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迪丽瓦拉
2025-07-29 01:33:39
0

霍去病之所以射杀李广的儿子,是为了替舅舅卫青出头,但也因为这件事,让霍去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刘彻带着一帮近侍、大臣前去甘泉宫狩猎,原本开开心心的娱乐活动,却不曾想,在狩猎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暴力杀人”事件。

大将军卫青的亲外甥,汉武帝刘彻跟前的大红人,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在前往甘泉宫的路上,公然射杀了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

要知道,李敢可不是籍籍无名之辈,除了出身名门之外,他还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立下过不少战功,曾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在职官员。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将,却被霍去病当着汉武帝的面公然射杀,究竟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让霍去病痛下杀手呢?

说起来,霍去病射杀李敢,实际上是为了替舅舅卫青出头,因为在不久前,卫青曾被李敢欺辱,而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得知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才找了这么一个机会,当着众人的面,射杀了李敢,但因为这次“公然杀人”事件,让霍去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提到李敢与霍去病之间的恩怨,就不得不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

李广,人称“飞将军”,是汉朝时期十分有名的武将,他的先祖,是曾经击败过燕太子丹秦国大将李信,到了李广这一代,继承了先祖遗风,也成为了一名征战四方的武将。

早在汉文帝在位时,李广就开始从军效力,由于他精通骑射,因此击杀了不杀匈奴,深得汉文帝的赏识,也因为军功,被封为汉中郎。

按常理来说,依照李广的个人实力,假以时日,以军功封侯拜相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很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多少立军功的机会。

自汉文帝登基后,大汉朝对待匈奴的军事策略是打跑就行,并不一定非要将其歼灭,之所以执行这个策略,主要是当时汉文帝考虑到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因此就不提倡过度使用武力。

也正因为如此,让李广空有一身本领,却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就连汉文帝都曾经不无惋惜地对李广说,假如他生在汉朝开国时期,以他的能力,封一个万户侯绝对没问题。

就这样,李广从汉文帝熬到了汉景帝,又从汉景帝熬到了汉武帝,期间虽说职位有所变动,但一直未曾封侯。

这是李广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也是他最终结局凄惨的原因。

汉武帝登基后,经过了“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朝整体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对于匈奴的军事策略,也逐渐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出击,将匈奴彻底打废打残的指导思想,成为了当时的朝堂上的主旋律。

按理说,在这种背景下,正是武将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但对于李广而言,却并非如此。

可能是时运不济,或者是运气太差,总之在汉武帝时期,只要是李广参与战斗,总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发生。

元光六年,汉武帝任命李广为将军,命其自雁门关带兵迎战匈奴,当时匈奴的首领单于听闻是李广出战后,亲自下令,凡能生擒李广的重重有赏,为此,匈奴士兵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个个神勇异常,最终,成功的将李广击败,并将其俘虏。

李广被俘后,心情是相当郁闷,不过,他还是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救行动,仗着艺高人胆大,偷了匈奴人一匹马,最终逃回了迎敌,灰溜溜的回到了京城。

虽说侥幸捡回一条命,但因为他的战败和被俘,导致朝廷追责,按照当时的律法,理应被斩,不过考虑到他也算是劳苦功高,汉武帝开恩免死,将其贬为庶民。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李广曾经以五千人硬抗匈奴数万人好几天,最终在即将全军覆灭之际,才被姗姗来迟的博望侯张骞给救下来,但也因为他全军覆没,以至于在战后计算军功时,朝廷对他做出不奖不罚的决定。

你要说李广没能力吧,可匈奴人听到“飞将军”都闻风丧胆,你要说李广有能力吧,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寸功未建,自然也没能封侯。

而资历不如他的卫青、霍去病,却早已声名鹊起,现在位居公侯之列,这让为大汉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李广十分的郁闷,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来源于此。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李广封侯的执念也越来越深,其实这也能够理解,毕竟谁不想光荣退休呢?因此,李广开始寻找一切机会,想方设法地去建立战功。

而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的机会来了。

这一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意图一举将匈奴彻底消灭,率军出征的,正是如日中天的卫青、霍去病这对甥舅。

眼瞅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李广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向汉武帝上书,请求担任先锋率军出战,但汉武帝以他年龄过大拒绝了他,不死心的李广,充分发挥了牛皮糖的精神,接连多次上书后,最终汉武帝迫于情面,同意了他的请求。

