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厉害的皇帝压根没资格叫太宗!只有武能上马开疆拓土,文能提笔安国定邦的皇帝,才配上太宗这两个字!
什么叫太宗?
太宗是什么?是皇帝的庙号!与此同时,皇帝一般都有谥号,庙号和谥号不太一样。谥号通常是后代皇帝对上一任皇帝的评价;庙号是前任皇帝死后,后任皇帝在宗庙里祭祀前任皇帝时使用的尊称。
明清皇室宗庙
后来因为后辈皇帝对前任皇帝的谥号都是赞美之词,谥号就失去了公正性。庙号开始有了盖棺定论的作用,会对前任皇帝有比较公正的评价。
所以,唐代以前大都采用谥号称呼皇帝,比如汉文帝、汉武帝就属于谥号;唐代开始则大都使用庙号称呼皇帝,比如唐玄宗、宋真宗、明英宗。
而太宗这个庙号,不光是你能文能武就能得到的,你还得满足一个基本条件:你得是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换句话说,开国皇帝死了之后,你来继位,你才有被评为太宗的准入资格。
俗话说呀,守业更比创业难。不要以为开国皇帝打下了江山,作为继任者的二代皇帝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继位了。有的时候啊,二代皇帝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一点都不比开国皇帝小!
二代皇帝面临的内部压力
先说说二代皇帝面临的内部压力。
第一代皇帝之所以能够开国成功,手底下肯定是有一大群牛人的。
比如李渊、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这三位,他们有一群厉害的儿子;而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这三位,则有一群厉害的手下。
在第一代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手下的牛人自然是老老实实的,一旦第一代皇帝死去,剩下的这帮牛人自然是谁都不服谁,你想做上第二代皇帝就得靠实力和手段了,甚至是腥风血雨了。
比如汉太宗刘恒(汉文帝),他本来是没资格做皇帝的,周勃等人以为刘恒好控制,就把他立为了傀儡皇帝。结果呢,刘恒一上位,就采取雷霆手段收拾了周勃等人,掌握了实权,开启了“文景之治”。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实力强劲,但因为排行老二,所以二代皇帝本来应该是由他大哥——太子李建成做的。
唐太宗
结果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还软禁了老爹李渊,自己当上了皇帝。
再比如明太宗朱棣,朱棣本来庙号是明太宗的,结果一百年后,朱棣的不肖子孙嘉靖皇帝为了一己私利,把朱棣的庙号改成了明成祖。(看似拔高了朱棣的地位,实际只是嘉靖自己的小算盘而已)
朱棣的上位也是充满了血雨腥风,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把朱允炆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
本来朱棣应该是第三代皇帝,朱允炆才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二代皇帝的。结果呢,朱棣为了体现自己得位名正言顺,不承认朱允炆是皇帝。所以朱棣死后,他的庙号就被尊称为明太宗。
还有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史也有“斧声烛影”的传言等等!
以上这些太宗们的上位史都充满着政治斗争,其中不乏军事或者暴力手段。
二代皇帝面临的外部压力
通常而言,一代皇帝在建国之后,外部的敌人都没有完全解决,周围依旧是强敌环绕,危机重重。
比如汉太宗刘恒,他在拿下周勃控制朝廷实权后,外部依然有两大危机。
汉文帝剧照
第一大危机就是匈奴,汉高祖刘邦就曾经被匈奴痛打,还被围在白登山。后来刘邦自知不敌匈奴,还被迫采取了和亲的政策,去拉拢匈奴人,以换取汉朝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第二大危机就是各地的藩王,汉朝初年各地藩王实力强劲,个个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一旦朝廷威胁到他们的利益,藩王们就会起兵造反。
而这两大强敌,在汉太宗刘恒的任期之内,都没闹出幺蛾子,这也足以说明刘恒的能力和手段了。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继位的时候,也是强敌环绕。唐朝北边有东西突厥、西边有吐蕃、东边有高句丽,没一个是善茬。
最后呢,李世民灭掉了东突厥和薛延陀,征服了吐谷浑和龟兹,还重创了高句丽,把周围的外族势力打垮了,赢得了外族的尊敬,被称为“天可汗”。
接着再说宋太宗赵光义,很多人都把他称为“高粱河车神”,认为没啥本事,只会逃跑。
宋太宗
其实呢,赵光义虽然有不少缺点,但也确实是一位雄主。
赵光义继位的时候,恩威并施,先迫使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纳土归降。在这之前钱俶和陈洪进虽然都已经称臣纳贡,但是仍旧割据一方,属于各自为政的小军阀。
赵光义平定南方后,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北汉,北汉是五代十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扎根在北方的国家。
公元979年,宋太宗领兵攻打北汉,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波折,就打下了北汉,终结了五代十国。
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其实是五代十国的终结者,是他结束了中原持续70年的割据内斗局面,开启了大一统王朝。当然后来,他想灭掉辽国反而惨遭失败的糗事,我们就暂时不提了。
朱棣剧照
最后再说说明太宗朱棣,一生五次亲征北伐,痛打龟缩在蒙古草原的蒙古势力。同时还征讨安南和西域地区,又派郑和“七下西洋”彰显国力。文治武功,达到了巅峰!
