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后期为何出现“九子夺嫡”局面,做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迪丽瓦拉
2025-07-29 04:32:07
0

历朝历代的皇子,为了继承皇位都发生过激烈斗争,清朝也不例外。

清朝争夺皇位的重头戏,当属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堪称惊心动魄、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让人目不暇接。

回顾这段历史,人们心里会产生一个疑问:康熙的皇子们都发疯了吗?非要为当太子拼个你死我活?

要知道,争夺帝王之位的过程就是一场豪赌,胜了就是富有四海,高高在上的皇帝;输了不是在宗人府高墙内度过余生,就是在某一天出人意料地“被意外”死亡,家属受牵连,万劫不复。

而且皇帝只有一个,参赌的赢家只有一个,其余人大都是输家、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王爷,逍遥自在?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会说,那是清朝王爷权力太小,活得太憋屈。

别的朝代不说,你看人家明朝王爷,有封地,有家丁和佣人,还有赋税权。要不然朱棣的次子、汉王朱高煦,也不会在侄子朱瞻基登基之后起兵造反。

而到了清朝,皇帝吸取教训,大力限制王爷权力。清朝王爷上述几项权利全都丧失,清朝的王爷成了光杆司令,清朝的王爷政策可以概括为“三无三不”。

三无:无封地,无武装力量,无赋税权;家丁,没有封地,三不:“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

不仅如此,王爷只能住在京城王府里,在皇帝眼皮子底下。

有工作的每天都要去打卡,工作不能出半点差错。没有工作的在家抱孩子、钓鱼,想出去跟朋友聚会还要请示,皇帝害怕他们在一起图谋不轨,王爷串门还必须高声说话。

实事求是地说,清朝王爷太憋屈,所以有人说清朝王子才会不顾一切夺权。

这种说法乍一听很有道理,其实经不起推敲,纯属臆测,没有事实根据。

清朝王爷是憋屈,没有自由,没有封地,没有权力,而且除了铁帽子王之外,俸禄还会一代一代降低。但是这样的生活比起圈禁这样的无期徒刑如何?比起被毒死,被株连九族如何?还是要强得多,干嘛要夺嫡?

其次,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每个皇帝统治时期,皇子们都该为夺嫡斗得头破血流。但是清朝其他朝代为什么没有九子夺嫡、八子夺嫡、五子夺嫡的好戏上演?

康熙皇子是很多,雍正儿子也不少,也有十个;乾隆更多,有十七个;这些王爷不会都是白痴吧,为什么没有争夺?

所以说,皇子们因为权力太小非夺嫡不可,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当然你也可以说,康熙的龙种好,皇子们个个优秀,都是人精,大家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所以才要争太子位。

这种说法也没道理,因为越是精明的皇子越清楚夺嫡的风险,越明白赌博失败的后果,越不会争夺皇位。除非是昏了头的皇子,才会去争夺,但是一个人昏头可以解释,九个皇子都脑子短路?

所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争与不争完全由不得他们,他们必须得争,一定得争。”这种说法滑稽可笑。

皇子们之所以争先恐后要争夺太子之位,是因为康熙给他们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康熙是一代明君,为什么要向皇子发出这样的信号?难道是他表态,要扔一块肉,让皇子们争夺,争得死去活来,看看谁最狠毒,谁最残忍,争出一个强者,来继承皇位,好让大清江山千秋万代?

这样说的话,康熙就太狠毒了,没有人性。虎毒不食子,康熙其实对皇子们夺嫡造成的兄弟相斗,丧失亲情是非常痛心的。

康熙对胤礽的一立一废,再立再废,恰恰说明他是有人性的,不希望皇子们争夺。

康熙曾经哀求皇子们说: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皇十八子死和废太子两件事,心伤不已,你们仰体朕心,不要再生事了。

事实上,康熙正是不忍心看到皇子们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反目成仇,才在晚年不再确立太子。

那么,既然如此,九子夺嫡的局面是谁形成的,还是康熙。

康熙为什么要提起夺嫡大战,将皇宫搞得乌烟瘴气,很简单,因为他老糊涂了。

康熙不是昏君,也不是傀儡,更不是荒淫无道的皇帝,而是一代明君。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在少年时就除掉了权臣鳌拜,20岁平定三藩、27岁收复台湾(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但是伟人也会犯错误,康熙到了晚年,脑子就糊涂了。

胤礽是他老人家钦定的接班人,胤礽这孩子非常勤奋,"皇太子从来惟知读书,嬉戏之事一切不晓"。且文武双全——"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