与他一同出征的,还有他的幼子李敢。

不过,在大军临行前,汉武帝还是特意找到卫青,交代他适当考虑一下李广的年龄,毕竟此次战事极为重要,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而身经百战的卫青自然明白其中利害,在大军出发后,并没有安排李广担任先锋,而是安排他从东路迂回,以便包抄匈奴。

其实卫青的这个安排,谈不上刻意针对李广,他常用的战术策略就是主力冲击,侧翼包抄,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扩大战果。

并且,卫青部是直接正面对敌的,如果侧翼能在适当的时机假如战斗,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能成为大获全胜的关键,这就相当于,卫青直接送给了李广一个能获得大功的机会。

但这在李广看来,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他认为,卫青这是想支开他,因此,心不甘情不愿地带着兵就出发了。

就在李广满腹怨气的带兵离开时,他的悲剧,也自此开始。

按照计划,李广需要依照指定路线和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这样卫青就能在正面击溃匈奴的伊稚斜单于后,配合李广将其全歼,但问题在于,李广并没有按照计划赶到指定位置。

他迷路了。

李广的迷路,给全局战斗带来了直接影响,让卫青部承受了大部分来自敌军的压力,并且,由于他的迷路,导致匈奴的伊稚斜单于逃出了包围圈。

究竟李广迷路是发泄怨气还是无心之失,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战后,作为最高指挥官,卫青派人前去询问李广为何迷路时,李广瞬间炸毛了。

在他看来,之所以他会迷路,正是由于卫青派他绕远路迂回造成的,因此,他越想越气,亲自到卫青大营处,一番“慷慨陈词”后,居然拔刀自尽了。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史记》

李广的死,从公平的角度来讲,与卫青的关系并不大,包括后世都普遍认为他是因为怀才不遇而死,宋代大文人吕蒙正对此就评价说,“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但无论如何,李广是死在卫青的军中,这就让事情的性质,变得极为棘手。

就在卫青率大军回程后,有一个人找上了他的麻烦。

这个人是李广的幼子李敢,在此次抗击匈奴的战役中,李敢表现十分英勇,跟随霍去病突袭匈奴左贤王部,并成功的夺取了左贤王鼓旗,并且,斩敌颇多,因此在战后,因战功被晋升为关内侯。

但升官加爵的喜悦,并没有冲淡父亲离去的悲伤,李敢回来后越想越气不过,他认为父亲的死,卫青有很大的责任,因此,就对卫青极为忌恨。

有道是仇恨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智,李敢也是如此,他恨不得杀了卫青泄愤,但想归想,真要做他还没那个胆子。

不过,杀卫青没胆子,揍他一顿的勇气他还是用的,在元狩五年,李敢找到一个机会,仗着自己年轻,硬是将单独外出的卫青狠狠的打了一顿。

这次教训,让卫青很受伤,按理说,李敢官职远低于卫青,如果此事被卫青举报后,那么李敢必然会被问罪,甚至灭族都有可能,但卫青却将此时压了下来,并没有对外声张。

“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汉书》

卫青这么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李广虽说是自尽,但终归是死在了自己的军中,因此,从内心来讲,卫青也难免会有愧疚的情绪,因此,在被李敢打伤后,卫青只当是他发泄,因此,并未和他多做计较。

但卫青不计较,并不代表着其他人不计较,不久后,卫青被打伤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得知消息的霍去病,第一个表示不会善罢甘休。

作为卫青的亲外甥,霍去病显然没有卫青那种低调做人的风格,从他行军打仗的方式就能看出来,他完完全全的是一个按照自己内心想法行事的人,因此,自家舅舅被外人打伤,这无论如何,霍去病也不会咽下这口气。

于是,李敢和卫青的矛盾,就转变成了李敢和霍去病的矛盾。

不久后,汉武帝召集群臣前往甘泉宫狩猎,李敢和霍去病都在陪同之列,再次看到李敢,霍去病是恨得牙根儿痒,再想起自己从小就是跟随舅舅卫青长大,如今舅舅却被这个小子打伤,越想越发怒上心头,瞅了个机会,搭弓射箭,当场射杀了李敢。

当着皇帝的面射杀当朝大将,这要换了旁人,早就被拖下去碎尸万段了,但在李敢被射杀后,汉武帝的反应十分的耐人寻味。

他对外表示,李敢骑术不精,在骑马时,不小心撞到了飞奔而来的野鹿,跌落马下,因此才会造成了死亡。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不敢说什么,即使是知道事情真相的,也明智地选择了闭嘴,而这件事,就这么揭过去了,霍去病至少在当时,并没有受到任何责罚。

