
配合兄弟部队实现了
毛主席“围而不打”与“隔而不围”
战略方针,全歼国军13万人,和平解放了北平。因而,还受到了毛主席亲自通电褒奖。
抗美援朝时,郑维山指挥的
金城战役
成为压死美帝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美军全面停战。
第六位彭雪枫
彭雪枫,河南南阳镇平人。
19岁
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逐渐成为
10年内战时期红军著名的青年将领之一
。
彭雪枫英勇善战,一次次深入敌后险境,圆满完成党交给的特殊任务,堪称
虎胆英雄
。
抗战爆发前,彭雪枫被
毛主席亲点为“特使”
,辗转半个中国,
力促国共合作“逼蒋抗日”
。还让阎锡山从反对态度转变到“共维大局”的立场上。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进入
新四军领导层
,指挥队伍开展游击战争。
皖南事变后,他率部纵横江淮,
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和顽固派
,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在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指挥河南
夏邑八里庄战役
时,不幸被流弹击中,一代英才就此壮烈殉国时年37岁。
第七位尤太忠
尤太忠,河南光山人,
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
,
后在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
13岁
便参加了红军,
16岁
成为我党一员,而后跟随部队长征。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尤太忠在
陈赓大将的386旅担任连队指导员
,曾率部先后参加
七亘村伏击战和长生口伏击战
,因作战出色受到了团领导褒奖。并转任
772团2营8连连长
,先后参与了
榆社战斗,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
。战后又因功升任
3营副营长。
解放时期,尤太忠成为王疯子王近山麾下
“三剑客”之一。
他用一场
血战汝河,
让刘邓牢牢记住了他。
正是他率领的6纵16旅在
大小雷岗
牢牢拖住敌军四个师的追击,使得刘邓大军成功渡过汝河并顺利挺进大别山。事后,刘伯承元帅还留下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
的名言。
而后尤太忠又先后率部参加了
襄樊,淮海,渡江以及挺进大西南
等战役。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同样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尤太忠先后指挥所部参加了
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以及上甘岭战役
。
第八位廖政国
廖政国,河南息县人,
新中国开国少将
。
17岁
参加红军,并加入了中共。先后参加了
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
,
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
等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跟随部队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廖政国进入
新四军
。为了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廖政国率部化身“
江南抗日义勇军
”,与盘踞在上海的日军一决雌雄。
甚至他曾率部直插日军
占领的虹桥机场
,成功
烧毁日军四架飞机
,并顺利撤离现场。而后在给部队讲解
新型手榴弹
时,手榴弹突然被引燃,他毅然举起手榴弹让之在手中爆炸。因而,失去了一臂。不过,这样并没有影响其接下来的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廖政国变得更加骁勇善战,更是有了“
独臂将军
”之称。
他率部在
豫东大地
驰骋,实行
大胆穿插,运用机动灵活
的战术,将国民党军打得溃不成军。而后又率部参与了
孟良崮,莱芜,鲁西南,淮海以及渡江和上海
等著名战役。
抗美援朝爆发时,廖政国率部参加了
二次战役,五次战役
等著名战斗。
结尾
以上就是
近代八位河南籍名将
,河南自古以来都是人杰地灵的中原腹地。
在国家危难之际,都会有河南人站出来。
为百姓守国门,为天下开太平。
你知道的名将还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