因为胤礽太博学了,青出于蓝,让他的老师汤斌都自叹不如、提出辞职:这孩子我教不了,我的学识太少。(以学问浅陋为由辞)

胤礽不但博学,而且武功精湛,娴骑、擅射,出于众皇子之上,"射法熟娴,连发连中,且式样至精,洵非易";其马上功夫出众,能左右开弓。

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亲征噶尔丹,胤礽留在北京监国,时间长达十个月,将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不负众望,克尽厥职,"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无论是在皇族中,还是在朝堂上,大家有口皆碑,都相信有朝一日,胤礽也像康熙一样,成为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成为太子的人,是众矢之的,关于他的小报告和陷害就会接踵而来。

这时候,皇上如果耳根子软,太子的厄运就到了。

年近六旬的康熙变成一个无主见的皇帝,失去了起码的是非判断力。

因为从理论上讲,太子是皇帝法定接班人,最不可能有二心。

但是康熙就偏偏相信下面的谗言,觉得胤礽暴戾不仁,对弟弟漠不关心,甚至靠近他的营帐都被认为是图谋不轨,简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废,康熙却迟迟没有立新太子,等于康熙向皇子们吹响了夺嫡的集结号。

康熙这样做就是告诉大家:你们都有希望,赶快争吧。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复立皇太子胤礽,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再次废掉。

太子被废,让诸位皇子信心倍增,大家摩拳擦掌投入到了太子争夺战中。

如果康熙始终如一支持胤礽,或者如果康熙在废掉太子后马上立一个新太子,就会吓死那帮皇子,哪怕他们再痴迷,都不敢铤而走险去争夺太子位。

所以说,九子夺嫡的真正“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康熙本人,而康熙对此是非常痛心的,再英明的君主,到了耄耋之年,脑筋都是不会太灵光的,身不由己,也是自然规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 纵观我国五千多年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融合始终是历史常态和主流。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巨...
感知文化力量 增进交流互鉴(外...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
原创 乌... 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很多人都会提出一个疑问,俄罗斯和乌克兰同为前苏联的加盟国之一,两国的关系为什么会这...
原创 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明末清初的历史,看到的不仅应该是南明衮衮诸公无能与昏庸,而让人扼腕叹息。吴三桂与...
原创 耿... 1607年,一个约100人的殖民团体,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殖...
五虎大将的雅号:关羽是武圣,赵... 关羽是武圣人,这是不需要怀疑的,因为清朝的武圣人已经从姜尚姜子牙变成了关羽关云长。 关羽成为武圣人,...
原创 此... 此人功劳大于关羽,千年后,有人说:此人不死,五虎将没赵云啥事 作者/臆说历史 我们有很多熟悉三国历史...
原创 如... 在小说《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中,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女性武将,她是我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另外三...
原创 为... 建国后,国家极其重视文物保护,尤其是北京故宫,人们政府专款专用,开始了对故宫的修缮工作。 当专家们...
原创 项... 公元前221年,嬴政完成了天下统一,建立了秦朝,然而这个王朝却非常短暂,只维持了14年,就在秦二世手...
原创 古...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位极人臣的叫法各不相同,战国时期秦国有相国吕不韦,东汉时期有丞相曹孟德,清朝时...
原创 1... 作者:SOUL迪尔 1939年12月,为驱逐山西新军决死纵队内的进步势力,山西军阀阎锡山授意部分顽固...
原创 该... 公元960年,陈桥事变,赵匡胤一袭黄袍上身。从此之后历史上的后周政权全然被颠覆,随之大宋王朝也就此诞...
原创 被... 我们知道在19世纪的时候,英国是进入全盛时期。当时是日不落帝国的彻底确立时期。英国加大殖民扩张,在一...
原创 铁... 直到18世纪末,德意志仍然分裂为三百多个不同的政治实体。1801年至1806年间,拿破仑战胜了奥地利...
原创 诸...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智慧化身,为何没能帮助刘备完成统一三国的心愿?...
原创 三... 近来翻阅清代野史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的是顺治初年时一个大字不识的旗人被外放当了盐运使,这个...
原创 川... 川岛芳子大概可以算民国期间最著名的间谍和汉奸了。川岛芳子集中了女性、美女、皇族后裔、汉奸、间谍等等大...
原创 妲... 在《封神演义》中,苏妲己本是苏护之女,但后来却被九尾狐夺了生命。并附于其之身上,也就是后来陪伴纣王身...
原创 世... 前几天小编在网上曾经看到了这样一个评论: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是很难被入侵的,一个是蒙古,一个是蒙古,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