但在此事发生的一年后,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却意外去世。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历史上一直是众说纷坛,普遍的一说说法,是认为他由于常年的高轻度作战,以至于让自己身染暗疾,加上得不到充分的疗养,因此才会造成他英年早逝。

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霍去病的非正常死亡,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众所周知,霍去病活着的时候,向来以年轻气盛闻名,当然他确实有这个资本,毕竟战功摆在那里,但相比于他的舅舅卫青而言,霍去病显然不知道什么叫做韬光养晦。

当时,由于霍去病日益位高权重,因此不少原本是卫青的门客,转投到了霍去病的门下,对此,霍去病认为十分正常,还大肆封赏这些门客,丝毫不顾及卫青的面子。

而射杀李敢后,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而汉武帝亲自为他打圆场,这就更让霍去病更加的目中无人。

长此以往,他必然会得罪不少人,也会招致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不满,而当这种不满积累的一定程度的时候,爆发就是早晚的事。

因此,那些对霍去病心存不满的人,说不定就会在背地里谋害霍去病,毕竟这种事情,在古代真的不新鲜。

因此,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李敢,极有可能就是导致霍去病非正常死亡的诱因之一。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一些推测,究竟霍去病真实的死因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能够肯定的是,在他射杀了李敢的一年后,二十四岁的他突然去世,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而他的死,也让汉武帝被迫中止了消灭匈奴的计划。

小结:

霍去病之所以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是因为李敢认为父亲的自尽,和卫青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为了给父亲报仇,才出手将卫青打伤,而作为外甥的霍去病,显然不愿意息事宁人,所以才会当着汉武帝的面,直接射杀了李敢,但在此事发生后,汉武帝出于各种因素考虑,因此对他有了明显庇护,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就在一年后,霍去病却意外去世,这就让汉武帝的庇护失去了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四... 武侠小说有个惯用的套路总喜欢搞个组合。就是几个武功品行旗鼓相当的大侠聚集在一起,然后起一个拉风的名字...
原创 秦... 在那列国纷争的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都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为了图强求存,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变法和...
原创 日... 据报道,日本的国歌总共只有四句话,但是当歌词转化成中文后,就会懂得这四句话当中体现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南充中专学生瞻仰顺泸起义纪念碑,深情缅怀革命先烈 10月26日,南充中专学生齐聚南充市西山顺泸...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几个法治典... 司马光,山西夏县人。他一生勤奋,著作等身,是继司马迁之后,在中华文苑升起的又一颗璀璨的巨星。司马迁的...
原创 三... 我们打开名著《三国演义》,会看到赵云各种生猛的记录:长坂坡七出七入救阿斗、桂阳郡忠于职守败赵范、黄鹤...
原创 清... 康熙帝是清朝时期非常优秀的一位皇帝。康熙帝仅仅8岁就即位,之后康熙帝开始除鳌拜、平三藩等等,总之这时...
从“小国巨制” 探究隐于青铜器... “神秘的微笑” 西周晚期 噩侯驭方鼎 随州羊子山M4墓葬出土器物合照 神面纹卣 “小...
原创 宋... 宋代朝史: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纠结万分的他是如何下定决心的?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
原创 不... ###历史与虚构之间的舞蹈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人物虽非真实存在,却因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形...
大量非洲学生还首选中国?西方反...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
原创 戚... 他是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将,他戎马一生,镇守边关,创立军事之思想,同时还有诗人和书法家的称号。 他极其惧...
原创 她... 她是溥仪的七妹,一生甘于平淡,临死前自言自语:要为人民服务! 众所周知,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原创 昔... 我们国家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当中,有辉煌的成就,也有屈辱的经历。 尤其是在近代,我们...
原创 丞... 作为百官之首的“相”,位高权重且身份显赫,成为无数古代文人的终极目标。 很多人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又在...
一口气看懂泓水之战,宋襄公打仗... 公元前638年,在今天的河南省拓城西北地区,发生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战争。 这场战争双方的主角,分别...
原创 北...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十二篇):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民国九年的夏天,北...
原创 古... 在影视剧《水浒传》中,武松为兄报仇被被判刺配孟州充军,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林冲也因为得罪高俅而...
原创 他... 自古以来,皇帝无论是即位之初还是统治后期,为了加固自己的威严,都十分喜欢用刑罚来管理国家,以起到威慑...
原创 同...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两位真龙天子、布衣皇帝——刘邦与朱元璋,从泥腿子到九五之尊,这一路走来,他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