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建国以后,开国大将粟裕始终仕途不顺,听了陈康的话他才恍然大悟
迪丽瓦拉
2025-07-29 04:03:25
0

粟裕

作为十大将军之首,其出色的作战方略和作战能力,赢得所有人的佩服和赞叹,他几乎是

战无不胜

,就连

毛主席对于他的军事能力都连连夸赞,佩服有加。

一个人的能力越强,责任也就越大。

粟裕杰出的军事能力被毛主席看重,安排了他指导了许多重要的战役,他也从不辜负每个人的期望,几乎次次都会胜利。付出总会有回报。军衔制恢复后,粟裕被授予了上将的称号。

建国后,粟裕的仕途开始变得坎坷

了。粟裕逐渐被卷入了许多不好的事情之中,并且粟裕由于这些事情还被降职。粟裕被如此的对待,内心觉得非常的不服气,最后陈康向粟裕道出了值得人们深思的事实。

一、谦虚和蔼的粟裕

粟裕在战场的英姿飒爽

的模样以及

指导战争时

果断坚决

的眼神令将士们都十分的敬佩不已。这样的才能有种使人觉得粟裕是有名的军校毕业的错觉。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粟裕在年少时只接受过普通的教育,而他的

军事才能

是从小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所

逐渐积累起来

的。在参军的过程中,他也是逐步从小将士做到大将军的。

粟裕

就像登山一样,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爬,

经历过重重的困难之后

,粟裕终于

到达了顶峰

拥有这样的成就应该每一个人都会很开心,但粟裕却不是这样的。

粟裕

在做了大将军之后,对待自己的士兵依旧十分的

和蔼,谦逊,

没有一点点高高在上的样子。因此士兵们就更加的信服尊重他了。

粟裕一心为国,在对待名利的事情上总是处于非常淡然的态度。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略,所以毛主席准备任命粟裕为这场战役的指导人,但粟裕却极力推荐陈毅作为此战役的指导人,而自己甘愿接受陈毅的领导。

粟裕

对待士兵

谦逊有理

淡泊名利

,总是

一心想着为国争光

,想着

建功立业

,想着怎样才能取得最终战争的胜利。他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利益完全置之度外。也正应为如此,粟裕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士兵尊敬他,百姓爱戴他,领导们相信他。

二、仕途不顺

粟裕的能力,使得他一步步的得到晋升,责任也越来越重。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成为了军队的总参谋长,对我国的国防体系进行了建设。而参与国防建设的还有彭德怀元帅。

军事部署和战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想法

,所以对于同一个战事,每个指挥员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

领导人之间难免会起争执

。就像彭德怀元帅和粟裕在国防建设上有不一样的意见一样。

对于

国防建设粟裕

认为应该

预留一部分的军队

,不受军区的编制,但接受军区的管理。这些军队随时接受调令,以防遇到不测的时候能够得到支援。而

彭德怀元帅

却认为应该将所有的

军队统一起来管理

,等到真的遇有不测是在抽调部队即可,不需要那么的麻烦。

为此

彭德怀和粟裕起了争执,而两人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

但这次的摩擦只是一个小火花而已,接下来的事情就像一个催化剂一样,使得这团小火花愈加的旺盛了。

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他的职责就是管理参谋部,而彭德怀作为国防部的部长,他的职责是管理国防部的一切事宜。两部门之间拥有着很多的联系。所以

粟裕便提出要将两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

两部门的人也不可以越界管理各部门的人。

彭德怀却认为应该将对外所有的一切事情都归国防部所管理。

就这样两人在职责分界的事情中又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这些矛盾也造成了粟裕的地位在逐渐的下降。

粟裕与军中的领导人有了矛盾和意见后,粟裕所提出的有些军事建议都不怎么被采纳了。

不久之后,共产党对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而粟裕却被卷入了其中。

由于粟裕的性格强硬,不愿说假话,所以这使得他的自身处境更加的危险了。

粟裕的性格使得他不断的在教条主义中遭受打压

,很快他便被

免去了总参谋的职位,

还被调遣到了研究室中工作。遭受了这种种的一切,粟裕有些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全心全意的为国家服务,可建国之后,自己的仕途总是屡遭不顺,处处受阻。

三、疑虑解答坚守本心

粟裕面临着自己仕途的不顺,感到非常的疑虑和痛心

。但没有人能够告诉他真正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直到陈康的一句话彻底的点醒了身处混沌的粟裕。