太宗们都注重发展经济
可不要以为上面的几位太宗只知道开疆拓土噢!其实呀,他们更懂得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太宗们对外打击强敌,对内也注重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毕竟民以食为天,你让老百姓打仗卖命,肯定要让他们吃饱,让他们的家人能够有安定的生活吧。
比如汉太宗刘恒和唐太宗李世民就很注重民生,提倡休养生息,分别开创了“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两位都是成功的二代皇帝的典范,属于顶级太宗皇帝!
再说说没做成太宗的二代皇帝,他们失败的关键点就是没有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没有发展经济,不能稳定住老百姓,导致王朝从自己身上二世而亡。
这类失败的二代皇帝的典型就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是标准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物,他爹隋文帝交给他一个稳定富裕的天下。
隋炀帝剧照
其实隋炀帝一开始也是一位英明之主,但是他的错误就是步子迈得太大,不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
他在位期间,四处征战,到处用兵,耗费了大量军力和粮草;同时,他还为了修大运河,强行抓了大量壮丁,民工们死伤很多,激起了民愤。后来还好大喜功,南下江南游玩,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最终隋炀帝的种种作死行为,为自己敲响了丧钟,不但隋朝从他手里灭亡,自己也得了一个恶谥——炀。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谥号,代表着昏庸残暴、荒淫无道的意思。
我给大一统王朝各位太宗排个名
历朝历代的太宗们其实数量还不少,一共有21个之多。分别为:
商太宗太甲
汉太宗刘恒
吴太宗孙休
晋太宗司马昱
成汉太宗李雄
后赵太宗石寇觅
前凉太宗张茂
前秦太宗苻登
北魏太宗拓跋嗣
刘宋太宗刘彧
南梁太宗萧纲
唐太宗李世民
闽太宗王延钧
辽太宗耶律德光
大理太宗段思良
宋太宗赵炅
夏太宗李德明
金太宗完颜晟
元太宗窝阔台
明太宗朱棣
清太宗皇太极
因为人数众多,我们只讨论大一统王朝的太宗,毕竟大一统王朝的太宗实力肯定要强于其他太宗皇帝的。
符合上述条件的太宗皇帝一共有6个: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元太宗窝阔台、明太宗朱棣、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剧照
在我个人看来,在这6个太宗皇帝里。唐太宗李世民可以排第一,他文治武功都到达了巅峰,对外征服外族敌人,对内保境安民,大唐在他的手下横跨数千里,百姓安居乐业。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排第一,属于独一档孤独求败。
排第二的是朱棣,朱棣开疆拓土也很厉害,但在治理朝政方面略逊于李世民。虽也有“永乐盛世”,但还是屈居于李世民之下。
从第三到第六名可就难选了。
汉太宗刘恒和宋太宗赵光义善于治理朝政,打仗方面不是特别牛。赵光义虽然灭了北汉,终结了五代十国,但也是靠着他哥赵匡胤留下来的家底,不能完全说靠自己的军事天才。
元太宗窝阔台和清太宗皇太极都善于治理打仗,元朝和清朝在他们的手里确实疆土得到了很大的增长。但是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治理朝政的能力不是很强。
窝阔台
说白了,就是刘恒和赵光义善文,窝阔台和皇太极善武。如果硬要给他们四个也排个名次的话,那么赵光义排第三、窝阔台排第四、刘恒排第五、皇太极排第六。
所以在历代所有的太宗里,唐太宗李世民能排第一,明太宗朱棣能排第二,宋太宗赵光义能排第三,元太宗窝阔台能排第四,汉太宗刘恒能排第五,清太宗皇太极能排第六。
读者朋友们,对于我的排名,你们有什么看法呢?