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要知道,垓下之战压根就不是刘邦一个人打的,甚至不是刘邦指挥的。刘邦背盟以后,从荥阳自西向东追击项羽。彭越南下,截断三川东海道,断了项羽往东的退路。韩信南下,拿下彭城,占了项羽的根据地,断了项羽的补给。英布回到九江故国,拿下寿春,断了项羽南下的退路。看见了么?至此项羽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了,在丧失了所有退路和补给,对方又是以多打少,三十万打十万,主帅又是韩信的情况下,才赢的。所以准确地说不是项羽输给刘邦了,是项羽集团输给刘邦集团了。
其次,关键在于一是刘邦善于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才,团结他们为自己效力,项羽有一范增却肯不听取其意见;二是刘邦有稳定的根据地,有源源不断的财源和兵源,而项羽没有。项羽打败秦朝章邯大军后,手里握有40万精兵,而刘邦只有10万拼凑得来的残兵败将。原本项羽的实力是远大于刘邦的,后来,项羽分封天下诸侯王,将刘邦放到了偏僻的四川和汉中地区,还把章邯、董毅、司马欣封到关中,堵住了刘邦东出的路口。可以说,项羽牢牢地扼杀了刘邦反击的可能性。
项羽熟读兵法,力能扛鼎,在垓下之战前没有败绩。他打了一辈子仗,胜了一辈子,最后的一次失利却葬送了性命,天才往往都会有严重的缺陷。再者,项羽是一直打胜仗,但是也需要损耗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部下没有能人,经常打败仗,龙且一下就损失之上十万人的周殷率领好几万人投降,守城的姓曹的,项羽叫他不要出击,结果又是大败,这些都还是项羽重用的人,刘邦有关中大量人口支持填充军队而且还抽调韩信的军队,韩信在北方不停的打胜仗俘虏不少人,投降韩信的也不少。
再加上英布、彭越,还有周殷的投降部队,刘邦这边几乎集结了所有的军队,总量至少六七十万,联想到之前被项羽杀死的军队起码得六七十万以上,项羽自己也死了不少人,再加上秦军的死亡,农民起义楚汉相争这段时间起码两三百万军队参加了战斗,这个社会破坏性是很大。另外,项羽是军事的天纵奇才,却是政治上的瘸子。韩信在项羽手下只是普通的营门守卫;老臣范增多次提出正确的策略而不得用;大将钟离昩、黥布被怀疑,迫于无奈投奔刘邦。到最后,身边已无人可用,纵使项羽是天纵奇才,也双拳难敌四手。反观刘邦,从起义开始就连连吃败仗,在和项羽的交战中屡屡受挫。但他善于倾听意见,采纳张良的计策,拿出函谷关以东封赏天下豪杰。谋臣有萧何、张良;武将有韩信、彭越、黥布。双方的阵容对比,高下立判。
刘邦赢项羽无数理由都是马后炮,如果项羽赢了也能总结出一大堆,实质上如果韩信不帮刘邦肯定赢不了,项羽对刘邦近乎“血脉压制”,彭城之战几十万人偷家能被项羽三万打得逃跑时候嫡子都被一脚踢下车,这种恐惧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如果不是韩信这种级别的帮助刘邦赢的概率实在有点低。刘邦的胜利是偶然也是必然,当然也有许多客观因素,例如项羽军队内部不和,范增过后再无利害的谋士相帮,残暴的性格导致人才流失,都跑到刘邦阵营里去了。而刘邦内有贤相萧何治理老家安定无限输出粮草,外有智囊张良,陈平,大将韩信,樊哙,京布。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才百姓加入。战术胜利不代表战略胜利,局部胜利不代表全局胜利。
太祖高皇帝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特点,是对自己有充分认识和能知人善任,刘邦深知仅凭自己干不赢项羽,所以高皇帝本身就是把自己放在独挡项羽的位置上,他和项羽作战是阻碍项羽发展而部下开拓。司马迁受过宫刑,多少带有个人情感在里面。项羽正面是无敌的,哪怕对面是韩信也不行,项羽的个人能力已经超出正常人认知范围了。但是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他的手下可不是项羽,质量与数量都劣于刘邦势力。项羽势力除了项羽亲自带队,其他将领的败绩远多于胜绩。性格缺陷导致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此消彼长导致最后的结果。不论是范增还是韩信,这都是当时的天花板人物,项羽怎么对待的?二人又怎么评价项羽的?
楚汉相争时,很多原本项羽的部下和盟友,打着打着都就成刘邦的了,在此消彼长之下,楚汉最后的结果是一种必然。尤其是韩信,项羽后来提得三分天下,是直接肯定了韩信能力。就算韩信不积极帮项羽,只要韩信不去刘邦那边,那么刘邦最好的情况也只是和项羽二分天下。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不能说他有勇无谋,也不能说他智勇双全,我觉得它介于两者之间,论权谋不一定比得过也不一定会差到哪去,但是项羽为什么会输,因为他太过仁慈和轻敌了。
当年鸿门宴完全是杀刘邦的大好机会可是他没有,刘邦是著名的痞子皇帝,原本是会稽的庭长,但是因为自己出身关系,交了一堆为其卖命的人,韩信、萧何等等。而且他比较狠,所以项羽当然打不过他了。项羽适合当守家守业的太平天子,刘邦却适合创业,两人所在领域不一样,却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先创业再守业,所以这是刘邦的专长,他自然打得过项羽。
楚汉相争,从彭城之战后,大部分的时间是刘邦跟项羽在正面战场对峙,而韩信往北面来了一个战略战术的大包围,韩信可以用八个字来说明,灭代、破赵、降燕、克齐,其中灭赵的井陉之战最有名,这个时候正面战场是刘邦跟项羽在硬扛,打的是阵地战。刘邦有几次很狼狈。被打得裤子都没有了。然后从韩信那带走了主力部队,刘邦是搞定了韩信、彭越、英布后,尤其是搞定了游击将军彭越。让项羽的粮食吃紧,接着刘邦跟项羽协商退兵,刘邦不讲信用,趁机追击,中途被项羽反突击一下,最后是韩信等出动后,在垓下弄死了项羽,而且项羽这个人打仗,一贯是硬扛,以少打多,注定了他也只能做一个霸王。
参考资料: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