陈康对粟裕说:“从古至今,最不受人待见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说话

做事实事求是的人

,他们不愿意阿谀奉承别人,而让自己变得更好;另一种人是

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

。而这两种人的特点粟裕全部都具有,所以粟裕被不待见可能只是迟早的事情。

粟裕听了陈康的话,终于顿时恍然大悟。新中国明明已经成立,按道理自己的

生活本应该安安稳稳的

,但自己的

仕途却越来越艰难

,一直处于被打压的状态,自己也一直处于低谷。

长时间困扰自己的谜团终于被解开了,粟裕也接受了这个现实。但

粟裕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

他依然坚守自己的本心,依旧是固执倔强的性格;依旧对待任何事情都实事求是,从不阿谀奉承别人;依旧一心一意的报效国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面对这样的粟裕,很多人包括他的妻子都劝说他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这种性格,但

粟裕

却从来都不听,

依旧“我行我素”的坚持自己的选择,

跟随自己的心,提出自己的意见,倾尽自己的所有来报效国家。

总结

粟裕对新中国的成立是功不可没的。

在抗战期间,粟裕凭借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为国家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新中国收复了一块又一块的失地。军衔制恢复后,他被封为了上将,而这也是他理所应当所应该得到的。

粟裕在受到打压之后,也依旧不忘初心,尽心尽力的为祖国服务。

即使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他依然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为祖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即使粟裕在得到陈康的解答后,他也没有一丝丝的改变,所以他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敬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铁... 直到18世纪末,德意志仍然分裂为三百多个不同的政治实体。1801年至1806年间,拿破仑战胜了奥地利...
原创 诸...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智慧化身,为何没能帮助刘备完成统一三国的心愿?...
原创 三... 近来翻阅清代野史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的是顺治初年时一个大字不识的旗人被外放当了盐运使,这个...
原创 川... 川岛芳子大概可以算民国期间最著名的间谍和汉奸了。川岛芳子集中了女性、美女、皇族后裔、汉奸、间谍等等大...
原创 妲... 在《封神演义》中,苏妲己本是苏护之女,但后来却被九尾狐夺了生命。并附于其之身上,也就是后来陪伴纣王身...
原创 世... 前几天小编在网上曾经看到了这样一个评论: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是很难被入侵的,一个是蒙古,一个是蒙古,某种...
原创 毛... 老覃这些日子在看红色经典系列之《换了人间》。 昨晚看到了一个小情节,心有所动。 情节的背景讲的是毛主...
原创 京... 首都到底驻扎了多少军队,雍正皇帝为什么能顺利接班? 公元1722年,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皇帝康熙去世了。...
原创 《... 诸葛亮,三国时候的大名人,蜀汉的二号人物。在民间那也是经常挂在老头老太嘴边的,什么八卦阵,什么七擒那...
原创 渡...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以我军全面胜利告终,历史天平完全倒向人民军队,国民党的失败已是时间问题。不过,国民党...
原创 李... 作为一个领导者,尤其是古代的皇室成员,在面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时,是具有相当大的智慧的,比如李渊与李...
原创 雷... 1958 年 11 月,18 岁的雷锋从湖南团山湖农场前往鞍钢的途中,在汉停留,参观了通车刚一周年的...
原创 曾... 《明太宗实录》卷三四、卷一四0记载了一件发生在永乐二年秋激烈人心的大事:永乐二年九月,封地在河南开封...
原创 电...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大作,被改编成电视剧。也有在周边国家放映,特别是1994年版《三国演义》,日本...
原创 大... 大禹治水的真相令人难以接受,怪不得鲁迅说:大禹就是一条虫子! 关于大禹治理水患的故事,我们在小的时候...
原创 黑... 14世纪40年代是每一个欧洲人的噩梦,1347年9月,一种名为“黑死病”的可怕瘟疫悄悄来到了意大利著...
宛城之战对三国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宛城之战,又称“淯水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这场战斗发生在19...
原创 宋...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一场农民起义为原型,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北...
亚美尼亚如何成为第一个基督教国... 这个不寻常但有吸引力的基督教十字架位于中世纪的Surb Karapet教堂,该教堂位于今天的亚美尼亚...
原创 为... 军功爵制,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军功(实际也有事功)而赐给爵位、田宅、食邑、封国的爵禄制度,即“以爵赏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